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全面深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2011年11月28日 09:16昆明信息港

中国园林网11月28日消息: 2008年,昆明提出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思路;2009年,提出要建城市森林;去年,正式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获得了国家林业局的创森批复。今年4月20日通过市政府常务会,4月22日通过市委常委会,至此,昆明创森工作进入了全面深入推进阶段。

按照“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昆明正逐步演变成青山萦绕、森林环抱、林道相通、林网相连、林水相依的生态家园。“通过努力,到2013年,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总体目标任务。”市林业局局长、市创森办主任曾令衡充满信心地说。

高度重视 齐抓共管

在创森过程中,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齐抓共管、市民广泛参与,对县级创建任务、市级各相关部门创建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为确保创森重点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奠定了基础。

成立了昆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分指挥部,分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各县(市)区、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倘甸产业园区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综合协调,分解下达森林城市建设任务并进行跟踪督查,加强了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平日里,昆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分指挥部办公室的成员总是跑到各个县(市)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出当地需要完成的造林任务数。同时,适时组织跟踪督查,检查指导创建工作,确保实施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市“四创两争”工作总指挥部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分指挥部对各级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各责任单位完成目标任务情况,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年度奖惩及领导干部业绩考核的依据。因工作落实不力,未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影响全市指标达标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在创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依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昆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责任书》和《昆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及市域生态修复》责任书等内容,通过听汇报、查阅档案、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阳宗海风景名胜区、倘甸产业园区和市级相关责任单位进行考核。昆明市“四创两争”办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分指挥部办公室将采取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创森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向市委、市政府进行专题报告,并在市级主要媒体上进行通报。

强化措施 加速推进

“春城无处不飞花”是昆明独有的景象,而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将为提升昆明的城市品质画龙点睛。

科学规划森林昆明。全市林业系统用战略的眼光来规划、建设和管理森林昆明,把森林型城市建设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从实际出发,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并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融合,体现各自特色,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历史延续性。摸清家底,把握森林型城市的功能定位,按照塑造大绿化、大森林的理念和城乡园林绿化建设一体化的总体思路,研究制定超前的、高标准的森林型城市规划,合理确定绿化用地布局和规模,明确规划近期、中期、远期建设目标,做好规划的相互衔接。

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集体林权流转与管理体系。完善林改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顺畅,监管服务有效”的林业产权制度。深化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改革。尽快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和办法,鼓励并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各类社会主体都可依法、遵规、履程,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参与流转,促进森林资源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完善集体商品林木采伐管理政策,加大中低产林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政策。

强化科技支撑。发挥科技对林业建设的支撑作用,重视林业科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好林业科研和示范推广项目,围绕农民林业生产急需的关键技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大对林木良种培育、造林经营模式等先进实用技术的研究,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强林业标准化建设。建立林业科技研发转化中心,加强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最大限度地将林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大林业科技推广资金的投入,加强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体系,鼓励推广和普及先进实用技术,为农民群众提供及时、管用的科技服务。强化林农职工技能教育培训,重视林业科普宣传,提高林农和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使先进实用林业新技术得到推广。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抓紧覆盖全市、功能完备、技术先进的林业基础数据库信息化支撑平台,提升服务和管理能力。

城乡统筹绿化 共享生态文明

只有坚持统筹城乡、生态优先,全面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大幅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让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绿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曾令衡认为,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离不开森林城市指标的完善,在此过程中,通过倡导森林城市建设理念、持续加强城镇乡村的绿化建设和着力打造森林公共休闲场所等方式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积极倡导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在森林城市建设中,明确森林城市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牢固树立“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思想,倡导遵循自然、接近自然,城乡一体、统筹建设,和谐相处、系统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尊重科学、注重实效的建设理念,大力推行乔、灌、草、花等多层次、多色彩、多样性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投资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形成林路相依、林水相依、林居相依、林城相依、林村相依的格局,努力把昆明建设成为青山萦绕、森林环抱、林道相通、林网相连、林水相依的生态家园。

持续加强城镇乡村的绿化建设。努力拓展城市森林发展空间,高度重视城市森林建设工作,按照“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建设要求,积极拓展城市森林发展空间,加大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力度。在建成区适宜地段建立植物公园、休闲绿地,同时增加住宅区、各单位庭院绿地,提高绿地面积。自然村庄的绿化要结合当地传统文化,正确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适宜的经济树种、特色乡土树种,以充分显示乡村特色,提高林木绿化覆盖率。

不断完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注重城市森林整体山水格局的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绿化,不断完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按照森林城市建设的要求,全市范围内道路绿化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的结合与协调。

继续推进面山荒山绿化及“五采区”植被恢复。县(市)区、乡镇所在地、交通沿线,面山宜林荒山绿化率100%,面山“五采区”按要求关停,植被修复80%以上。

持续推动城市森林健康发展。注重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努力发展城市森林绿地,切实保护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积极推进湿地工程建设,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净化富营养化生态,综合整治湿地生态环境,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丰富森林城市建设树种,积极培育推广乡土树种,乡土树种的数量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80%以上;加强重点公益林建设,使自然山体、水体、绿地形成较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城市森林自然度保持0.5以上;通过见缝插绿、拆违建绿、破墙透绿、废硬改绿、合理播绿、全民植绿,从城市到农村、从老城区到新城区、从景区到社区、从城市主干道到背街小巷的拓展,实现城市绿地地表不露土;严格按照绿化养护管理规范要求,对大树移植实行严格管理,禁止大树移植,完善全市绿化养护管理。

着力打造森林公共休闲场所。按照“开门见林”的要求,逐步完善建成区内各类公园、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绿地,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积极开发利用城市森林天然氧吧,实现多数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地的目标;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以及森林生态旅游景点,日益满足全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

弘扬城市森林生态文化。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积极挖掘城市森林文化内涵,建立并完善青少年教育基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开发设计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节庆活动,让森林文化深入人心;按照义务形式多样化、渠道多元化、时间常年化的要求,多点设立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切实提高公众参与度,使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稳定在90%以上;大力营建市民林、纪念林、友谊林等各类纪念林;充分利用爱鸟周、科普周、世界环境日、世界湿地日、绿化造林宣传月等各种宣传载体,每年组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大型生态科普活动3次以上;通过层层发动、广泛宣传,充分调动群众自觉参与城市森林建设的积极性,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市民知晓率达到90%以上,支持率达80%以上;完善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范措施,严格保护现有古树名木和古树群。

强势推进乡村风情特色旅游。围绕新农村建设要求,因地制宜,精心规划,加大投入,大力开展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生态园林型等多种模式的乡村绿化。随着乡村绿化面积逐年增加,积极拓展郊区观光、采摘、休闲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大力发展林木种苗、花卉等特色生态产业,力争全市苗木基地面积达20万亩以上,逐步形成大范围的生产、生活、生态绿地,促进城市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推荐阅读:

安徽池州:实施“七大城市森林绿化工程”

黔城构建渝东南生态特色森林城市

四川达州投资1600万打造大寨子城市森林公园

南宁绿化条例:城市绿化用地不得擅自改变

(来源:昆明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