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6日消息:中国环境保护部5日正式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中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首次提出以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并将民众最关心的细颗粒物(PM2.5)纳入指标体系。在气象工作中,常规空气质量预报、雾霾预报、沙尘暴预报、酸雨监测等都属于环境气象工作内容,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气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赋予的职能,做好环境气象业务。
据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介绍,《规划》此次确定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主线,标志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由污染物总量控制逐步转向改善环境空气整体质量。
《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和污染减排的两类目标。其中,质量改善目标要求,到2015年,重点区域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10%、7%、5%。“《规划》与中国积极参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在方向上完全一致”,谈及正在进行的多哈气候大会,赵华林告诉记者,规划目标是根据中国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民众改善环境质量要求及现有经济技术基本条件、承受能力测算的,一味追求高标准而不能兑现没有意义。
这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的“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一致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从资源的约束、环境保护形势的严峻、生态退化三个方面来阐述生态文明面临的问题,要求我们在认识生态文明理念的同时也应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气象部门必须重视此项工作的深入拓展,在制定政策或部署任务时,结合本地情况积极引导地方政府,找到气象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定位与切入点,发挥气象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据悉,今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复了该《规划》。《规划》范围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13个重点区域,涉及中国14%的国土面积、48%的人口、71%的经济总量和52%的煤炭消耗,是中国东、中、西部经济较为发达、人口最为密集、污染最为严重的代表区域。《规划》对新建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的项目执行新增污染物倍量削减替代,并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与山东城市群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以期实现增产减污和清洁能源的替代使用。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