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华坪镇林下经济 百姓的绿色银行

2012年12月28日 10:59陕西日报王国星

陕西:华坪镇林下经济 百姓的绿色银行

中国园林网12月28日消息:王立贵,38岁,镇坪县华坪镇三坝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万元户”,上世纪末流行过的一个时代热词;如今,王立贵靠着在家搞山林经济,每年仅食用菌一项就可以赚2万元,在这深山散落的村子里,据说他可是头一个“万元户”。

华坪镇,是陕西省最南端的一个镇,平均海拔1000米,几乎没有几块平地。该镇发挥当地山林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山林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动员组织群众发展特色食用菌生产。王立贵就是今年春天自筹资金投入3万元发展食用菌,收获后可以获利2万元。“农民出门打工一年平均收入也就一两万元,但不出门在家搞山林经济单食用菌一项就可赚2万元,既照顾了家庭,又能实现增收致富。”

“未来的5年时间里,不仅是食用菌,还包括很多山货、特产的开发,将实现山林产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群众人均经济收入净增3000元以上,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镇坪县林业局局长韦树辉还有一个更宏大的规划,那就是建设“镇坪山珍”工业集群。

专家表示,陕南有着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山林经济潜力巨大;发展山林经济要突出特色,培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和示范户带动农民;绿化要鼓励引导群众多种经济林、观赏林,让一座座山、一片片林成为老百姓的绿色银行,十年、二十年后将成为群众的一笔财富。

转变:由“吃山”到“靠山”

上世纪九十年代,生活在深山里的农民立足本地的林业资源优势大规模砍伐林木形成了木材经济,但是随着国家天然林禁伐政策的一纸禁令,当地群众结束了“吃山”的历史,并开始探索新的增收出路。

在宁陕县旬阳坝镇,猪苓种植业被当地群众称为“地下黑金”和“地下银行”,流传着“一窝一头猪、十窝一头牛、百窝万元户、千窝小洋楼”的顺口溜。旬阳坝镇位于陕西南部地处秦岭中段南坡腹地平均海拔1300米土层肥沃通透性好保水保肥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是猪苓的最佳适生区。10年前,该镇干部汪顶宗探索的猪苓半野生栽培技术取得成功之后,不断探索出了立体栽培、循环利用、平地种植等实用新技术。经过5年的发展,使猪苓种植业成为了全镇的主导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林改后的3年来,在旬宝猪苓合作社的引导扶持带动下,全镇猪苓从2008年的2万窝发展到2010年的10万窝,规模扩大了5倍,成为有名的“猪苓之乡”。

据宁陕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县的猪苓合作社立足林改后的林地资源优势,始终坚持市场化运作,坚定不移地走“合作社农户基地企业”的发展路子。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小猪苓”做成了全县的“大产业”。主导产业取得了由“砍山吃山”到“护山靠山”产业性质的根本转变。农民收入稳步快速增长,2010年该合作社项目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5229元,较2008年的1718元增长了2倍多。每年收获时节,当旬阳坝镇的农民们忙着采摘猪苓的时候,几十公里外的丰富乡北沟村的农民正在忙着从地里挖天麻。“我们村人均占有林地是耕地的120倍,林地资源丰富,村两委意识到只有在林地上做文章,才能让群众得实惠”,村主任说。目前,全村共新栽种天麻104000窝,涉及农户90余户,农户种植率达到90%以上;其中5000 窝以上的大户2户,3000窝至5000窝的大户3户,1000窝至3000窝的大户6户。全年共产商品天麻1.5万公斤,产值68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发展天麻种植,已成为了该村农民增收的主打项目。

关键:大户示范带来的“聚变”

安康历史自然形成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石质山区,在全市2.35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八成多为山地,且林业用地占2402万亩,为境内国土总面积的68.05%,有林地面积2114.06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59.9%,居于全省各市前列。虽然生态环境优越,但林业经济徘徊不前,林业收入在全市国民经济GDP中所占份额比重仅为8%,真可谓是“大林业,小产业”。

提起潘建龙,安康市汉滨区几乎无人不知,大家都叫他“种树大学生”。几年前,他在瀛湖镇天柱山村以承包退耕还林地形式,兑现粮钱归农民所有,个人新建核桃基地,并组建成立了安康市瀛天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短短两年已投资300万元,在该村已完成整地栽植核桃林1200余亩,去年还林下养鸡11000只, 做到以短促长,发展循环经济。他每年鼓励退耕农户在林下种植矮秆作物,每亩给农户50元报酬作为劳务补贴,以此极大带动了农民抚育管护幼苗的积极性。

目前,安康已先后涌现出特色经济林万亩以上,规模示范镇(办)12个,千亩以上示范村60个,百亩以上示范户274个,涉及参与发展绿色产业的规模强村224个、27715户,累计发展特色经济林面积达到95300亩。在种养大户的带动下,这座“山林银行”正逐渐吸引着更多的关注目光。尽管距离明年在厦门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会还有一年的时间,但是在相关网站上,已经出现了名称为“安康山林经济综合开发”的招商项目,该项目总投资将近200万元,预测项目投资回报率15%以上。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干杂果经济林等山林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省林下经济从业队伍不断壮大,林农经营收入稳步增加,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截至目前,全省林下经济从业人数达到73万人,年经营收入139亿元,林农年人均林下经济收益310元。全省经济林种植面积已达1750万亩,年产量达到112万吨,产值75亿元,经济林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软肋:市场化程度低仍需政府扶持

厚朴,是一种健胃健脾的著名中药材,分布在紫阳片区的厚朴品质上佳。紫阳县双桥镇六河村是种植厚朴的大村子,全村400户1600余人,厚朴种植面积达3万亩,人均20亩。该村厚朴产业协会成立于2010年,参会农民310户1321人,占全村总户数的80%,协会农民种植面积28000亩,占全村95%,会长为该村支部副书记陈益茂。协会对厚朴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提高了管理水平,实现了规模经营,最大限度规避了市场风险,协会农民亩均收入比未加入协会的农民高出200元。

目前,紫阳县山林经济共有茶叶、渔业、蚕桑、魔芋、厚朴、柑橘等协会65个,参会农民8100多户40000余人,占产业农民的四分之一,已经基本形成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组织模式,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为农民提供产、供、销和信息中介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无可替代,是山林经济迈向更高层次的根本途径。

专家表示,山林经济总体还属于弱质产业,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发展山林经济的必要条件,建立一套能够聚集生产要素,修补市场体系不完整、市场主体发育不全、市场信息时常失真和阻滞等缺陷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今后,一方面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整合相关部门涉农资金,采取捆绑资金项目扶持、农民投工投劳等方式,打造“硬扶持”机制;另一方面要鼓励建立专业协会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方式,促进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能够对接,实施“软引导”机制。

发力:数百亿规模的产业规划出台

日前,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厅了解到,《陕西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规划》的实施,对巩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三强一富一美”目标,提高林下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根据自然格局、主导产业的差异和建设构想,提出“三区三带多点”空间格局和“两计划”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以陕北特异性林下养殖及牧草种植产业区,关中集约型林下蔬菜、苗木花卉种植及产品加工产业区,陕南综合型林下种植养殖及产品加工产业区为主要内容发展三大林下种植养殖区,以秦岭自然生态旅游产业带、汉江两岸自然生态观光带、黄土高原和黄河河道生态旅游带为主要内容的发展三条林下旅游产业带,发展一批林下双增富民中药材种植、林下标准化食用菌等多个林下产业示范基地,以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计划和龙头企业扶持计划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建设。

《陕西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区域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林下产业体系。林下产业产值在2011年57.8亿元的基础上,年均以25%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达到191.5亿元。到2020年,基本建成特色和优势突出、结构和布局合理、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林下产业体系,林下产业产值达到358.1亿元。

推荐阅读:

全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达2300亿元

济南:林下经济 念出多样“生意经”

山东到2015年计划建成200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江西宁都走在生态文明大道上 既保护生态又发展林下经济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