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布局图
中国园林网11月22日消息:历时两年多的时间,《临沂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终于制定完成,规划分3个阶段,规划期末全市中心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9平方米。遵循“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总体创建思路,提出了“山水沂蒙、宜居宜业、红色老区、绿色发展”的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全面打造森林临沂。
记者了解到,此次创建的目标是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将临沂的森林、水系和湿地等特色资源紧密结合,建设特色的水城景观、特色的风景绿色长廊及致富林带景观等,打造一座具有“城在林中、林水相依,林居相依、人在景中”特色的宜居生态水城,让青山绿水长在、秀美与发展共赢,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创建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近期是2011-2013年,为城市森林建设达标期,努力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基础性工作,分期分步实施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和森林文化建设工程,到2013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2%,中心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水岸绿化率达到93.07%,道路绿化率达到82%,苗木自给率达到87%,各县城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1平方米以上,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通过国家主管部门验收,并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中期是2014-2016年,为城市森林建设完善期,本阶段继续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水平,一方面对近期实施工程查漏补缺、升级提质,另一方面继续完成规划期内的任务。争取到规划中期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中心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8.50平方米,加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以及各类城市公园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进森林城市建设项目的实施。
远期是2017-2020年,为城市森林建设深化期,本阶段进一步完善城市森林建设工作成果,稳步提高城市森林健康,促进城市森林经济发展,弘扬森林生态文化,加强城市森林管理和支撑保障。争取到规划期末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7%以上,中心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9平方米,苗木自给率达到90%,建成完善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全面改善生态环境、丰富森林景观,形成整个市域范围内协调配置的绿色生态网络。
规划解读
“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这是十八大的要求,也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之一。我市有针对性地提出临沂市森林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规划,一方面对生态文化进行保护,另一方面传播生态文化,将沂蒙红色文化和森林生态文化紧密结合。
规划根据全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特征和资源利用的分异性,以及森林城市建设与发展对绿色空间的拓展性趋同存异等要求,提出临沂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为:“一核、两屏、三网、四廊、多点”。
推荐阅读:
[分页]
全市建成百个以上公园和游园多数市民出行500米即有休闲绿地
一核:
“一核”指中心城区生态景观。形成“一核心、五组团、七水系、八纵横、百游园”的中心城市绿化空间发展布局。
“一核心”指沂河、祊河交汇处为城市绿色核心,“五组团”指兰山片区、罗庄片区、河东片区、北城新区、经济开发区五个片区,围绕城市绿心组团式发展绿地,“七水系”是指以河为轴、两岸开发的滨水绿化,将沂河、祊河、涑河、青龙河、陷泥河、柳青河、李公河七条主要河流两岸绿化成为城市景观轴线,塑造滨水景观特色。
“八纵横”包括(八横)湖北路、沂河路、海关路、金雀山路、解放路、北园路、双岭路、青年路和(八纵)机场东路、东兴路、沂蒙路、通达路、蒙山大道、工业大道、临西九路、临西十一路等道路绿化。
“百游园”指在全市建成百个以上公园和游园,使多数居民出行500米有休闲绿地,以综合公园、广场绿地、街旁绿地为重点,展现临沂历史文化的同时,满足市民日常游憩需求。
两屏、三网:
“两屏”指西北沂蒙山地水源涵养生态屏障和东南近海丘陵海域防护林生态屏障。两大屏障是市域范围内十分重要的水、热及生物多样性之源。规划将大大提升区域内森林的防护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使其成为市域范围内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抵御灾害性天气的大型“绿肺”。
“三网”即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通过城市森林网络建设工程,对市域内的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进行高标准绿化,将城市和郊区、山区和平原有机连接起来,充分发挥森林廊道的景观和生态功能,形成“林田相映,林水相依,林路相连”的森林生态网络。
四廊、多点:
沂河、沭河、祊河、汶河四条大型河流生态廊道绿化主要以四条大型河流为依托构建贯穿市域范围内的生态廊道。生态廊道上实施水系贯通工程,构建形成以四河为基础,以一级支流、干渠、水库连通工程为骨架,以水库、拦河闸坝为调蓄中枢,以中小河流、农田灌排渠系为脉络的市域水网框架。实施水系生态工程,治理流域内水质,依托流域内良好的生态景观,开展国家湿地公园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多点绿化是指加强市域内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林场、村镇林等呈点状分布的生态建设点绿化,加强对市域范围内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林场、村镇林等呈点状分布的生态建设地点的造林绿化和生态保护建设,发挥其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满足人们休闲旅游需求、丰富森林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我市将新扩建10处纪念林基地
规划期内,我市结合城市水系和道路绿化、荒山造林绿化、村镇森林建设等工程,新建或扩建纪念林基地10处,每处面积不少于3公顷,总面积超过100公顷。
苍山龙沂庄将扩建三八林,文峰山扩建纪念林,河东新四军军部旧址将扩建抗战纪念林,临沭苍马山旅游区扩建三八林、五四林,蒙阴孟良崮扩建革命纪念林,平邑牛山扩建公墓林,沂南历山将扩建纪念林,沂南孟良崮将新建爱鸟林,费县大青山将新建纪念林。
此外,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森林资源状况,各县区分别建设1处长期、稳定的义务植树基地;依托其他的造林绿化工程,新建或扩建义务植树基地13处,植树基地面积达3257公顷。
相关链接:森林覆盖率数据意味着什么?
据《2011中国林业基本情况》的报告,我国森林面积居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之后,列世界第五位。总体上看,我国森林资源仍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30.3%的2/3,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0.62公顷的1/4,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蓄积量68.54立方米的1/7强。
就一个国家而言,森林覆盖率达30%—40%,意味着这个国家森林资源储量相对丰富,具备较好的生态环境。
我市森林覆盖率30%左右,丰富资源为“创森”奠定基础
记者从林业部门了解到,我市水资源、森林资源以及湿地资源等非常丰富,这也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基础。
记者了解到,临沂市境内水系发育呈脉状分布,有沂河、沭河、中运河、滨海四大水系,区域划分属淮河流域。主要河流为沂河和沭河,有较大支流1035条,中小支流15000余条,10公里以上河流300余条。
临沂市内大多数河流水质较好,全市河流基本都达到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规定的“稳定恢复鱼类生长”的要求,其中,承担全市80%以上污染负荷的沂河,达到并保持了规定的Ⅲ类水质标准,成为目前整个淮河流域水质最好的重点支流之一。
据临沂市林地现状统计表数据,2010年,临沂市国土总面积为171841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30.56%,全市共有8公顷以上的湿地270块,总面积55023公顷。其中100公顷以上的湿地63块,面积为49687.80公顷。全市湿地域内河流面积为32411.50公顷;水库面积为17276.30公顷。
截至2010年底,临沂市已建成13个自然保护区,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0个,保护区总面积93643公顷;3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总面积49610公顷;16个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森林公园9个,市级森林公园5个,总面积17576公顷;2个城市湿地公园。
推荐阅读:
(来源:琅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