中国园林网7月2日消息:实现农民富裕是各级政府一直追求的目标,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生态优美的生活环境是建设低碳、环保社会的必然要求,“森林重庆”用植树造林的方式在营造“绿色城市“的同时,更带动了当地百姓走上绿色致富的道路,成为全国许多城市学习的榜样。而在我国的其他许多地区,不管是风沙肆虐的沙漠,还是在荒山野岭,抑或是林下绿地,通过植树造林实现农民增收的事例还有很多,一棵棵树木,就是一个个“绿色银行”,今天,我们栽下一棵小小的绿色幼苗,明天,长成参天大树的它们,不但能阻挡风沙前进的脚步,美化当地的环境,而且能为农民带来更大的收入。
生态富民、绿色富民,当地生态环境越变越美的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更多的地方摆脱了贫穷落后的现状,农民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不同的地方,地理环境不同、生态状况不一,不管是沙漠、戈壁,还是荒山、平原,绿化富民的途径各不相同。本期,我们就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些沙漠淘金、荒山造林、林下致富等各种各样绿化富民的方法和经验,以期为更多的地方提供绿色致富的借鉴和启示,让更多的地方和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过上幸福的生活,同时,也让我们记住那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植树造林者。
正当中国北方沙尘暴肆虐时,在西北部毛乌素沙漠边缘,宁夏白芨滩林场的职工们却已和沙漠较劲了24年。经过24年的防沙治沙,白芨滩林场不仅把沙漠逼退了5公里,还把贫困林场变成了富裕的生态大花园。这里有白芨滩林场“名人”王有德的极大功劳。
从1985年开始,王有德调任白芨滩林场副场长时,就发誓要堵住沙漠侵袭的脚步,还要在治沙过程中要出“金子”来。
林场虽是个事业单位,但90年代以前,却穷得留不住人。从90年代开始,林场制定了“以林为主,林副并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建场方针。
王有德带着林场人,用一个个一米见方的草格子,先把沙固定,再植草种树,硬是在沙漠中铺上一层绿毯,把一点点的流沙变成良田。
自1986年开始,白芨滩林场累计开发建设经济林3500亩,栽植防护林7.6万株,定植各类果树9.2万株,果品产量和收入逐年提高,仅2009年果园销售果品200多万公斤,实现收入138万……[详情阅读]
中国园林网6月29日消息:煤灰山上造公园、污水沟中汇清水、 沉陷区上呈“七彩”。地处贺兰山和黄河交汇之处的宁夏石嘴山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因煤而衰,在资源枯竭时成功转型,把一座黑乎乎的“煤城”变为了“绿城”。
石嘴山因盛产煤炭在1960年建市,是宁夏重要的工矿城市。
丰富的矿产资源使石嘴山兴旺起来,但也给当地生态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脏乎乎、臭乎乎、黑乎乎、乱乎乎”,曾是人们对石嘴山市的评价。
在该市惠农矿区,经过近50年的开采,形成了总面积9.1平方公里的采煤沦陷区。矿工们住在棚户中,屋旁就是一座由煤渣、石子和各种垃圾堆积而成的垃圾山,只要刮上2级以上的风,黑灰弥漫,居民不敢开窗,而到了下雨,由于地表塌陷,房屋变形,漏雨渗水在所难免。在2008年之前,附近居民不敢穿浅色衣服……[详情阅读]
中国园林网6月22日消息:夏日,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城,鲜花盛开,绿树摇曳,处处充满绿色生机,时时散发宜人气息。近年来,垦利县坚持以人为本、以路为纲、以水为脉、以绿为魂,着力打造城市绿色生态家园。
垦利县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县城品位为重点,本着因地制宜、注重生态、节约环保、以人为本的原则,全方位、高质量、高标准打造“绿色长廊”。结合旧城改造开展了大规模造绿活动,投资近800万元,完成了城北绿化长廊工程和城区绿化工程,建起了东营市最大的人工森林公园,绿化面积达670亩。
该县统筹推进水系建设及绿化工程,重点实施了民丰湖公园、溢馨公园“两园”提升工程,加快实施新一轮水系及林带建设工程,抓好水系沿线综合配套建设,高标准实施双桥路、永丰河城区段及上游段北岸等绿化工程,巩固“两河变清”工程成果,实施道路绿化亮化工程,让水更清、地更绿、路更亮、城更美。目前,该县城区已形成了河湖贯通、碧水环绕、水景相连的城市水系……[详情阅读]
近日,重庆市开县郭家镇麒龙村老人刘启春脸上乐开了花,家里10余亩荒山全部变成了绿林,1100多株桉树栽进荒山,其中有四成收益将成为老刘的“私人财产”。
“那感觉真是天降‘财神’,为我们送来了‘摇钱树’!”这是老刘的感慨,也是郭家镇麒龙村所有村民的真实感受。
麒龙村村主任邱道双介绍,今年4月我县全面实施“万元增收工程”之时,郭家镇党委、镇政府引进了开县源通农业开发公司,在郭家镇规模发展6000亩桉树基地,旨在加快推进森林开县建设,更作为该镇“万元增收工程”重点项目……[详情阅读]
推荐阅读:
[分页]
湖南省安化县廖家村,一对老年夫妻自1961年以来,整日深山垦荒,49年间植树1.5万亩。丈夫胡吉主年已80岁,妻子夏秀桃67岁。他们仍然坚守着那份信念。
胡吉主和夏秀桃都出生在至今仍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工作县”的安化县。他们居住的廖家村,平均海拔达1500米,108座山头阻挡了他们与外界的沟通,就连抬着木头下山去换点油盐都要步行几十公里山路。上世纪50年代末,廖家村遭遇了山洪席卷,整个村庄陷入了困境,家园满目疮痍,部分廖家村人开始投亲靠友,举家迁徙。
就在这种情况下,1961年农历四月初三,夏秀桃与胡吉主结成夫妻。新婚之夜,胡吉主对妻子道出了对廖家山的忧虑:“这林木都砍光了,开田又遭水冲,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呢?”“怎么过?还不靠山。平地好起屋,塘中好养鱼,山里呀就该栽树。”
栽树?对呀,何不栽树呢!胡吉主眼前一亮。说干就干,夫妻俩在鸡叫头遍时便拟出了108座荒山的造林规划。就这样,一对年轻夫妻在新婚之夜描绘出改变家乡穷山恶水的最初蓝图……[详情阅读]
中国园林网7月2日消息:1990年以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下,信阳市先后启动实施了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林业持续发展项目”。世行贷款造林项目的实施,为信阳林业生态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截至目前,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1034万亩,有林地面积98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6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4.4%,2009年全市林业产值70亿元,是全国9个地级林业生态示范市之一。
信阳市世行项目辉煌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各项目工程县区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级政府都把项目视为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在项目实施期间,各级领导多次深入造林现场调查研究,及时研究和解决项目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营造项目示范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项目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详情阅读]
中国园林网7月1日消息:“在未来3年内,将在金龙大道、白龙大道、龙门街、龙都路等50公里长的城市主干道上栽植银杏、红枫、香樟等景观大树。”铜梁县林业局负责人昨日介绍,到目前为止,铜梁县累计投入4.8亿元打造森林城市,共实施森林工程22.98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3.2%。
“我们建设森林城区不仅仅是为居民带来舒适的生活环境,居住环境提升后,其他的经济效益也开始显现了。”铜梁县建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位于迎宾东路的人民公园在去年9月建成后,周边近1000亩地块的地价由50万元一亩猛涨到了98万元一亩,让周围的居民发了一笔“绿色财”……[详情阅读]
中国园林网7月1日消息:为解决山地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涞源县在荒山绿化工作中,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改进容器育苗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成功解决了干旱山地造林难度大、成本高、成活率低的问题,加快了荒山绿化步伐。
容器育苗造林作为一种先进的造林技术,在涞源县已经推广了几十年,但一直存在育苗成本高、造林费工费力、群众不接受等问题,为此,涞源县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用塑料袋代替泥杯和纸袋进行育苗,将单一的油松树种扩大为油松、落叶松、山杏、刺槐等当地常用造林树种,并采用两年生苗木,来增加苗木的抗性,提高造林成活率,同时实行了农户育苗——林业补助——收益自得政策鼓励农户开展容器育苗造林,有效的调动了广大群众对容器育苗造林的积极性……[详情阅读]
中国园林网6月30日消息:端午时节,浦北县龙门镇的椎林里,一片片红椎菌挤挤挨挨、成群结队地冒了出来,一朵朵红艳艳的,就像收获的林农一张张喜笑颜开的脸。平黄村委红山村民小组吴永左、吴永右兄弟俩,买菌收入接近5万元了!
每年的这个时候和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前后,椎林下红椎菌大量暴生,为当地农民开辟出一条红彤彤的增收路。
浦北县有天然红椎次生林面积26万亩,是广西红椎林最密集的地区;其中龙门镇就有连片种植的10万多亩。2009年,浦北县天然红椎菌产量达16.2万公斤,农民收入6480万元……[详情阅读]
推荐阅读:
[分页]
中国园林网6月29日消息:把山当田耕,把林当菜种——分林到户的南宁市林农,在自家山林里发展林下养殖和林下种植,在新型的养殖方式下实现了增收。6月23日,南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造林绿化工作推进会暨林下经济现场会在横县和宾阳举行,发展多种形式的林下循环养殖经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天上午,市委副书记刘长林,副市长温守荣率领市直单位、督导组、城区单位相关人员参观了横县校椅镇的乡镇绿化、石塘林场的林下经济,宾阳县甘棠镇的林改宗地勘界、古辣镇的村屯绿化等现场。
在横县的石塘林场,记者看到,在小桉树旁边的空地里隔种着西瓜,地里的西瓜已收获了一部分。据林场林农介绍,在林地里种西瓜只能收瓜一次。不过西瓜亩产1500公斤左右,一次收益可达三四千元,收入也相当可观了,在同一块地上既能种树获收益又有西瓜可收成,可谓……[详情阅读]
中国园林网6月28日消息:曾经热闹非凡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达赖沟林场如今十分安静。6月17日下午,记者登上早已人去楼空的林场办公楼,临窗东望,林场居住区尽收眼底。大部分住户已经搬走,一些搬迁平整后的土地已经栽上了树苗,透出了新绿。
今年70岁的林场原党支部书记崔建民老人告诉记者,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达赖沟林场早已不承担采伐任务。为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减少森林资源隐性消耗,林区开始实施生态移居工程,扩大林区腹地无人区。达赖沟林场所有住户即将全部搬迁,这里所有的建筑、道路等经过平整后将恢复植被。这意味着,达赖沟林场,以后将只能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详情阅读]
中国园林网6月28日消息:青山环绕,松脂飘香。太阳挂在西山尖时,林子里一阵响动,一群野猪从山上冲下。徐开宏打开圈门,觅食几天归来的野猪“咴咴”叫着,争先钻了进去。
徐开宏是桐柏县月河镇徐寨村的农民。两年前,他用家猪作母本,放之山林,与纯野猪自然交配,得到改良野猪,产品俏销。
“靠山林散养野猪让俺去年收入近30万元,今年能有40万元。计划再建个饲养场。”徐开宏指着远处的密林向记者谈起了他的“二期工程”。
桐柏位于桐柏山腹地,为千里淮河之源。植树造林,打造青山绿水在这里不但是“绿化”,而且关系下游整个淮河区域的水土环境。植树造林在桐柏意义重大。但林地见效益要十年时间。十年间,林农吃什么,靠什么收入?这是全省林区在林业发展中都绕不开的难题。
“利用林区助农致富,倡导发展‘林下经济’,引导农民千方百计利用绿阴、树林、山场、苗木、环境,搞种植、养殖、旅游,解决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让全县44万多群众一开始就从林业中受益……[详情阅读]
中国园林网6月23日消息:初夏时节,林西县土庙子村宫庙森家每天人车不断。“我的80亩林地里,养了3000多只七彩山鸡,每年收入30万很轻松”,这片林子和山鸡,是宫庙森的财源。该县发展经济林产业,平均1亩林地助农增收1000元。10年来,林西县森林覆盖率由21%提高到36.7%,退耕还林55.3万亩,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生态之路。
村民付占武的农家乐庄园在半山腰上,幽深而静谧。“我的40亩野果每亩能产2000公斤,收入5万元,还有农家乐餐饮收入2万元,漫山遍野的果树就是我的银行。”说起自己的庄园,付占武滔滔不绝。在这个处于两山夹持山坳里的七合堂村,全村228户,就有庄园户70多个,果园300多处。2007年以来,该村返乡创业党员建起了年储果品1500吨的漠北工贸公司,基本形成了企业+基地+果农的发展格局,全村人均收入已达万元……[详情阅读]
树木全身是宝,绿叶用来遮荫、降低地球温度,枝干可以用来制造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必需品,根须深埋于地下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这一棵棵的树木,不只是一道道绿色的风景,更是一棵棵宝贵的财富。不管是沙漠、戈壁,还是荒山、平原,树木都能顽强地生存,无私地为地球做出贡献,甚至是林下的土地,都能再合理利用,创造另外的经济效益。看了这么多各地的绿色富民、改善生态的事例,相信会有更多的地方加入到绿色富民的行列中来,在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同时,更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如此造福子孙后代、有利千秋万世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