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8日消息:绿色的城周“森林屏障”,为黔城增添美景;绿色森林增绿阿蓬江两岸;速丰林、蚕桑基地,为农民增收增添了新途径……从山上固本,到身边增绿;从精细施工,到整体推进;从提档扩绿,到添景增效。
截至目前,黔江区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建设,林业用地面积已经达到200万余亩,完成森林工程建设任务64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7.5%,居全市第4位,植树7500万株,是前10年植树造林的总和。
近年来,黔江区林业生态建设路线循序渐进,“创森”工作则把全区林业生态建设推向更高层面,全区以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在武陵山区构建出一座独具渝东南生态特色的森林城市。
城市建绿:提升城市复合型绿量
老百姓出门即可呼吸到新鲜空气;汽车行驶在绿树环绕的公路上,就像行走在林间;在城市,市民出门见绿,生态公园点缀城市;漫步在黔江充满绿意的街头,仿佛就生活在“天然氧吧”…… 3年前,“创森”工作为黔江描绘的生态未来,如今已成现实。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年底,黔江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7.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4%、绿地率38.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8平方米,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创森”要求,形成了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城市森林化的城乡绿化格局。
据悉,该区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加大了对城乡结合部的绿化力度。实施万亩城周生态屏障项目,新造林10036亩,栽植苗木70余万株,城周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达到60%以上。
为做靓城市节点,该区大力实施飘香添景工程,通过栽植春、夏、秋、冬错时开花的乔灌木,形成“林荫大道、四季有花、满城飘香”的园林景观效果。
黔江区还结合“森林校园”和“森林住宅小区”创建活动,全力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绿化档次,积极发展垂直绿化、立体绿化,通过对建筑物屋顶、墙面等进行绿化,形成多类型、多景观、多功能的绿化新格局,拓展绿化空间,增加了城市建成区绿量。
“通过‘创森’工作的开展,黔江区有力提升了城市复合型绿量,制氧量呈几何级成倍增长。”黔江区林业局负责人说。
特色种植:鼓起了林农“钱袋子”
11月3日,在全市第3批林业特色乡镇评选中,黔江区的石会镇、金溪镇脱颖而出,分别摘得“重庆市蚕桑之乡”和“重庆市红阳猕猴桃之乡”荣誉称号。
据 了解,黔江区石会镇在地桑园面积已达9817万亩,蚕桑遍及所有村组,养蚕农户达到1800余户,全年产茧9215担,实现收入1217万元,养蚕户户均 增收6500元以上。金溪镇从2003年最初栽植的1200亩猕猴桃,发展到现在种植的5100余亩。2011年,该镇实现猕猴桃产量2400吨,产值 2400万元,其中销往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800多吨。
近年来,黔江区抓住城乡统筹发展和“森林重庆”建设机遇,围绕 林业特色产业做文章,致力于发展特色经果林产业、蚕桑产业和木材加工业,涌现出了蚕桑、猕猴桃、脆红李、板栗、核桃等特色林业大镇,建成以蚕桑为主的特色 经济林14万余亩,以猕猴桃为主的特色经果林3万余亩,以桉树、台湾桤木为主的速丰林基地13万余亩,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从 2009年开始,黔江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40万亩助农万元增收林业产业基地,目前,已完成30万亩。同时,黔江区作为重庆市第二大蚕桑种植基地,将蚕桑 列为森林工程的主打产业,重点发展特色蚕桑经济林,蚕桑种植不仅绿了山坡,更鼓起了林农的“钱袋子”。2011年全区养蚕户达到1.6万余户,产茧6万余 担,蚕农售茧收入7500万元,户均收入4535元,同比增长62%,茧丝绸深加工产值超过1.5亿元。
生态主导:森林与城市共赢
“森 林具有混交复层结构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其它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黔江区林业局介绍,该区在“创森”工作中,重点围绕生态与城市共赢这一主 题,利用城市林地植物群落的自我维护机能,模拟自然群落结构,低成本建设和管护城市绿地的同时,以生态主导为理念,着重建设自然绿地景观。
作为武陵山区腹地城市,黔江区模仿自然界的森林生态模式,依据城区道路绿化景观概念规划,科学打造有层次有变化的道路绿化,将渝东南民俗特色与创建森林城市紧密结合,打造了一批批独具生态民俗特色的生态项目。
据 悉,该区在城区充分发挥环山拥水的自然地理优势,利用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将城周的西山、跑马山、三台山、寨子顶、雷鸣山等山体纳入城 市绿地系统,划为绿地保护禁建区,进行封山育林。同时,逐步配套相关市政园林设施,构建集旅游、休闲、健身、观光、娱乐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体系。
此外,在“创森”中,该区还实施了万亩城周生态屏障项目,新造林10036亩,栽植桤木、香樟、栾树、枫香等各类苗木70余万株,并通过重点生态项目建设增加城区外围绿地,将城市包裹在生机盎然的森林之中。
推荐阅读: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