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工程看鞍山“四造并举”绿海城

2012年10月09日 09:42东北新闻网侯国政

青山工程看鞍山“四造并举”绿海城

中国园林网10月9日消息:作为矿业经济重点地区和全省青山工程重点地区,海城市按照省政府和鞍山市政府对青山工程的总体要求,确立了“四造并举”和“四保齐抓”的青山工程工作思路。所谓的“四造并举”,即造绿、造地、造园、造城;所谓的“四保齐抓”,即保障村集体收入有稳定来源,保障农民可持续增收,保障护绿资金长效投入,保障产业永续发展。通过“四造并举”与“四保齐抓”,海城市迈上青山工程综合推进、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秋日的阳光晒在身上暖暖的,在海城市牌楼镇一座崭新的动迁楼里,喜迁新居的杨明福老大爷更是暖到心里头,他对记者说:“俺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连呼吸的空气也是新鲜的,多亏了政府实施的青山工程,这辈子俺知足了。”

全省青山工程看鞍山;鞍山青山工程看海城;海城青山工程看牌楼。牌楼镇是个有近70年矿山开采历史和以矿产品加工为支柱产业的资源型工业乡镇,多年的采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自去年推进青山工程以来,海城市陆续将牌楼镇周边矿产品加工企业密集、受粉尘威胁严重的村屯实施整体搬迁,在此基础上,通过拆迁造地和填坑造地腾出空间建设工业园区,吸引科技型、无污染企业入驻,以此壮大区域经济。

牌楼镇的矿山治理模式,是海城举全市之力推进青山工程、修复矿山生态的一个缩影。

创新思维开创青山工程新局面

海城是矿业经济大县。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的矿业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矿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尽管近年来海城市不断加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但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仍然任重道远。去年省政府全面启动实施青山工程,给海城市下决心解决生态环境恢复历史欠账和现实问题,根本改善全市生态环境,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海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青山工程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全方位建立完善青山工程推进保障体系。首先,建立了高效快捷的调度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建立了青山工程专题调度会制度和市长现场办公会议制度,青山工程启动以来,海城市委书记王潜先后召开市委专题调度会6次,海城市市长项世伟先后召开市政府专题调度会20次,市长现场办公会12次。其次,建立了分工负责的共同责任机制。海城市将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地块、落实到人头,在全市形成了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合力推进青山工程的工作责任机制。第三,建立了统筹安排的资金筹措机制。海城市在市财政配套拨付相关资金的基础上,整合林业、国土、环保、农经、水务等各个部门生态建设有关的专项资金,统筹用于青山工程的重点工程,避免了有限资金“撒芝麻盐”,最大限度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为了调动基层实施青山工程的积极性,全市还创新了财政分配体制,对青山工程重点地区析木新城实行土地出让金地方留成部分,全部返还用于青山工程。同时为了解决造绿工程后期管护问题,一方面在签订造绿工程合同中,一律规定负责后期管护3年;另一方面,在造园工程企业税收中,每年提取一定比例,建立造绿工程后期管护基金,从而建立了护绿长效机制。第四,建立了依法治理的法律保障机制。在青山工程矿区污染企业治理上,海城市充分利用《环境保护法》,对没有手续和污染治理不达标的企业实施封停。在“小开荒”治理上,着重加强了林业公安队伍建设,全面落实青山工程管护责任,加大对“小开荒”的治理和打击力度。今年以来,共立案10起,处罚10人,说服教育30人,收取造林保证金3万元。第五,建立了任务明确的绩效考核机制。海城市将青山工程工作任务,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镇区和相关部门的目标管理责任状,年终作为镇区和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于相关镇区和部门青山工程任务完成情况,建立全市通报制度,有效调动了各镇区、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海城市领导也认识到,实施好青山工程关键是思路。海城市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四造、四保”的全新工作思路。 “四造”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彼此构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其中“造绿”主要解决矿山生态环境恢复问题;“造地”主要是结合矿山治理,解决矿业经济产业发展用地问题和矿区造绿资金来源问题;“造园”主要是用造地整理出的空间,做强矿产品加工产业,同时解决造绿后续管护资金来源问题;“造城”主要是结合矿区新城新市镇规划和污染区群众搬迁,建设宜居新城。同时要通过青山工程,实现保障村集体收入有稳定来源,保障农民可持续增收,保障护绿资金长效投入,保障产业永续发展。

思路已定,海城全市上下立即行动起来,一场声势浩大的矿山修复、绿化海城战役全面打响。

结合生态修复实施造绿工程

未来4年,海城市计划投资10亿元,造林21万亩,植树3600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3.5个百分点,达到33.6%。

实施矿山复垦。实行政府主导,企业配合,未来4年计划投资8亿元,完成矿山生态修复2万亩,今年计划投资1.7亿元,完成4710亩。主要采取爆破碎石、降方撤坡、打隔断、推梯田、覆客土等方式,启动实施了14个重点矿山生态治理工程,年底前可完成任务。特别是作为全市矿山生态治理试点的牌楼镇大立壁、大抬杠、花果山3个工程已经完工,累计投入资金5200万元,爆破和推整石方量53万立方米,覆盖客土400万立方米,植树100万株。牌楼三大矿山复垦试点工程的成功实施,使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变成绿树成荫、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自然生态景观,为全市矿山生态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实施“小开荒”治理。山地资源是海城市东部山区农民的核心生产资料。为破解“小开荒”年年治理、时时反弹的顽疾,海城市围绕利益这个核心,在加大依法治理力度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林地流转为核心,采取开荒地农民自主还林、开荒地流转还林、开荒地入股还林3个办法,有效解决了“小开荒”还林后,使农民收入不间断、农民收入不减少和农民收入可持续增加以及村级组织财力增强的问题,调动了山区农民的积极性。全市一次性全面启动并初步完成了3万亩“小开荒”的3年治理任务。

实施“七进六恢复”。围绕森林“七进”(森林进路网、进水系、进园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小区、进村屯)和“六恢复”(路网两侧绿地、水系两岸绿地、矿区周边绿地、城区周边绿地、城镇周边绿地、园区周边绿地恢复)工作,未来4年海城市计划投资1亿元,绿化路网200条、河流6000延长米、工业园区15个、企业32家、学校36所、小区40个、村屯120个。今年,已经投资3000万元,绿化路网50条、河流1500延长米、工业园区3个、企业8家、学校9所、小区10个、村屯30个。

实施封山禁牧。围绕全市生态公益林保护,通过建设工程围栏,实施封山禁牧。海城市250公里封山禁牧围栏工程预计12月底可全部完工,实现封育面积5万亩。

推荐阅读:

辽宁鞍山擎起全省青山工程一面旗帜

辽宁:鞍山市青山工程稳步推进

辽宁:朝阳青山工程让公路两侧裸岩披“彩妆”

辽宁省推行青山工程 让矿山变青山

[分页]

青山工程看鞍山“四造并举”绿海城

结合矿山治理实施造地工程

将青山工程与造地以及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相结合,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解决青山还绿的资金,是海城市既增加林业用地和耕地面积,又解决投入不足问题的重要创新举措。

结合矿山复垦,造林业用地。主要是针对矿山破坏的山体和土地,采取爆破碎石、推梯田、覆客土等方式,恢复林业用地。海城市计划造林业用地2万亩。另外,在矿区工业园区建设上,海城市提出了建设森林型园区、花园式企业的思路。以牌楼镁制品加工园区为例,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未来园区绿化率要达到30%以上,造林造绿用地可达到6平方公里以上。

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造耕地。就是结合国家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将山区特别是自然保护区的农村宅基地与新城新市镇工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用地挂钩,将山区农民搬迁到新型农村社区,对原来山区农民的宅基地,宜林则林,宜耕则耕,这样既改善了原来山区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又解决青山的保护问题。目前海城市正在启动接文镇三家堡自然保护区和大桃沟村民宅基地与牌楼镇工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预计可腾出林业和农业用地1平方公里左右。全市其他山区的群众也将按照这种模式,逐步搬迁到新型农村社区。

结合矿山污染区群众搬迁,造工矿用地。海城市围绕不适合造绿的矿山闭坑企业、矿山废弃地整理以及矿山污染区村屯整体搬迁,采取填坑、排岩、迁村等工程措施造地。以牌楼镇东牌楼、杨甸村等地区为重点,计划造地14平方公里,其中通过实施污染区居民搬迁方式造地12.75平方公里,搬迁居民2100户,通过填坑等方式造地1.25平方公里。今年计划投资7亿元,完成造地7平方公里。目前已投入资金3亿元,完成了东牌楼、杨甸等污染区群众2村654户的拆迁,腾出土地1.8平方公里,这些动迁的居民将全部搬到析木新城区居住,从此彻底告别污染。同时采取爆破碎石,填坑造地等工程措施,完成造地1.25平方公里。余下4平方公里居民搬迁造地年末前可全部完成。通过年初以来的造地工程实践,造地工程每平方米土地收益在50元左右,今年造出的7平方公里土地,级差净收益在3.5亿元左右,将全部用于造绿投入,从而实现了产业用地拓展、污染区群众生活环境改善和造绿资金来源的多赢。

结合产业发展实施造园工程

青山工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造绿,二是护绿,造绿投入不足可通过造地来弥补,但是护绿资金,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光靠财政净投入,是难以为继的。为此,海城市将青山工程与建设各类园区,推动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发展,筹措护绿专项资金。

打造矿业经济。海城市结合青山工程的造地工程,拓展矿产品工业园区面积,改变以往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企业发展模式,通过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做强海城的矿产品加工产业,通过矿业经济发展形成的税收,提取护绿专项资金。按照这个思路,全市在牌楼镇规划建设了占地20平方公里的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东区,空间布局为代家沟工业区和海镁工业区,重点发展以镁耐材高端产品为主的镁制品加工产业集群。今年园区面积将在现有6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扩大到13平方公里。为了推进园区建设,海城市还着力推进了东部矿山企业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治理违法生产和环境污染,推动企业向园区集聚。目前,已累计治理企业260家。计划到“十二五”期末,牌楼海城菱镁基地东区工业园面积将达到2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30家,年可实现产值700亿元,税收35亿元,可增加5000个就业岗位。

打造林业经济。海城市结合青山工程的“小开荒”治理,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全市以500亩为标准,在东部山区规划建设了18个林业园区,通过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带动农民增收。

打造旅游经济。在东部山区,海城市结合封山育林和封山禁牧,依托森林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东部山区文化旅游产业带,整合白云山、九龙川等优质森林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产业。目前旅游产业大道已经开工建设,旅游产业招商正在推进。同时针对其他破坏山体,海城市采取“一山一策”,努力把青山工程和旅游经济等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做到既恢复了生态又实现了经济效益。

结合新城建设实施造城工程

析木新城牌楼镇是海城市矿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集中地区,而且群众的居住区和工业区混杂,一方面工业区想发展,但受制于群众的居住区;另一方面,群众无力搬迁,饱受污染之苦。

为了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海城将青山工程污染区群众搬迁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将牌楼镇发展定位为工业区和生产型服务区,优良生产要素向牌楼集聚。同时,将生态环境优良的析木新城定位为新型农村社区和商贸旅游区,优良生活要素向析木集聚,析木的工业向牌楼集聚。目前析木新城核心区规划已经完成,正在加紧编制专项规划。今年重点是完成新城核心区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造林绿化和公益设施配套,建设新的行政办公中心、整合周边镇区5所中学的高标准寄宿制中学以及污染区搬迁居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久的将来,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雄厚、生态宜居、繁荣富庶的新城将展现在海城市东部山区。

标本兼治实现“四个保障”

海城市按照统筹兼顾、综合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集中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全面启动实施青山工程,最终要实现“四个保障”目标。

一是保障村集体收入来源。通过组建镇村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对小开荒林地整理流转增收,通过污染区群众搬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打造村集体资产等措施,保障了村集体收入有持续稳定的来源。

二是保障农民可持续增收。通过“小开荒”地流转特别是林地入股,发展规模林业园区,实现农民由单一农民向股东、林业产业工人等多元身份转变,保证了农民多渠道增收。

三是保障护绿资金长效投入。通过造园和造城形成的税收,每年提取一定比例,作为造绿工程后期管护基金,建立了护绿长效机制,确保了造绿成果。

四是保障产业永续发展。通过青山工程造地、造园、造城及土地流转,培育壮大规模化农业、园区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了三次产业永续发展。

秉承勇往直前、开拓创新优秀品质的海城人,在青山工程中趟出“四造并举”与“四保齐抓”这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子,照此持之以恒地走下去,换来的必将是一个山更青、天更蓝、水更清的新海城!

推荐阅读:

辽宁鞍山擎起全省青山工程一面旗帜

辽宁:鞍山市青山工程稳步推进

辽宁:朝阳青山工程让公路两侧裸岩披“彩妆”

辽宁省推行青山工程 让矿山变青山

(来源:东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