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5日消息: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的消息显示,2008~2011年,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462亿元。目前,各项建设任务进展良好。
迄今为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累计下达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3166万亩;户用沼气池185万口,节煤节柴灶(炕)144万台(铺),太阳能灶76万台,太阳能热水器57万套,薪炭林336万亩;生态移民65万人;农民技能培训806万人次;补植补造6014万亩;安排林果茶业、种植业、养殖业等一批后续产业项目。
回顾退耕还林工作可以看到,以2007年为界,分为“全面推进”和“巩固成果”两阶段。退耕还林工程在全国25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实施,截至2006年底,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1.39亿亩,配套实施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2.25亿亩,涉及3200多万农户、1.24亿农民,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2007年,退耕还林工程从全面推进转入巩固成果阶段。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提出了“巩固成果,稳步推进”的指导思想,并明确了两大目标和两大政策。
2008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套完备的机制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地建立了省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了“统筹在省、协调在市、实施在县”的工作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制定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管理办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
巩固成果,规划先行。按照国务院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地编制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2011年,根据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适当调整了专项建设任务。规划经过调整后,全国将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口粮田近6000万亩;户用沼气池380万口、太阳能灶168万台、太阳能热水器168万套;实施生态移民118万人;发展一批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后续产业;开展补植补造7785万亩。
退耕还林,还的是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成效之一,是林木保存率保持在较高水平。4年来,退耕还林工程区补植补造力度不断加大,使4亿多亩退耕林木得到有效保护。据统计局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底,工程区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达到98.9%。通过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和补植补造,工程区林草植被盖度进一步增加,风沙危害不断减轻,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土壤侵蚀模数不断下降,碳汇能力显著提高。
林还了,退耕农民的吃饭问题如何解决?成效之二,是退耕农户口粮自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11年底,累计建成稳产高产基本口粮田2653万亩,参加基本口粮田建设的退耕户人均累计建成1.48亩,亩均增产粮食50公斤以上,解决了近2000万退耕农民的吃饭问题。
与此相应,成效之三,是退耕农户收入快速增长。退耕还林工程进一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成为退耕农户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2007年以来,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1%,比全国同期水平高出1.4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年均增长25%,对退耕农户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55%。
退耕农户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是成效之四。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消费方式逐步成为农村能源消费的新亮点。4年来,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129万口,节煤节柴灶(炕)127万台(铺),太阳能灶71万台,太阳能热水器33万套。据估算,由于能源结构的改善,保护了2000多万亩森林资源免遭砍伐破坏。
变输血为造血,退耕农户长远生计有了基本保障,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又一大重要成效。退耕还林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批农林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截至2011年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累计建成优势林果茶业和种植业4199万亩,发展特色畜禽养殖1733万头(只)。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也存在项目进展不平衡、个别地方项目和资金管理存在漏洞、部分地方工作经费和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部分项目补助标准相对偏低、后期管护难度加大等问题。
近日在京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仍处于关键阶段,要突出工作重点,继续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重点生态地区退耕还林总体方案。
会议决定,自2013年起,适当提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分项目的补助标准。会议同时决定,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适当安排退耕还林任务。今后安排退耕还林任务,将坚持“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安排,退耕还林一片、巩固建设一片、片内不留死角”的原则,集中布局在长江上中游重点水源涵养区、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重点安排在江河源头、湖库周围及石漠化危害严重等生态地位重要区域的25度以上坡耕地。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