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12日消息:美丽中国,一幅波澜壮阔的未来画卷;生态家园,一个你我向往的诗意栖居。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进行了全面部署。寒冬时节行走在山东烟台大地,一个纵跨7区、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正引领我市生态建设迈向新境界。这是国内首个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示范区,由我市与中国社科院于今年6月共同启动建设,大手笔搭建起烟台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载体和实践平台。经过5个多月的积极推进,示范区内绿道慢行系统、生态水网工程、清洁能源利用、低碳社区建设等生态工程已经启动,100多个生态基础设施、生态产业园区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20个生态文明示范村,111项生态工程项目,将极大促进农村面貌显著改观。示范区的打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更是烟台决策者科学发展理念的升华。烟台正以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抓好经济社会建设,提高烟台发展的“生态含金量”,将生态建设的价值,体现在品牌农业发展上、工业创新转型上、服务业集聚提升上、区域中心城市宜业宜居吸引力增强上、居民健康指数不断提高上,着力培植烟台科学发展的长期竞争优势。
基于这一认识,山东烟台在追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居民收入显著增加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减排工程建设,加大对重点流域排污治理力度,实施“三年大造林工程”和“三年水系绿化工程”等绿化工程。至去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1.7%,居全省首位,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2.5。留住青山绿水,更要守护碧海蓝天。我市实施海域海岛海岸整治修复以及大气污染减排等工程,全市投资38亿元的海域海岛海岸整治修复正按规划有序推进,海洋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海水水质功能区达标率为100%,PM2.5纳入常规监测。
提高山东烟台发展的“生态含金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在“生态城市、绿色烟台”建设中,我市还将生态文明建设与转方式、调结构结合起来,并实现了二者的辩证统一———通过着力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园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着力点,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如此一来,让烟台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实现了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结合,转变发展方式迈出坚实步伐,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升迅速。数据显示,去年全市GDP实现4906.8亿元,万元 GDP能耗下降到0.69吨标准煤,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8%。今年我市重点推进的98个循环经济项目,计划总投资139亿元,建成后可实现节能122万吨标准煤。
未来发展着力点 实现烟台“绿色崛起”
眼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从未如此响亮,站在新起点,烟台踏上新征程。市委书记张江汀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作为造福全市人民及子孙后代的战略举措,坚持不懈抓紧抓实抓好,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只有把生态环境作为最稀缺的发展要素,以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着力点,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才能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拓展发展空间,确保环境安全,增强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十二五’期间每年服务业发展速度高于GDP增幅3.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8%以上,全市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降低17%。”市经信委主任孙涛说。
生态文明建设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携手合力推进。市环保局局长姜青山表示,下步将坚定推进污染减排,使环保基础能力建设适度超前,持之以恒地培育生态文化,大力倡导生态化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市林业局局长周旦说,全市林业工作将以“大力培育发展森林资源,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为中心,到2015年完成造林30万亩,水系绿化15万亩,全市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25个,占国土面积的13%左右。全市瞩目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今后也有明确的目标。市委农工办主任张绍冰说,将分阶段完成烟台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各项目标,在优化产业体系方面,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生态产业体系,在重塑空间格局方面,建设生态社区,每年培植20个左右生态低碳样板村。
推荐阅读:
(来源:烟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