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福路湿地公园越冬的白鹭
晋宁和璟苑生态湿地公园内的雕塑小品
环境优美的五甲塘湿地公园吸引了新人前来拍照
中国园林网2月2日消息:今天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负责任的旅游有益于湿地和人类”。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云南省共有259万公顷湿地,每一处湿地都风景如画,为了让这宝贵的“财富”能更好地造福人类,省政府近日批准了云南省林业厅组织编制的《湿地保护“十二五”规划》。
每年上万市民到湿地公园赏景
昆明滇池恢复5.4万余亩湿地后,人们切实感受到滇池生态大为改善。如果没有永昌湿地公园,海埂大坝就只剩下人山人海和单调的池水。而住在滇池畔的昆明市民都知道,早晨和傍晚最好的去处就是这个湿地公园。
永昌湿地公园在昆明是游客量比较多的一个湿地公园。因为生态好,每年算下来至少有上万名游客来到公园赏景。除了市民外,连海鸥、白鹭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鸟儿也喜欢在此栖息。云南省作为旅游名省,自身条件优越,共有259万公顷湿地,这些湿地在维持生态环境方面起到的作用很大。
就短短四五年时间,昆明市在滇池周边加快生态湿地的建设。目前昆明市官渡、西山、五华、盘龙、晋宁等几个县区退塘退田4.45万亩,退房141.2万平方米,退人2.3万人。在“退”的过程中开展湖滨生态建设5.43万亩人工湿地,其中湖内生态湿地1.12万亩,湖滨湿地1.9万亩,河口湿地3086亩,湖滨林带2.9万亩。
此外,昆明市有序推进生态清淤工程,实施滇池污染底泥疏浚二期工程,疏挖底泥370万立方米,清除主要污染物总氮约1.12万吨、总磷约4700吨。与此同时,昆明市又对35条入滇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改造。其中船房河、老宝象河、五甲宝象河、盘龙江等15条河道污染程度明显减轻。
随着环境的改善,湿地的增加,上个世纪消失的20多种鸟类又有10多种飞回了滇池之滨,昔日滇池“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美景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拟筹集18亿元用于湿地保护
云南作为旅游大省拥有湿地面积较多,保护湿地迫在眉睫。据悉,《云南省湿地保护“十二五”规划》最近已经获得省政府批准。如果按照规划实施工作,“十二五”期间云南将力争湿地综合治理面积达到1万公顷,并拟筹集18亿元资金用于全省湿地保护、生态恢复、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能力建设。此外《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将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的协调、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典型高原湿地的保护以及流域综合管理,使60%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将从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出发,渐渐恢复退化湿地的功能,基本遏制高原湿地的萎缩和退化。此外还将在“十二五”期间投资9900万元用于科研能力建设及科技支撑,其中投资6060万元,依托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全省湿地资源调查,进一步掌握全省湿地资源的类型、分布面积、湿地野生动植物及湿地保护管理状况及其面临的威胁等问题。
世界湿地日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为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利用,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推荐阅读: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