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生态文明建设 从水字破题 促人水和谐

2012年12月24日 10:15人民日报

中国园林网12月24日消息:生态文明建设从何处破题?山东选择了“水”。2012年10月,泉城济南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第一个创建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此前,临沂、潍坊、聊城、济宁、滨州都在积极创建山东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临沂市日前刚通过专家组评审,有望夺得山东首个桂冠。水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完整、水生态环境优良。”山东省水利厅厅长杜昌文如此诠释。

粮票、布票、油票早已不见踪影,今天却冒出了“水票”

山东缺水严重: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322立方米、亩均263立方米,分别只相当于全国平均量的1/6和1/7;地表径流开发利用率为50%,突破国际公认的开发上限;地下水年均开采量120亿立方米,逼近125亿立方米的可开采总量。现在,山东每年的水资源缺口达40亿立方米。

记者在烟台采访时,听到这样一个故事:门楼水库是烟台重要的水源地,2002年底,因连续5年干旱,2.44亿立方米库容的水库底朝天,烟台被迫在库底打井取水。此事惊动国务院,直接促成胶东引黄调水工程上马。

岂止是烟台。当时,山东2/3的大中型水库都到了死库容以下,就连波涛万顷的南四湖也干涸见底,河道停运,鱼虾几乎绝迹。城市供水不足,工业企业被迫限产停产。

水,成为制约山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破解缺水难题,人们首先会想到开源。然而,对山东来说,开源选项真的不多。惟有目光向内,靠节流挖潜。山东提出“一控双促”思路,即通过控制用水总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用水方式转变。

2010年10月,山东出台《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次年1月正式实施,成为全国率先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省份。实施新制度后,山东严格规定各市的年度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各市再统一调配县(市)、区的用水计划。哪个地方踩了这三条“红线”,都会被暂停审批取水许可。

外界疑惑:水是液态之物,要想量化管理谈何容易

山东琢磨出了一套测算办法:可用水总量-水质不达标的水量-超定额用水-超采区采水=年度用水计划。

这道算术题,外行可能有些费解,内行却是眼前一亮。

计划经济时代,商品短缺催生出了粮票、布票、油票。今天,这些票证早已无踪影,山东却冒出了“水票”。是创新?是无奈?或许兼而有之。2010年以来,山东九大重点工业行业产品用水、主要农作物灌溉用水、饮用水企业产水率等,都严格按照定额管理,定额内保公平,超定额讲效率,节余的水量可以有偿转让,超过定额则累进加价。同时,严格查处违规审批、非法取水的行为,2010年迄今已查封非法自备井上万眼。严格管理带来丰硕成果:2011年,山东万元GDP取水量为51.6立方米以下,比上年下降20.4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为14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立方米。

三年,完成158座大中型和3882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蓄水能力16亿立方米,构建起完整的水生态系统。

2011年上半年,山东遭遇百年大旱,沂蒙山区群众吃水困难,部队和水利、国土等部门帮助应急打井411眼,其中八成都在百米以下。当时,记者正在沂南县青驼镇唐山子村采访,该村的应急水井一直钻到265米才出水。

如果把地表水比作大地母亲的乳汁,浅层地下水犹如其血液,深层地下水犹如其骨髓,历经1400年才能更新一次。265米,几近于深入“骨髓”!由于地下水连续多年过度开采,山东局部已出现地下漏斗、湿地萎缩、河道断流、海水入侵等一系列水生态退化、恶化现象。目前,山东的地下水漏斗区面积仍有1.3万平方公里,1.9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

为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问题,山东在全国率先编制了省市县三级水网规划,依托南水北调、胶东调水骨干工程,打造“南北贯通、东西互济,蓄泄结合、旱涝兼治,库河相联、城乡一体”的现代水网,构建起跨流域调水大动脉、防洪调度大通道和水系生态大格局。

构建完整的水生态体系,重点在维持水系的自然水循环,保护生物链的完整性。山东利用3年时间,完成158座大中型和3882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蓄水能力16亿立方米。2011年底,各类工程蓄水量比历年同期增加40亿立方米。湿地面积净增加量全国最多,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净化水质的作用明显。

黄河入海口百鸟飞翔,如画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大汶流管理站副站长傅建国介绍,上世纪后期,黄河下游持续22年断流,黄河口湿地大面积退化萎缩。近年来,东营市实施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目前已修复38万亩,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增加100多种,数量增加2倍,种子植物发展到393种。

水土流失治理为生态系统的完整提供了基础。山东已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万平方公里,每年增加蓄水保水能力2.7亿立方米,保土2000万吨。烟台市为此增加水面219公顷,平均提高地下水埋深1.98米,减少地下水漏斗面积1200公顷、海水入侵1490公顷。

河道拦蓄是山东一大亮点,全省319道橡胶坝,在河道上拦出319个碧波荡漾的人工湖,增加蓄水能力4.6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山东规划新建河道拦蓄150处,约可蓄水9.3亿立方米。青岛大沽河流域已有11道橡胶坝,现正在新建9道,将构成水绿相依的百公里河流景观长廊。

以水为媒,人水和谐,建设优美的水生态环境

泰山南部的天颐湖,风景秀美,游客纷至。泰安市水利与渔业局局长曹步山介绍,这里原是个近乎报废的老水库,水利部门借清淤和维修加固之机,恢复了其灌溉功能,并开发旅游,2009年成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既承载传统的防洪、供水功能,又为群众营造人水相亲环境,是山东建设优美水生态环境的创举。到2012年,山东已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57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20处,分布在全省一半的县。

山东借鉴水利风景区建设经验,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2012年8月,山东正式实施《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其中包括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水工程以及水管理五大评价体系。用水总量控制不踩“三条红线”、地下水采补平衡等,都是硬性指标。这是全国第一个水生态文明城市省级地方评价标准。

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正在山东各地兴起。“江北水城”聊城、“四环五海”滨州、“运河古城”济宁等品牌已叫响。临沂市城区八河绕城,过去在非汛期多为干河,如今已形成总长88公里、面积48.5平方公里的大水体,实现“水安全、水经济、水文化、水生态、水景观”五位一体,初步构建起水生态文明城市框架。泉城济南依托泉水优势,正在打造“河湖连通惠民生、五水统筹润泉城”的现代水利美景,最终实现“泉涌、河畅、水净、景美”的目标。

“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实现了从农村水利向城市水利、从行业水利向社会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山东省水利厅经济管理局局长郭秀生说。从一个景点到一座城市,从一座城市到一个地区,山东逐步扩大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以水为媒介,人水和谐,闯出水资源科学利用的新天地。

推荐阅读:

媒体聚焦大美龙江生态文明建设

渭南生态文明建设速度明显提升 全年造林59.94万亩

四川达州: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林业跨越发展

江西:宁都县走在生态文明建设大道上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