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爱卿:在花艺中寻根

2012年11月20日 13:28园林网

中国园林网11月20日消息:与台湾“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花艺教授林爱卿的一席谈,很像是上了一堂意蕴丰富的国学课。以《易经》为原理的插花规则,融书法绘画于插花的巧妙手法,体现于“大象无形”、“天光水影”等主题花展的哲学美学思想,无不让基金会所倡导的中国传统插花散发出迷人的文化魅力。  

移花入室 以花代笔

林爱卿在北京教插花已经4年了,现在的身份是基金会北京联络处主任。朝阳区珠江帝景一套居室的客厅,就是她的花艺教室。四壁刷白,两条黑色长桌是唯一家具,这是她为了让学生在素雅清静中体会花艺之美而特意布置的。  

二十几年前,还在美国学画的林爱卿,因为一张登有传统插花图片的报纸而心潮澎湃,毅然回到台湾加入了刚刚成立的“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基金会的花艺教学围绕传统六大花器,写景、理念、心象、造型四大类型,和六大花型展开,而核心就是对自然界的观感。用她的话说,如何欣赏大自然,然后移花入室,经过心理的转换,以花代笔,将插花作品变成一幅画,这就是她要教给学生的重要内容。  

虽然今人不像古人,门前有块地,种有树木花草,但是走在马路上、公园里,游玩在郊野中,依然可以亲近自然。拿起一枝花,她先教学生如何看阴面和阳面———多数花朵绽开一面为阳,反面为阴,插花时就要将花姿最美的一面示人;插花的方位和立足点也有讲究,坐北朝南是中国的方位艺术,比如插花时人站在东点,花枝则要面向西南;在写景盘花中,两株花之间的水道方向如同八卦图样,则给人灵动自然之感……谈起这些,林爱卿非常感慨,她说,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早就给出了万事万物美的原理,美就是合情合理,只要按照原理去插花就不会失误。  

学画出身让她在教学中另有新意。她不让学生拍花,而是画花,有何不同呢?她说照片拍出来是二度空间,绘画画出来则是三度空间,中国画中有墨分五色一说,远近深浅的奥妙能让作品立体呈现。她让学生插完花,退后,手拿纸笔,看到什么同时画,不能看一眼画一笔,这又有何不同呢?原来眼在看手在画的,画的是心里的线条,是最自然最美的,是画眼中线条无法捕捉到的。这样的训练,不仅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最后成了素描高手,而且大家对花材花型的理解更是逐日加深。  

不拘传统 兼收并蓄

“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是台湾最富影响力的中国传统插花花艺组织,谈起其创立人黄永川教授,林爱卿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黄永川以台北历史博物馆馆长的身份,以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多年收集整理浩繁的插花、绘画、笔记、书法、诗词点滴史料,将中国传统插花形成体系,以目前台湾一万多基金会会员的规模广为传播。每年在台湾举办的多达二三十次的花艺展,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中国花艺爱好者。  

“中国的插花艺术是最美的!”林爱卿说这句话时很自豪。“心灵色谱”、“宝器分花”、“禅道与花”、“妙趣凝香”、“大象无形”,这些古色古香的花艺展主题背后,是基金会会员们倾注了个人的性情、意趣、志向,所创作的一件件美丽隽永的花艺作品。  

“日本花道源于中国并且被发扬光大,但他们没有中国文化做母体,所以插花规则死板,难以突破,而中国传统插花有着文化的活水活源,能够更好地传承,最终被全世界所认可。”这是林爱卿最大的梦想。  

复原中国传统插花风貌并加以传承,并不是基金会的最终目的,兼收并蓄当代各类东西方艺术思潮,让传统插花与时俱进,才是基金会今天的重要工作,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包容”之意。  

如何融汇贯通呢?林爱卿有一段精辟的总结:西洋花艺首重色彩、次重形式、最后重意境;东洋(日本)花艺首重形式、次重意境、最后重色彩;而中国花艺则首重意境、次重色彩、最后重形式。所以说,不管是西洋的色彩还是东洋的形式,只要最终能为中国式的“意境”服务,就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插花艺术。  

今天的基金会,花艺作品也有新娘捧花和花束,也致力于花艺橱窗的研究,倡导中国传统婚礼的婚宴插花。“造型”花则鼓励插制者突破传统造型,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创造崭新的花艺形式。当然,这一切最终还是离不开中国文化这一永远的根。

推荐阅读:

高炎发:花艺商业运作的创意之旅

新加坡华人从事花艺创意18年 以南洋旧屋为灵感

2012京台两地(奥恩杯)台湾文心兰花艺设计大赛

福州于山兰花圃景观升级改造完成 酝酿新春兰花展

(来源: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