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新”在何处

2012年11月27日 09:17中华建筑报

新型城市化“新”在何处

中国园林网11月27日消息:10月31日,一份由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领衔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报告——《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在中国科学院发布。这份报告深刻揭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表征”、“质量表征”和“公平表征”,共同构成了中国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统一判别;修正完善了全面衡量中国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指标体系;集中表达了“中国新型城市发展能力”的各类数量内涵和动态评估。

新型城市化的必然性

据《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2》统计,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这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均衡道路;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道路;是以抑制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利益来支持城市发展,导致不能兼顾效率和公平的非协调道路;是片面追求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以生态环境损失为代价的非持续道路;是以生产要素的高投入,而不是投入少、产值高、依靠科技拉动经济增长的非集约道路。

“新型城市化”这一理念的形成,体现了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寻求自我升级的自觉意愿。实现新型城市化,最关键是要理解“新型”的深刻含义。“新”必然区别于“旧”,同时正确处理“新”与“旧”的辩证关系,它是一种“扬弃”——既要大胆创新,走出对传统城市化的误区,又要善用以往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将其推向新境界。尤其要“立新”。欲建新型城市,必先立新型思维、创新思维,善用地方文化特质,敢为人先,率先跳出传统拼土地、拼资源、拼成本、拼优惠政策的传统城市化路径,寻求包容发展、均衡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新型城市化是在现有城市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转型升级、内涵提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等城市病。城市发展遇到的这一系列瓶颈问题,将会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发展甚至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特别是城市的出行时间较长,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城市会损失大量的财富,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和资源,不利于城市的畅通发展。

从世界城市发展趋势来说,世界上发展较好的城市,都在向新型城市化的道路迈进。“城市更新运动是一个潮流,不走这个潮流,就会落伍,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就能让城市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

推荐阅读:

“五位一体”总布局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

城市化须是“人口城市化”【评论】

前纽约规划局局长:城市化发展须以居住者为本

吴敬琏:中国城市化效率太低 土地资源大量浪费

(来源:中华建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