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宜居名城纪实

2011年12月16日 08:41甘肃日报

天水藉河风情线夜景

天水藉河风情线夜景 

中国园林网12月16日消息:这是一座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四通八达,一个个城市区块旧貌换新颜……伴随着西部大开发前进的步伐,天水正以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在不停地长高、长大、长漂亮。

这是一座全民开展“三城联创”的城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绿树成荫的社区和街道、花团锦簇的公园、清洁美丽的乡村,描绘着天水城乡建设的抒情画卷;由生态园、天水湖、湿地公园相连,长达7公里的藉河城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整个城市灵气彰显。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天水市城市建设也孕育了新的战略构想,那就是:以新型城市化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打造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努力把天水建设成为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生态旅游宜居城市。

“作为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十一五’期间,天水市实施‘一带多心、轴向强化、组团发展、山水连城’的城市发展战略,高起点、高品质地推进城市化,不断提高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天水市市长王锐告诉记者。

天水有众多的古民居、古树名泉,呈现出厚重的城市文化。这些古民居、古树名泉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秦州区。

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天水市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分珍视历史文化资源遗产的保护。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编制了《天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有7条历史街区和1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3处古民居保护院落、241株古树、5处名泉为重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确定面积达28.9公顷。

在采访中,天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志斌介绍说,市上经过长达10年的时间,3次对《天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了修编,2009年7月得到省政府批准公布。与此同时,依据名城保护规划,该市先后编制实施了《伏羲城保护规划》《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天水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

在城市建设中,天水市政府十分重视对“两山夹峙,一水中流,五城串珠”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古城历史风貌的保护,根据名城保护规划,天水市将伏羲城、西关城2个古城区和枣园巷、大小巷道、三新巷、澄源巷、育生巷、自由路、自治巷等7条历史街区作为重点,加强保护。2007年争取国债2680万元、政府投资680万元,对7条历史文化街区道路按照“尊重历史,原样修复”的原则进行了修缮;同时,配套建设了供排水、供热、公厕、照明、街牌等基础设施,工程已于2010年完工。与此同时,天水市投资近9000多万元,完成了伏羲城保护工程,包括伏羲庙修缮、伏羲祭祀广场建设、伏羲城历史建筑修缮等三大工程。

“十一五”期间,天水市多方筹资上亿元,对历史建筑、古民居进行抢救性修缮保护。完成了胡氏民居(南北宅子)、天水后街清真寺、陕西会馆、万寿宫、水月寺、文庙及伏羲城古民居等30处历史建筑院落修缮保护工程,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

如今,胡氏民居建筑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庆麟宅院、连腾霄宅院、石作瑞宅院、哈锐宅院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冯国瑞宅院、杨家宅子、贾家公馆等9处古民居,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名城委挂牌保护院落42处,纳入保护范围的院落101处,从建筑年代看,明代35处、明清65处、明至民国1处、清代39处、明清民国2处、民国1处。

“这些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有力保护了文化遗产,延续了名城历史文脉,丰富了城市内涵,提升了城市品位。”张志斌说。

“在秦州区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中,有1/3是城市建设部门的项目。”天水市委常委、秦州区区委书记张明泰说,“我们推出了一项项惠民工程、一个个惠民公共服务项目,就是贯彻这样一个宗旨:城市建设要更好地为民生服务、为群众服务。”

在居民住房的建设中,秦州区建立起了由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拆迁安置房、廉租房、保障房构成的多层次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可谓是亮点纷呈。在全市率先建起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安民家园,为1100多户市民解决了住房困难。

实施廉租房制度,使廉租住房保障真正成为面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惠民工程”。2010年以来,建设廉租房约40.03万平方米8222套,北山城市棚户区改造搬迁安置房屋1000套8.5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1.2万平方米200套。

2011年4月6日开工建设的西十里“山水新城”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北区占地面积181亩,共22栋住宅楼,地上总建筑面积272326.2平方米,概算总投资82324.9万元,计划年底11号、19号楼达到主体封顶,剩余楼全部进入主体施工;南区建设项目总占地70亩,地上总建筑面积116975.7平方米,概算总投资31838万元,目前9栋楼正在基础施工中。

住在安民家园廉租房内的王菊香是2010年10月住进廉租房的,她感慨地告诉记者:“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我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家。”

78岁的马世学现住在安民家园廉13号楼5单元的廉租房里,这里采光通风条件良好,厨房、洗手间等设施一应俱全,安民家园还配备了公共的阅览室、活动室等设施。老人激动地告诉记者:“我终于结束了长期住在阴湿的平房里的生活,每个月只需缴纳76元的水电费用,就可以住在条件这么好的新楼房里。”

家住天河小区的张大爷,亲眼目睹了城市面貌的大变样:高楼群拔地而起,商店鳞次栉比,现代化城市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张大爷感叹着:“这5年的变化真是不得了呢,5年前,这里还只是城郊的一片农田菜地,现在都这么繁华了。”

天河小区的变化,是天水城市建设的一个例证。而更多重点工程的实施,让这些变化在“两区相向、东西延伸、南北拓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城市发展战略中转化为眼前活生生的事实:在东片,天河小区经济适用房、七里墩广场、商业街等项目已建成;在西片,景园·水岸都市、山水新城、锦绣苑、山水嘉园一期工程实施建设,天水师范学院园区建设与绿心区块开发渐成气候。

天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杨文元介绍说,“十一五”期间,全市城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38%。城区重点开展城市道路、给水、排水、广场、住宅小区等工程的建设,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中心城区围绕“三城”、“两线”的开发建设,完成了藉河南北路、青年南北路等10条道路的拓建改造和地下管线改建;对合作路、大众路等6条城市主干道人行道进行了全面更新;完成了城区120多条小巷道的排水、硬化、亮化工程;完成了西关历史街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坚家河、天庆路、春风路等6条城市主次干道和东十里、二十里铺、社棠工业园16条路网;建成了天河广场,对龙城广场、火车站广场进行了全面改造,安装了反映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的城市雕塑,藉河瀛池大桥、渭河社棠大桥气势如虹……项目建设中,高度重视文化内涵,注重营造夜景效果,照明路灯与装饰绿化带的小彩灯、闪烁的霓虹灯交织一起,使夜色下的城市更加靓丽。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天水市城市建设也孕育了新的战略构想,那就是:以新型城市化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打造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努力把天水建设成为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生态旅游宜居城市。

天水市市长王锐说,天水市城乡建设将以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生态旅游宜居城市为目标,按照“一带多心、轴向强化、组团发展、山水连城”的城市空间布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构建市域三条发展轴:连接秦州、甘谷、武山的西部发展轴,连接秦州、三阳川、秦安的北部发展轴,连接麦积、清水、张家川的东部发展轴,形成两个中心城区和西、北、东三条发展带的中心轴向发展,拓展城市空间,调整城市布局,优化功能分区,完善城市路网,提升配套设施,推进古城保护和旧城改造,加快新区开发建设,着力把天水打造成为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和西北最佳宜居环境城市。

推荐阅读:

山西沁水县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纪实

特色花卉别样“红”—大理州特色花卉产业发展纪实

从盐碱滩到生态宜居城市—山东滨州城市绿化建设纪实

辽宁省海城市牌楼镇生态修复纪实

(来源: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