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尚需完善林改配套措施

2012年12月19日 11:21广西新闻网

中国园林网12月19日消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始后,藤县平福乡民安村农民许景舒就一直琢磨着如何“玩转”自家权属确定的800亩山林。很快,他就有了发展方向:搞林业开发,营造经济林,发展林下经济。

然而,一切都需要启动资金。许景舒想到了林权抵押贷款。经过一番周折,今年11月21日,他以800亩山林作为抵押,从当地金融机构拿到了50万元贷款,购苗木、雇民工、买化肥等大规模造林所遇到的资金问题迎刃而解。“已经与苗木场联系,并雇了十多名民工,准备从明年3月份开始营造经济林,同时购入鸡苗,发展林下养殖。”手头有了充足资金的许景舒雄心勃勃。

许景舒的成功经历,彰显了作为林改配套措施的林权抵押贷款的种种好处。然而,像他这样能从金融机构贷到林业开发所需资金的农民其实并不多。两年来,我市只有13户林农、3家林产企业享受到了这种优惠,而大多数农民只能抱守青山,有心发展无力投资。

藤县林业局林改推进办主任唐朝强说,究其原因,不是金融机构不愿放贷,亦非农民不想借贷,而是林权抵押贷款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待解决。如森林防火保险是金融机构放贷的前决条件,但当前只有8万多亩林地投了保险;金融机构放贷需要对抵押资产进行评估,但放眼梧州,全市仅有一名森林资产评估师,而且至今尚未建立林权交易、评估体系。

唐朝强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确实实激发了广大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他们或在林下养鸡种菌,或是挖坎植树,或是种果采脂,大家各有各法,在促进林业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如藤县林下经济产值从2009年林改前的约3亿元,一路飚升到去年的8.9亿元,估计今年将超过12亿元。

“不过,如果不解决好生产启动资金问题,林改的效益还是很难突破当前的水平。”唐朝强认为。他进而举例分析,该县象棋镇洛塘村农民陈达才在山上养殖肉牛,去年以每头5000元左右的价格卖出了60头,毛收入达30万元。但是,此类可产生规模效益的项目,一般都需要较大的早期投入,如陈达才的养牛场当初就投入了十多万元。对于绝大多数农户来说,很难自筹解决这样大的项目启动资金,而且还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方面的承受力。

广袤的山林,是梧州的绿色财富,是梧州发展的潜力所在。自2010年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铺开后,市委、市政府就林业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不少政策举措,积极引入龙头企业带领农民在山上“掘金”。我市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要培育千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中纤人造板、浆纸制造、松脂加工、天然香料和药材等产业群,进而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市林业部门有关人士指出,要达成相关目标,产业开发与经营中显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尚需一一化解。特别是林权抵押、交易流转等相关配套措施,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否则大部分农民仍会面临“守着青山没柴烧”的困扰,林改惠农的初衷也因此而打折扣。  

推荐阅读:

新疆已累计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1万亩

南方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与恢复技术获突破

云南:低效林改造 让森林产生更大效益

新疆完成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工作

(来源:广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