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20日消息:初夏,穿梭在条条山路上,路两边的树木“手搭着手”,像在欢迎客人,更像在为人们遮阳挡雨。远处山坡一望无际的嫩绿草地上,点缀并跃动着的白点儿应该是羊儿在嬉戏。这便是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前夕,记者在我省沙区辽西北边界见到的情景。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在干旱半旱地区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将植树造林和强农富民有机结合,由过去单纯造生态林转向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逐步走出防沙治沙“只投入,无产出”的困境,极大调动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来自省林业厅的数据显示,截至到目前,全省沙区共完成工程造林79.6万亩,荒漠化土地累计减少11.53万公顷。
丘陵上种苹果,固沙增绿又增收
康平县地处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的科尔沁沙地南缘,位于半干旱与半湿润两种气候、森林与草原两种植被、农业与牧业两种生产方式的生态交错带上,生态十分敏感和脆弱。历史上一直是重风沙危害地区之一。
现今,为了让大地绿起来,农民富起来,康平县自2008年起大面积栽植寒富苹果,到目前栽植面积达10万亩。其中已有3万亩进入初果期,1万亩进入盛果期。6月13日,记者在康平县方家屯镇东小房身村看到,一排排一人多高的苹果树苗结实地生长着,树上的苹果已经有山楂般大小。
村支书孟春玉告诉记者,由于受内蒙古沙化辐射区影响,东小房身村为康平县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土地沙化直接影响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普遍农作物难以成活,只能种植花生、玉米等少数品种单一的农业作物,农民收入及日常生活受到直接影响。
2008年方家屯镇政府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开始动员大家发展种植寒富苹果。方家屯镇副镇长唐利说:“引进寒富苹果种植项目同时解决了农作物难以成活,防治土地沙化造成的水土流失两个难题。 ”
采访过程中记者听专家说,丘陵岗地地温相对较高,同样日照的情况下,比黑土地升温快,因此有利于糖分积累,所以寒富苹果适合在这里生长。同时,寒富苹果属于灌木。研究表明,灌木林的有效吸水量为每公顷119吨;减少氮素损失量为116千克,折合标准化肥硫酸铵的量为每公顷580千克;减少土壤中磷的损失量折合标准化肥过磷酸钙的数量为每公顷450千克。因此,寒富苹果林在发挥固沙、减少耕地风蚀作用的同时,同样具有水源涵养、净化水质的作用。
如今在方家屯镇东小房身村,栽植寒富苹果形成的灌木林带,已发挥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环境和调节微小气候的生态功能。 “以前种玉米,秋季收获的时候,不仅产量低,而且翻完地地表都是裸露的,容易起风沙,一刮沙子几乎什么都看不清。种上苹果树后,因为秋季不用翻地,沙子明显少了许多。加上这几年我们发现身边的树越来越多了,觉得空气更清新了,尤其是早晨,老年人都愿意来树下遛遛弯。 ”村民说。
经济林很给力,生态和收益双丰收
在彰武县,记者认识了一种叫“文冠果”的树木。平安乡今年4月刚种上的文冠果,如今“个头”已经齐膝高了。
据介绍,文冠果是一种亚乔木,是一种抗旱、抗寒、耐瘠薄、移栽成活率高的绿化先锋树种,更是防风固沙、小流域治理和荒漠化治理的优良树种。彰武地区属低山丘陵地区,土地干旱,正适合文冠果的生长。彰武县林业局局长告诉记者,文冠果的种子价值较高,不仅能促进农民增收,还能防风固沙。同时因为文冠果花美、叶奇、果香,还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园林绿化的珍贵资源,也是行道树的首选,极具观赏价值。
文冠果可制作高级润滑剂、增塑剂、油漆和肥皂,亦可制作生物柴油。在能源形势紧张的今天,它尤其受到各方的关注。在国家林业局2006-2015年的能源林建设规划当中,文冠果已成为三北地区的首选树种。彰武县平安乡今年一共种植了30多万株文冠果,3000亩左右,成活率达90%以上。
正所谓“一片树,就是一个聚宝盆”。而今,除了寒富苹果和文冠果,在我省,朝阳市的大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大扁杏等也是发展势头喜人。光朝阳县的大枣面积就达33万亩、7500多株,年创产值6亿元。大枣已成为朝阳县的“招牌式”经济林。而阜蒙县自2002年林业二次创业以来,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和“三北”造林工程,开始大面积栽植大扁杏,到目前栽植面积已达40多万亩。经过多年印证,大扁杏具有抗旱耐寒耐贫瘠的特点,即使遭遇旱情,也能给人带来“秋收”的喜悦,当地农民亲切地称呼大扁杏为“铁秆庄稼”。
多年来,伴随着各方的持续努力,科尔沁沙地南侵、耕地沙化势头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生态系统正逐步趋于稳定。如今,“绿色越来越多,风沙越来越小”已经成为众多居民的共同感受,“农民增收、生态改善”的双赢追求在生态脆弱的辽西北地区正在持续。
推荐阅读: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