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指出国内城市建设9大隐忧

2012年11月30日 10:45半月谈

中国园林网11月30日消息:湖北省孝昌县小河镇老街是一条真正“明清一条街”,如今已破败不堪,而各地建设中的仿古街道却越来越多,该保护古老街道还是仿造和重建?当地政府应该好好思考一下。

中国到底有多少条新建的“明清一条街”?有经常出差的朋友说,如今许多城市甚至城镇的入口处,都有个圆形大转盘,转盘中间往往还有个造型雕塑。千篇一律的转盘加雕塑的入城标识,使人根本认不出进入的是哪个城市。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非洋不取、千城一面、高大全”,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建筑学大师潘祖尧对中国城市建筑提出的批评。潘祖尧是资深建筑师,1973年在香港成立潘祖尧建筑师事务所,1981年担任亚洲建筑师学会理事长,后来又担任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第一任会长。

在潘祖尧看来,北京的新建筑和城市设计虽然引人注目,但未必合情合理。他认为,北京的几座标志性建筑中只有水立方“还可以”,因为这个建筑所处的位置原先就是一片空地,而且是为了奥运主题而建,附近也没有传统建筑,比较契合周围的环境。但他评价央视新大楼“好像一个外来的怪物”,他认为,作为独立建筑是不错的,但跟周围环境联系起来,就显得突兀了。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潘祖尧发言时指出,,近30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但其中的痼疾非但没有得到根治,反而又有新的发展。潘祖尧认为,部分政府“规划规划,墙上挂挂”、无视专家意见“搞一言堂”,从而犯了不少常识性错误。“超高层建筑防火问题未得到切实解决,就遍地林立。”

潘祖尧还说,我国城市在“赶跑”过程中,还存在不断破坏近现代建筑,却又不断复制假古董、千城一面、在建筑形式上过于崇洋等问题。发言最后,潘祖尧建议有关部门尽快集中相关专家学者,总结我国几十年来城市规划、建设的经验教训,尽快制止重复过去的疏漏和错误,争取在一年内提出科研报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唐子来认为,其实城市趋同在很多国家都有,只是中国特别突出。中国传统城市都有各自的特色,是几百上千年形成的。“过去十几年经历了大发展的过程,但没有对历史文化与风貌进行关注,所以造成了‘千城一面’。”

“这个跟体制有关系。”唐子来说,因为从我们整个的决策机制看,一些领导要怎么样的发展就要怎么样。还有一些项目,地方政府掌握了很大的资源,然后在资源配置当中决策又过于集中,没有广泛听取市民、专家和专业人员的意见。此外,在发展要快、单一唯GDP的考核机制下,领导们容易进入误区,“有些干部心目中的现代化就是新房子,可能认为有历史文化都是旧的,需要换掉。”唐子来认为,应该从老百姓满意度、民生工程来综合考核干部。

潘祖尧指出,内地城市建设中存在9大隐忧:

1、城市规划不合理

“规划规划,墙上挂挂”、无视专家意见“搞一言堂”等问题目前并未得到根治。

2、首都效应

就是北京干什么,外地也跟着干什么。现在,各地许多标志性建筑都存在后续利用困难等问题。

3、千城一面

到内地城市去看看,感觉每个城市都差不多。雷同的规划,雷同的建筑,雷同的景观,甚至连楼盘名称也雷同。

4、高大全思想横行

各地竞相攀比高、大、全――你高我比你还高,你大我比你还大,这难道不是大跃进思维模式的翻版?

5、建筑师无话语权

建筑师往往只能起到参谋、陪衬的作用,政府投资的建筑,大都是谁官大谁说了算。

6、非洋莫取

近年来,我们对外国人的建筑方案奉若神明,总认为洋和尚会念经,瞧不起中国建筑师。

7、复制假古董

为了建新楼,拆掉百年天文台。相反,各地却热衷于造假古董,甚至有人想复制老北京的“八大胡同”。

8、建筑质量问题

“楼脆脆”、“楼歪歪”都暴露了在建设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监管,或者在设计上有欠缺,或者存在腐败问题。

推荐阅读:

短命建筑是否该归罪于城市规划【评论】

剖析丑陋建筑背后的文化生态【评论】

城市地标建筑的好与坏【评论】

上海世博园华丽转变 成为文化性新地标[分页]

9、建大量献礼工程

许多地方政府为了面子,为了政绩,违背科学,不少建筑缺乏充分论证和准备,匆匆上马,刚剪完彩又花大钱改造。  

众说“千城一面”

建筑是生活方式的外化,在工业时代,各地的生活方式在媒体、通讯和便捷交通方式的作用下逐渐趋同,“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的景象消失殆尽,在这种情况下,新建筑风格趋同,千城一面难以避免。丑陋也好、粗俗也好,反应的是人们当前的生活和思想状态。建筑学家们、对生活有追求的人们对这种建筑风格不满意,这个可以理解。但如果为了追求“特色”而追求“特色”,恐怕反而会弄出更多怪异、空洞、不知所云的建筑来。毕竟,我们有差异的生活的基础已经消失了,不如接受现实,把更多的功夫花在如何求“美”上,而不是如何求“异”上吧。――西铭

政府投资的建筑,攀比高、大、全,这是病根!与此同时,建筑师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导致中国的绝大多数建筑,都是照搬国外方案、既有方案,或是在此基础上稍作修改,还美其名曰“设计”。――陈耀

需要多听听民众的声音。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外面的东西我们可以借鉴,历史的东西我们可以参考,但不能片面,既需要现代特色,时代性,也需要中国特色,地方性,民族特色,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推陈出新,协调发展。务实好,少点攀比好。――栗彦卿

中国经济跑得太快没来得及调整所致!――高晋阳

城市规划不合理都也是老问题了。城市的千篇一律更像是当年的“浮夸风”,一刮一大片,各地争先恐后都怕赶不上趟儿。再者,每次修什么楼之类的里面的油水可不是一般的少,各种利益让城市都成了少数字某些人手里的“玩具”了。那些传统的城市历史文化都得一边让给“利益”留路子,这也就是那么多“舶来”式街道的缘由吧。――杨文

很沮丧的说,一个发展中国家,竟然这么有钱,为了体面的建筑不惜重金。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都已经无从解释了吧。当一个人的外形多么的高贵,可是谈吐举止依旧是判定一个人的素质高低。一座城市的建筑再怎么宏伟,也抵不过城里的人们祥和安逸!――何林

“一窝蜂”是中国式发展的固有模式,大家丝毫不考虑条件是不适合,只要别人做好了,我们就要学习、照搬。看看有多少地方要建国际大都市吧,上马这么多形象工程,花掉那么多钱,最后又会落下多少烂尾楼?千篇一律的建设最后吃苦的还是老百姓,而官员们则早已功成名就,只要能够升迁,他们怎么会过问老百姓的疾苦呢?――李特

缺少创意,或是一味求新,搞怪,又或是攀比各种“第一”已经成为了现在大多数城市建筑的通病。在千篇一律的城市风格下,城市的文化、韵味全部被抹去,又或是被视而不见。――贝拉

目前的现状是许多人都走入了发展的误区,发展被格式化了,从生活水平的提高神奇的变成了所谓的“政绩”――旧城改造、新区建设,而这些原本没有问题的思路却千疮百孔,为什么?因为这些是虚话,实际上就是比楼高,比楼宽。城市发展的畸形,“千城一面”需要深思与整改。――李斐

“千城一面”并不是说中国的设计师有多么的缺乏创意,而是中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出现了什么问题。现在考察城市发展的水平最主要的就是看路有多宽,楼有多高,要想改变“千城一面”的现状,首要改变的就是现有的考核机制。――程鹏丽

我不知道在西方,学界、社会名流是否能够参与到政府的规划之中,我感觉中国目前是没有的。政府包办一切,一言堂的做法体现在城市规划之中,无疑就让城市变得单调、刻板、政治化。我觉得城建部门很多做法,比如都爱在街心搞个大雕塑,都爱对古建筑进行翻新,都爱把优质资源投入闹市中心这些心态,证明了这些人都是在”伪规划“。说到规划,必定是承前启后的,必定是体现灵魂的;而我们的城建工作,都是千篇一律、热闹一时、顾头不顾尾。所以,只有学者和社会名流(民意的引导者和代言人)参与到其中,才能避免再出现现在的尴尬。――马超

主要就是缺少群众参与,不能集思广益,领导干部没有建筑审美水平,更多的是借鉴其他城市普通的建筑风格,导致千城一面。也是城市规划没有找到良好的定位,走什么路线,定什么风格,都没有好好理清思路,导致风格各异,参差不齐。――许砂

广州已经有一个600米高的电视塔“小蛮腰”,如今白鹅潭上要建一座600米高的钻石楼。看到要建高楼的新闻我实在是为广州发愁,这个两千多年的古城已经完全被一群不懂文化的“专家”搞得尽失特色。拥有众多名人故居的恩宁路面临拆迁的危险,尽管广州市民强烈反对拆恩宁路,这条广州最长的骑楼街。中国这几十年来不断破坏几千年来老祖宗留下的文化,亏我们还说自己是文化古国,我们的人把自己所拥有的文化一步一步抛弃,全国城市都要“深圳化”,不要历史古迹只要高楼大厦。不管人民呼喊声音多响,决策者的耳朵都听不见的。――高欣婷

潘大师总结得很好,可惜没用――这就是“千城一面”的根本原因。真正决定建筑命运和城市面貌的不是他们,甚至为了某些原因他们还不能“投反对票”。这要怪谁呢?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提了不是一次两次了。――小迷

城市建设的同质性,让人感到疲倦。比如说新到一座城市,那里的朋友会带你到最繁华的街道,看宏伟高大的建筑,体验这座城市发展是多么的迅猛,多么的有国际范儿,他给你讲这座楼出自那个著名设计师之手,花了多少多少银两,动用了多少的钢筋混凝,看它是何其高……其实,作为一座城市的过客,我们更感兴趣的是那些老屋旧舍里蕴藏着的故事。而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他们更关心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每天呼吸的空气和见到的绿色。有谁会整天昂着头看身边雄伟的高楼呢?所以,鄙人现在不愿去那些号称“国际化的都市”,倒常去真正由人们自己建设的小村镇。――西山月

文化沙漠,单一化,片面化,政府这个国家资源的协调中心仅靠几个核心领导拍拍脑袋,追逐政绩,不求民众幸福和地方科学发展,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和文化品位,就容易带来这样的恶果。千城一面的源头在于领导们“千脑一面”的发展思路,已经明显僵化和单一的道路,反反复复走,缺乏个性和创新,最终还是白忙活一场,浪费了资源,浪费了民力和财富,也失去了发展的良好机遇。发展是一个综合问题,城市化要根据地方特点,综合考察人口、地理、资源、气候、交通等等禀赋,形成区别化和多元化发展,只有特色和科学,才是城市化的最好发展路径。――刘鹏飞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我们的每一个城市发展到今天我相信都有其自身特色。中国政府有钱也不必来为我们的城市帮倒忙,自然就好。究其根由,还是因为喜欢炫耀跟风的臭毛病改不了,总觉得别人的就是好的,面子比什么都重要。拿着纳税人的钱还是多多的用之于民,关注实实在在的民生吧。――汪兰

第一,不是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所以大多数城市只能按照设计师眼里“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标准来建造。第二,城市的设计者们接受的教育大多千篇一律,在这样一个固定模式的框架内出来的也一定是千篇一律的城市。第三,中国素来缺少创新思维和创新的想法,屡见不鲜的“模仿”和山寨怎能让城市建设不千城一面呢?――胡倩

大凡和文化挂上钩的,都是需要长期进行规划建设的,往往要花费许多届领导的精力心血,犹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的建设需要一个人长期的心血规划或者几届人同心同德,但果真如此,就会变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对自己的政绩没什么好处,而且现在人员调动频繁,在职时间根本不够做成一件像样的事,人人都想往上升,出政绩,争风头,难免“多快省”地进行建设;就建设单位来说,也要追求经济效益,大家都是商人,赔本的买卖怎么会做,何况还有前狼后虎的竞争,你慢一点,以后就拿不到项目,做不出品牌,于是往往只求速度,大差不差地拿出成品,个个都是标准的现代化成果。只可惜人人只看到自己的眼前利益,心浮气躁如置身水火,哪还看得到家国大业千秋万代啊。――杨弼麟

所以这些事不是不能做不想做,而是两相权宜下没有人去做。――杨弼麟

以前流行一句话叫“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其实就是以文化为名敛财的意思。这么多年戏唱下来,文化没了,GDP上去了,然后就大兴土木,造就了“千城一面”的局面。把你从飞机上扔到任何一个县城,你都感觉回到了故乡。因为都一样,到处是兰州拉面和杭州小笼包、鸡蛋灌饼、步行街、佐丹奴、麦当劳。中国已经成了用乐高积木搭起来的模块化城市,生活在其中的人也都没有了特色,你的人生、我的人生,都是一模一样的人生。你的城市、我的城市,都是没有区别的城市。这难道就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王俊岭

设计师设计城市的细节,决定最终规划不是设计师是领导。城市的发展往往是渗透了领导的想法,但是这个想法往往是经不起推敲的。――刘小许

“物质”的根源在于“思想”,对可以思考的动物而言!对上的软弱无力,对下的豪言壮语,才是造成精神的脱钩。这就像一个四肢不全的畸形儿,却托着一个硕大的脑袋一样,中国什么时候才能不再“软足”啊!――李晓燕  

推荐阅读:

短命建筑是否该归罪于城市规划【评论】

剖析丑陋建筑背后的文化生态【评论】

城市地标建筑的好与坏【评论】

上海世博园华丽转变 成为文化性新地标

(来源:半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