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宁都走在生态文明大道上 既保护生态又发展林下经济

2012年12月25日 13:54赣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园林网12月25日消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宁都是全省重点林业县,林地面积达451.3万亩,居全省第二。11月中下旬,记者走进宁都县,感受该县走生态文明之路的探索和实践。

林地几乎都种上了树

青山、绿水、花草,相映成趣。

蓝天、白云、人家,天人合一。

初冬时节,放眼宁都大地,但见绿潮涌动,连绵的青山,灵动的碧水,向人们展示着宁都的秀美。

2008年初,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导致宁都县272.8万亩林木、7.93万亩毛竹受灾,林业损失逾4亿元,全县森林资源遭受严重损失,生态发展面临严峻考验。恢复生态,从何入手?县委、县政府提出,在2007年起全县禁止采伐天然阔叶林的基础上,2009年至2013年,连续五年对集体山地实行全封山政策。

以封为主,封造结合。宁都在发动全县林农植树造林的同时,积极引进造林公司,扶持造林大户,发挥造林的示范带动作用。县里明确规定,林农在山上造林,县财政给予每亩50元补助,造林大户造2亩补1亩,造林公司则造1万亩补1000亩。切合实际的奖补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的造林积极性,目前,有15家公司在该县落户,造林大户、专业户有300多户,带动约10万名林农参与造林。

在石上镇湖岭村,新造的1.5万亩湿地松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造林大户李春感慨地说,县里出台的奖补政策,以及各项扶持措施,坚定了他植树造林的信心和决心,使他从一个开办木竹加工企业的“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

县林业局局长赵贵春告诉记者,如今,宁都县有经济林近18万亩,速生丰产林86万多亩,大径材5.5万多亩,油茶林21万亩,毛竹14.8万亩,植被覆盖率高达71.3%,可以说,在宁都,林地几乎都种上了树。

既保护生态又发展林下经济

牢固树立“生态为重”的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宁都,是新时期宁都县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道路的生动实践。

2010年以来,宁都县在全省率先开展森林保险工作,100%的商品林参加了政策性林木综合保险,公益林参加了全省统保,有力地增加了林农及造林企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生态建设得到加强。

在宁都,立体式、全方位保护生态,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森林资源监管实行属地管理,由县林业局委托各乡镇政府实施林业行政执法,所有罚没收入扣除林业规费后全额返还给乡镇、村、组用作工作经费;木竹加工企业从126家整合到目前的46家,从源头上管好资源;实行森林防火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全县24个乡镇设立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监测站,成立了60人的防治专业队;加强林地利用规划和管理,防止未批先征、乱占林地……

在保护生态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中保护生态,宁都百姓更加欣喜。

走进宁都山凤凰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只见树木苍翠,脐橙飘香,宁都三黄鸡、东乡绿壳蛋鸡在林下自由觅食,好一幅林下经济发展图。公司负责人涂波涛说:“依托良好的生态,公司生产的鸡蛋十分畅销。公司不仅招收了10多名农民务工,而且带动了2000多户农民养鸡。”

依托生态发展经济,生机无限。目前,宁都县林下种植药材2万亩、银杏2万亩、食用菌5万亩,林下养殖宁都三黄鸡年出笼1500万羽、驯养野生动物2.8万只(条、头);从事林下经济的农业人口近万人,农民从林下经济中年人均增收658.2元。

推荐阅读:

安徽:大别山绽放生态文明之花 十年育出生态文明果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科学规划 制度先行

筑牢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共处共融

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态文明智库

(来源:赣州市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