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1日消息:“一江春色醉游人,两岸百花望荔乡”,沿着增城的母亲河――增江河堤岸行走,两岸风景纷至沓来:郁郁葱葱的树木、点缀其间的花草,还有那湿地和公园……这就是近年来绵延于增江河两岸的生态景观林带。
在林带延伸之处,自驾车绿道、自行车健身休闲绿道和水上游绿道延伸开来。这让到访增城的联合国官员惊叹不已,称赞增城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满目绿色的生态环境,休闲放松的生活方式,文明和谐的氛围,一座宜居新城的雏形已然呈现。
广东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总启动仪式近日在广州增城市启动,面积达7000亩的增城挂绿湖也同时向市民开放。在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绿道网建设中拔得头筹的增城,提出以挂绿湖为核心,突出花城、绿城、水城特色,打造“低成本、高品质”的生态宜居新城,建设广州东部城市副中心,吹响了为新型城市化探路的号角。
健康良性“四态”打造城市副中心
近日揭开面纱的挂绿湖让人们眼前一亮。这个规划总面积达7000亩的人工湖,是目前已开放的白云湖面积的近6倍。
先造环境再开发,“以挂绿湖引领广州城市副中心建设,打造花城、绿城、水城、现代田园生态之城”,增城建设生态宜居新城有着长远的考量。
广州市副市长、增城市委书记曹鉴燎表示,走新型城市化的道路,建设广州城市副中心,是增城未来发展的主线和主方向。记者走马发现,增城已经具备了优良的新型城市化基础:
以广汽本田增城工厂、北汽集团华南生产基地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LED产业示范区、太阳能光伏、阿里巴巴华南电子商务物流中心、中金数据系统华南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迅猛崛起。
以穗莞深城际轨道、广汕铁路、广州地铁和广深铁路、高速公路为依托的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正在迅速形成。
中部文化生活区的城市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不断优化,北部现代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在公园里建城乡”已然成为现实。
增城市市长叶牛平认为,增城要担当好广州东部副中心的重要角色,要建设新型现代化城市副中心应具备健康良性的四态:一是动态,与中心城市有良好的交通联动;二是业态,与中心城市建立合理的产业分工;三是形态,城市布局和风格要有区别于中心城市的个性;四是生态,城市和田园、生产和生活、人与自然要有机统一。
增城提出以挂绿湖周边开发为抓手,建设新的城市中心,不建太多高楼大厦,重点打造优美小镇,就是要深化公园化战略,让“森林进城、公园进村”,营造城市与自然有机结合的宜居环境,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吸引高端人才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
在农村,生态化绿色村庄正一步步走向现实:西南、上邵、东西境等100多条村庄绿化规划和建设相继实施,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利用大块闲散地建设休闲小游园……老百姓的家园也变成了风景秀丽的公园。目前,增城全市墟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0.2%,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1.9%,城乡绿化建设的共建共享水平不断提高,城乡绿化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
“增城人居环境真好,是可持续发展典范。”从翡翠绿洲、碧桂园凤凰城,到厂房林立的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潮平岸阔的增江河畔天然沙滩泳场,增城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与工业的融合发展,让到访增城的联合国副秘书长及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博士惊叹不已。
城乡蝶变 景观林带托起生态新城
走新型城市化之路,必须解决好城市和生态融合的关系,避免传统城市化割裂城市与田园的弊端。珠三角绿道网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是广东推进城市化的有力抓手,而增城则是这两项工程的开路者。被誉为现代“清明上河图”的增江画廊是增城绿道网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典型样本。
“这条蜿蜒百里的美丽增江,就像是一个城市版的世外桃源”,网友“狼牙”在网上大晒骑行增江河畔的感受,“虽然挨着城市,但是当你深入其中,你就能得到不一样的感受,真是太美了!”
像“狼牙”这样慕名前来增江河畔游玩的国内外旅客为数不少。这在数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上世纪末,增江河上游岸边冒出不少洗漂印染厂、造纸厂、采矿场、垃圾填埋场,这些厂场时常将未经任何处理的废水、污水偷偷地排入增江河。而两岸还有片片滩涂,以及为数不少的茅棚、窝棚、养猪场……这样的景象让市民对增江河几乎是“敬而远之”。
近年来,保护增江河的行动在增城大地全面展开:建设污水处理系统,拆除两岸茅棚、窝棚等违章构筑物……在此基础上,两岸绿化美化工程相继推开。
2008年,增江河生态景观林带悄然飘起,至今已完成14个绿化项目,其中包括亚运龙舟赛场增江河西岸火烧迹地绿化工程、雁塔公园周边景观林带、鹤之洲湿地公园等建设工程、增江公园义务植树等。完成绿化面积29.6万平方米,种植了各类乔木8703株、灌木55490株、地被34225平方米、盆花15700盆。
昔日的茅棚、养猪场已经一去不复返,景观林带建设让增城蝶变为一座生态新城。林带延伸之处,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的绿道也相依相伴。
增城自2008年起,率先修建了500公里的绿道,按照主干道路生态型、乡村郊野型、城区都市型的分类标准,至今已建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三大绿道网络。
除了增江画廊水上游绿道,增城以广汕、荔新、荔白、新新、增正等旅游大道为主线,沿主干道两侧建设了200公里的绿色廊道,沿自驾车游绿道建设了10个休息驿站和20个生态公园,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景观林带和景观节点。
从市区到北部白水寨风景区以及湖心岛景区,增城建设了长达250多公里的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将鹤之洲、增江画廊、湖心岛、小楼人家、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点连接起来,打造成为富有田园风光特色休闲精品线。
宜居新城里共享低碳幸福生活
沿着长长的绿道和林木茂密的生态景观林带,增城在“十二五”期间创建珠三角生态宜居新城的抱负不再遥远。在这里,人民生活品质逐步提升,生态、社会、经济、民生等综合效益正逐步凸显。
每个节假日,增城绿道上游人络绎不绝,家人朋友们相约,在这绿水青山享受生活的乐趣。在荔城街、增江街两地,越来越多的上班族购买自行车骑车上班,“改善因长期坐在办公室得不到有效锻炼的身体,还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
满目绿色的生态环境,休闲放松的生活方式,文明和谐的氛围,一座宜居新城的雏形已然呈现在广州东部。
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在绿道林带上开始绿色低碳生活,沿着这条道路走进农村,走进农民的地里和家里,增城山区绿色崛起、农民致富的梦想由此开启。
借助新农村绿化建设,沿线村庄逐步改造为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村或林家乐,让绿道既给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创业就业机会,又畅通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价格,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
据统计,2012年春节期间,全市旅游接待80万人次,旅游收入1.4亿元,绿道及景区景点共接待331997人次,直接旅游收入3652万元。
而像增城绿道这样,既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生态产业还有很多。
近年来,增城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变森林资源为旅游资源,变“砍树”为“看树”,变“林场”为“景区”,充分利用北部1000平方公里茂密的森林、良好的生态建设南国乡村生态大公园。
截至目前,在北部山区,增城共规划建设森林公园12个,总面积21.2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18%,形成了广州东翼的“绿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中的绿洲。
此外,建设了荔枝文化公园、新荔公园、基岗百果园等20多个以经济林为主体的生态公园,深入开展“绿色小康村”创建活动和“林业生态文明万村绿”行动,林业不再藏在深山,而是走进城市、走向道路,公园走进乡村,绿化美化走进千家万户。
如此低碳宜居的城乡,令国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其中大封门林场成为白水寨核心景区后,开业三年多游客连年翻番,2009年达330万人次,吸引了7家五星级酒店落户。北部山区已由“沉重包袱”变为“绿色财富”。农民的荷包越来越鼓,幸福感指数也逐年攀升。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