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13日消息:记者从四川有关部门获悉,近年来,四川省依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对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林下经济共实现产值76.2亿元,同比增长39.8亿元,增幅85.7%,为林农人均实现增收近200元。
一是林下种植方兴未艾。近年来,四川省在林下种植方面涌现出林药、林菌、林粮、林果、林菜、林草、林茶、林葛根、林笋、林竹、林桑等模式。目前,全省林下种植面积共268.62万亩,参与农户380.47万户,上半年实现产值17.6亿元。全省从事林下种植的专业合作社有385个,参与林农50.6万人,经营面积176万亩,年生产能力达2.9亿吨。龙头企业47个,生产加工企业77个,仓储企业2个,综合交易市场17个。大邑县引进成都恩威集团、科伦集团、新天豪公司等企业发展中药材示范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5万余林农种植中药材8.5万亩,每亩林地林农增收400多元。预计到2015年,全省将建成林下种植示范基地2100余个,种植面积将突破1000万亩,累计实现产值230余亿元。
二是林下养殖蓬勃发展。四川省在保持发展林禽、林畜、林蜂、林蛙等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相继探索出了林麝、林蛇等林下养殖模式。目前全省林下养殖参与农户426.19万户,实现产值40亿元。全省从事林下养殖的专业合作社385个,经营面积62.7万亩,参与林农5.68万人,年生产能力达1.06亿吨。龙头企业52个,生产加工企业8个,仓储企业1个,综合交易市场11个。合江县榕佑乡八仙村竹木专业合作社,以前专门从事竹木等速生林种植,近年来,该社充分利用丰富的竹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走出了一条“林禽”发展道路。如今,该社从事林下养鸡的农户达到700多户,养殖规模16万余只,是林改前养殖规模的6倍,合作社还统一注册了“云仙鸡”商标,售价达40—50元/公斤,比普通鸡高15— 20元,产品供不应求,社员中年收入最高的达到数十万元。预计到2015年,全省将建成林下养殖示范基地1500余个,养殖面积将突破430万亩,累计实现产值达260余亿元。
三是林下采集异军突起。四川省川西高原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以松茸等菌类和山野菜为代表的林下产品丰富,品质独特,市场广阔。2011年,甘孜州农民林下采集松茸1969吨,实现收入1.2亿元;阿坝州农民林中采集花椒1600吨、食用菌42吨、山野菜64吨,实现收入5000万元。今年上半年,全省林下采集业实现产值6.96亿元,参与农户26.95万户。
四是森林生态旅游前景广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四川省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乡村森林景点为载体,大力发展以野生动物观光、森林、湿地、草原为主题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其中利用集体林面积达225万亩,参与农户11.83万户,今年已为农户实现收入11.7亿元。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典型县苍溪县力推林下经济发展,开拓了一条“要花钱、林下找”的致富路,着力将林下种养殖同森林生态旅游相结合,大幅提升了林业综合效益,占全县2/3约8.2万农户从林下经济发展中获得实惠。该县成功创建为四川省首批乡村旅游示范县,打造乡村生态家园旅游点21个、省级生态村17个,建成九龙山和三溪口森林游客接待中心,发展“林家乐”600余户,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2011年生态旅游收入超过5000万元。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四川省将以此为契机,制定相关贯彻落实政策措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区域特色,进一步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加强科技服务、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到2015年,力争让四川省林下经济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