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加快植树造林 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2012年06月14日 09:58人民网庞革平

中国园林网6月14日消息:加快植树造林,活化治理机制,推进生态扶贫……如今,广西通过探索科学的综合治理模式,已让石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统计显示,近几年广西全区增加石山森林植被2000多万亩,全区覆盖率已从2005年的52.7%提高到了2011年的60.5%,石漠化地区每年提高森林覆盖率1个百分点以上。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土地极端退化的结果,是广西面临的头号生态问题。据广西林业厅厅长陈秋华介绍,广西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全区岩溶区土地面积1.25亿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5.2%,涉及10个市76个县(市、区)779个乡镇(林场)。在岩溶区土地面积中,石漠化土地达3568万亩,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云南和贵州。岩溶地区人口1200多万,约占广西全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由于石漠化严重,造成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十分滞后,广西全区90%以上的贫困人口都分布在石漠化地区。

为加快石漠化治理,2008年国家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后,广西各地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推进治理工作。通过整合“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植树造林,大幅度增加森林植被。近几年来,广西全区增加石山森林植被2000多万亩,全区覆盖率已从2005年的52.7%提高到2011年的60.5%,石漠化地区每年提高森林覆盖率1个百分点以上。

在活化综合治理机制方面,广西从2008年起全面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通过将林地经营权落实到广大农民手中,颁发林权证,并开展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极大提高了农民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目前,广西全区3000多万亩石漠化土地面积已有90%以上确权到户。

在石漠化治理中,广西还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林业生态扶贫,让群众牢固树立“石山也是宝”的发展理念。如今,广西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了降香黄檀、柚木、任豆等珍贵树种,以及核桃、板栗、竹子、山葡萄、金银花等经济林木和中草药等,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凤山县在治理石漠化中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已在石山种植核桃10万亩,成为广西核桃产业第一县。

为巩固综合治理成效,广西高度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在岩溶地区坚持以“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厨、改圈、改厕)为建设内容,以沼气为纽带,因地制宜推广“猪—沼—果”、“猪—沼—粮”、“猪—沼—菜”等模式,积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目前,广西的农村沼气池入户率已居全国第一。

为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陈秋华表示,“十二五”期间,广西全区将规划完成封山育林600万亩、人工造林150万亩、植被管护900万亩。2016年至2020年,广西全区初步规划完成封山育林800万亩、人工造林200万亩、植被管护1000万亩。到“十二五”期末,广西力争实现三大目标:一是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积190万公顷,全区石漠化土地治理率达80%以上;二是全区岩溶地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治理区石漠化土地平均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70%以上;三是通过发展林业产业,使岩溶地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

推荐阅读:

广西天等县石漠化治理 石山变青山 树草变现金

贵州金沙县百余群众完成万亩石漠化治理苗木移栽

重庆酉阳县石漠化治理良好 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四川省古蔺县“三个严格”开展石漠化治理人工造林工作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