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14日消息:“十一五”时期是南召县林业快速发展、进入历史性转变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全面推进省级林业生态县建设,奋力打造“国家生态大县”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特别是林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务实重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03]9号)和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建设“国家生态大县”、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为目标,以创建河南省林业生态县为载体,以重点林业工程建设为抓手,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兴林为先导,以依法治林为保障,推动林业建设取得了全面进步。先后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林业生态县”、“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市政府授予“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市苗木花卉工作先进单位”、“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林业生态县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经济林工作先进单位”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10多项。
——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明显,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县把造林绿化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乡镇党政一把手对造林绿化工作负总责,以创建河南省林业生态县为载体,启动实施了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长防林等重点项目造林,并以林业生态省建设项目为支撑,认真组织实施《南召县林业生态建设规划》,造林绿化成绩显著。2006年——2010年,共完成营造林30.26万亩,其中造林25.6万亩,占计划造林30万亩的100.8%;义务植树500万株;林业育苗1.68万亩,占计划0.6万亩的280%,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308.1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达到284.9万亩,比“十五”末的262万亩净增22.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6.4%,林木绿化率69.36%,活立木蓄积量达到630.7万立方米,比“十五”末的356.4万立方米净增274.3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
——林业执法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十一五”期间,在把森林防火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基础上,按照《中共南召县委南召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决定》(召发【2004】27号)文件精神,我县又把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纳入了政府目标管理,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出台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乡镇政府对森林资源管理的责任,明确了乡镇党政一把手对辖区森林资源安全负总责;认真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林木凭证采伐、木材凭证运输、林地用途管制等制度,不断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全县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率达到90%以上,伐区内林木凭证采伐和办证合格率达到90%以上;并成立了林政稽查大队、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等林业执法机构,县森林公安分局更名为县森林公安局,对全县林区分区划片,设立了县森林公安局林区警务区,先后组织开展了代号为“绿盾一号、二号、三号”、“春季行动”等林业专项严打行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私拉乱运木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涉林违法行为。五年来,累计查处林业刑事案件147起,林业行政案件1812起,没收非法木材3656.55立方米,案件查处率达到95%以上,基本上做到无积案。同时,切实加强了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全县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林产品产地检疫率由88%提高到95%以上,林木病虫害测报准确率由81%提高到90%以上,无公害防治率由72%提高到80%以上,有害生物成灾率由9‰降到5‰以下,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林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在2007年试点的基础上,于2008年全面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至目前,全县集体林地确权发证基本完成。通过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林业发展的活力明显增强,全县非公有制林业蓬勃发展,社会各界投资办林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林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林业效益大幅度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县以重点工程建设为龙头,以“辛夷杯”和“苗木花卉杯”竞赛活动为载体,强力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全县经济林总面积增加到67万亩,其中辛夷基地面积发展到13万亩,山芋肉基地面积发展到12.4万亩,速生杨基地面积由“十五”末的15万亩发展到现在的20万亩,苗木花卉基地面积由“十五”末的0.5万多亩发展到现在的2.3万亩,核桃由零星种植向规模化、优良化发展,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以油桐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长足发展。开发建成了以宝天曼为主的一大批森林生态旅游区。林产品加工初具规模,以辛夷挥发油提取为主的华龙公司等龙头企业逐步壮大,辛夷、山茱萸等林产品有机管理日益加强,年年通过有机产品认证,“腋花望春玉兰”、“桃实望春玉兰”被认定为河南省林木优良品种。2010年将达到7.8亿元,比“十五”末的2.67亿元净增5亿多元,人均来自林业的收入达到1288元。
——林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县县、乡两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引进了以薄皮核桃为主的林木新品种20余个,推广地膜覆盖、果园覆草、高接换种、生根粉等实用技术10余项,建立辛夷、山茱萸、核桃、柿子、桃树等科技示范点20处,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年均100余期,培训林农3万人次,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5%,科技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
——成功实现省级林业生态县创建目标。通过不懈努力,至2007年年底,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308.1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89.29万亩(含7.18万亩的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森林覆盖率达65.76%,活立木蓄积量563.4万立方米;城镇适龄人口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5%;全县沟、河、渠规划区内及主要通道绿化率达100%;县城(镇)建城区绿化面积达到17600多亩,绿化覆盖率达到36.2%,绿地率达到32.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33平方米,单位和新建居住小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4%;村庄林木覆盖率达53.7%;国家、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和森林公园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达31.2%;古树名木建档保护率达到100%;征占用林地审核率达96%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林木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没有发生重大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案件,无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发生,无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蔓延,顺利通过省级林业生态县创建验收,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林业生态县”,率先在南阳市建成省级林业生态县。
——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五年来,通过实施生态廊道网络建设、村镇绿化、城市林业和城郊森林等景观绿化工程,有效增加了县境内交通沿线、河堤两岸、村庄、城市集镇的绿量,初步形成了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
——争取林业项目资金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期间,累计争取林业生态省建设、退耕还林、中德财政合作造林、生态公益林、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森林防火等项目20多个,到位资金3亿多元,争取项目资金数额位居全市前列,创历史最高水平,有力地支持了我县林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推荐阅读:
(来源:南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