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5日消息: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的第六专题是“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这是长期受到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广大政协常委、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城镇化带来的城市人口激增、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水资源日益短缺、矿产资源开发殆尽,节能减排目标不升反降,部分自然保护区名存实亡……一系列令人感到紧张的问题铺展开来,既反映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也为常委、委员发挥作用提供了空间。“形势逼人更呼唤我们有所作为,面对危机不悲观、不放弃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时刻在心头多添几分忧患意识十分必要。”一位委员的即席感受代表了大家的心声。
“三条红线”是“最严格”治水的底线
水资源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同样也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核心资源。今年1月,国务院专门出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目标和政策要求。
作为水利部副部长的胡四一常委在此次常委会议上提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未来水资源管理必须确立“三条红线”,即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全国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胡四一说。
“自古以来,内陆湖泊就是我国各族人民赖以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资源,也是中华民族创造灿烂文明的摇篮。目前,我国已有1000余个湖泊消亡。”袁祖亮常委认为,以湖泊枯竭为征象的水危机正在逐步向我们靠近,而主要原因就是湖泊上游的河流被截断。“《管子》一书把河流喻为大地之筋脉,筋脉不能淤结,河流也同样不能堵塞,如果被堵塞了,大地就会出问题。然而纵观我国大大小小的河流被拦腰截断者岂止一处?这些截流有没有副作用,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
在我国近9万座各类水库中,中小型水库占到九成以上,其中大多数由于坝体老化和淤塞等问题,各项功能逐步弱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地方防汛抗旱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郑小燕常委提出,要改革中央水利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水利建设,尤其是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投入,中央财政要适当予以倾斜,降低市、县一级配套投入比例,减免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财政配套投入。”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该怎么办
石漠化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加之贵州常年气候灾害频发,旱、涝现象造成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十分普遍。杨春兴常委的发言将远在西南高原的问题搬到了北京的会场,“要从根本上解决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与保护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最大限度减少这些地方的人口,科学有序地实施整体移民搬迁。”杨春兴常委建议实施“教育助推生态移民工程”,通过资助山区学生到外地接受职业教育的方式,使他们进城务工走出贫困,逐步减少石漠化山区的人口,减轻人口对资源消耗的压力,让生态在自然环境中得到更有效的恢复。
阿什老轨常委提出,要切实推进西南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严格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议通过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合理开发境内水能资源、加大矿产资源监管力度以及引导开发旅游产业等措施,保护好民族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探索一条新路径。
马志伟常委同样提出要以昆仑国家公园建设带动青海经济发展。他认为此举将有利于发挥青海的区域优势,对原始资源进行整合、包装、提升,对加快青海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西部绿色发展,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昆仑文化为主题、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以保护性开发为前提、以低碳旅游业为龙头、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以实现绿色发展为目标。”马志伟的提议同样为过去过度依赖资源、环境换取发展的西部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煤炭枯竭警钟长鸣,什么时候都“刻不容缓”
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一直占2/3以上。王显政常委一直十分关心煤炭资源枯竭问题,他认为到任何时候谈保护煤炭资源“刻不容缓”都不为过。
王显政常委提出,要进一步健全煤炭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支撑体系,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税收、价格、信贷等政策;建立行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规范,完善节能减排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扶持政策,鼓励建设煤炭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扩大试点范围,着力推进煤炭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对于这些论断,经天亮委员深表赞同。“当前我国煤炭开采浪费还较为严重,资源回收率不高,一些小型煤矿回收率只有35%左右,必须尽快加强煤炭资源管理,加强煤炭资源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切实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
对于当前各地热衷发展的新型煤化工产业,经天亮认为由于对煤炭资源和水资源有较高要求,又受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相关产业发展的制约,还面临技术、市场、效益等方面的风险,绝不能遍地开花、无序发展。“新型煤化工可以作为国家战略性技术储备,不宜商业开发。要及时发布指导政策,有效引导煤化工产业发展,避免一哄而上的现象。”
要从“战略”、“民生”两个角度看待环境保护
城镇化进程中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城市集中了越来越多的工厂和企业以及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得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的排放量不断增大,甚至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而造成环境的失调和破坏。刘汉铨常委认为,保护环境必须要从发展战略上有所调整,切实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原有政府行政主导下的以城乡二元体制为基础,追求速度的粗放型城镇化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城镇化发展形势的变化。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城镇化主要依靠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来推动,这种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发展模式显然不可持续。建议由各城镇孤立发展模式向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模式转变,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最重要的是由城乡二元模式向城乡统筹模式转变。”
“环境是人类和各物种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频繁以及生活消费模式的转变,对自然资源过度耗用的结果,使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并正制约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导致资源的枯竭、自然灾害的频生及传染病的肆虐等问题,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阿什老轨常委建议以可吸入颗粒物作为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通过加快城区工业污染源调整搬迁,集中整治低矮排放污染源,抑制建筑施工和道路运输带来的扬尘,加快高污染机动车淘汰进程等措施根治城市大气污染。
话危机,谋出路,抒己见,求共识。会议期间,政协常委和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围绕保护生态环境,淡水、土地、森林、海洋、湿地等资源保护与开发,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开发利用新能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体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出现了一大批既是真知灼见、又富远见卓识的议政成果。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观点背后蕴藏着一个共同的心愿——“经济健康发展稳中求进,人口资源环境永续协调”。
推荐阅读: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