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30日消息:打开百度搜索引擎键入“文化节”3个字,瞬间可以搜索到食品、汽车、陶艺等形形色色的节会。为产业贴上“文化”标签,用文化“沃土”培植产业大树已成为各个领域夯实产业基础、加速产业升级的法宝,对林业产业而言更是如此。
细数林业产业的各色文化节,其中不乏中国竹文化节、茶文化节等一批在行业领域内颇具影响力的盛会。探究其发展历程,举办文化节的初衷随着相关产业的日益兴盛而有了新的定位。文化节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字面含义,更多的文化节被深深地打上了产业的烙印。用文化“沃土”培植产业大树,充分释放文化要素的“源头活水”作用,将文化与产业有机结合,借力文化发展繁荣产业经济,利用产业鼎盛反哺文化生态,释放更多的效能,也成为林业产业转型发展的一项力举。
日前第七届中国竹文化节在江苏省宜兴市举办,作为一个林地资源不甚丰富的地区,宜兴能够承办第七届竹文化节绝非偶然,这与宜兴深厚的竹文化底蕴和蓬勃发展的竹产业是分不开的。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在竹文化这片“沃土”上,宜兴的竹产业焕发着勃勃生机。
宜兴盛产竹,全市现有竹林面积20万亩,年产毛竹340万株,自古就有“竹的海洋”之称,是江苏省竹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丰富的竹资源也孕育了宜兴深厚的竹文化。无论是平头百姓与竹子竹器的耳鬓厮磨,还是备受陶艺家们青睐的竹子母题,竹文化始终浸润着宜兴这片土地。激发文化潜能,升级竹产业,增加产业文化内涵;规划产业发展,优化配置竹资源,全面推进文化建设,文化与产业相辅相成的做法在宜兴得到了有力地印证。
依托竹文化资源,宜兴大打“产业牌”,积极发展竹产业。目前,全市竹制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00余家,涌现出“博大”、“森大”、“鑫业”、“富成”等一批竹业龙头企业,各类竹制品年销售额高达12亿元,年出口创汇1.8亿美元,谱写出一首“宜兴更宜竹”的富民产业协奏曲,形成了独具文化特色的竹经济。
文化是促进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软环境。在竹产业发展伊始,宜兴就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用文化“沃土”培植产业大树,让文化与产业“联姻”,从而达到文化提升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用文化“沃土”培植产业大树,文化与产业产生的良性化学反应不仅适合竹产业的发展,在林业其他产业中也同样适用。用文化释放产业的内在潜力,必将为林业产业未来发展增添砝码,助力林业产业升级前行。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