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 中外能否殊途同归

2012年08月23日 10:11中国环境报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布局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布局

中国园林网8月23日消息:我国的生态城镇建设始自1986年,江西省宜春市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随后,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了类似的目标。

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统计,截至2012年7月,97.6%地级(含)以上城市和80%的县级城市提出以“生态城市”或“低碳城市”等生态型的发展模式为城市发展目标。从增量上来说,1986年~2003年间,低碳生态城市每年增加数目仅在10个以下;2003年后,每年增加的数目达到20个~40个。  

然而,如此快速的发展规模,并未让中国出现如丹麦哥本哈根、巴西库里蒂巴等城市一样著名的建设样本。

在今年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组委会特别增设了这样一个主题:“双城计—中外绿色城市建设比较”。这是与国际最大的城市联盟I-CLEI 共同主办的,是中国第一个城市研讨工作坊。

有了对比,就能找到不同。找到不同,便可取长补短。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作为人们期盼的城市未来,我国的生态城市能否智取他山之石,将梦想变成现实?

中外殊途能否同归?

如果说,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还是夏天青涩的果实,那么,其他一些国家已经收获了秋天的硕果累累。生态城市建设在不同国家有哪些不同?国外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为何要进行中外对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大规模建设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生态影响。如何破解发展困局,寻找解决思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如是说。

在“双城计—中外绿色城市建设比较”论坛上,记者注意到,自1996年以来,瑞典在国民生产总值(GNP)增加45%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只增加了18%。而其生态省耶夫勒省的目标是,到2020年,省内80%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这一目标即将实现。

而在丹麦,从1970年以来,在GDP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能耗基本持平,再加上发展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未升反降。其中一个只有11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4000余人的小岛,通过发展可再生绿色能源,实现了现代生产生活的“碳中和”。

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青表示,中国城市在自我尝试、摸索的同时,需要从国外生态城市发展的经验中探索中国自己的道路。

叶青强调,“我们希望通过‘双城计’这种论坛,打破空间与时间障碍,从国家政策、发展目标、产业形态、技术措施等方面与外国城市进行比较,从其发展路径中寻找生态城市发展的要素,从而摸索出适合中国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推荐阅读:

四川: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引领雅安创造美好未来

第三届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将于9月召开

以水为魂 以绿为韵 河北沧州做水绿文章建生态城市

深圳:2012全国绿色生态城市青年夏令营落幕[分页]

■对比的结论是什么?

□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形态有差异

“从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实例来看,国外具有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强调实施、实用主义、因地制宜、模式多样等特点,而国内的特点为目标导向、自上而下、规划引导、理想主义、因人而异、模式相近。”李迅说。 “国外的建设模式多为政府倡导、市场推动、市民广泛参与,而国内的模式多为政府主导、市场响应、市民有限参与。”李迅补充说。

论坛向人们展示了瑞典耶夫勒省及我国的贵阳市、天津滨海新区3个案例。这3个地区共同的特点是自然生态景观丰富、工业发达。但从纵向对比来看,这3个地区的行政级别不同,分别为省级、市级和片区,在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工业总产值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耶夫勒省地广人稀,是瑞典新兴港口省份,主要工业有木材、造纸、机械制造、钢铁等。与中国同类工业城市相比,耶夫勒的制造业机械化程度更高,用流程化、智能化来代替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其人均GDP远远高于我国城市。

贵阳市能源资源富集,以对内发展为主,拥有冶金、机械、化工、食品、建筑业五大支柱产业。目前,贵阳正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经济新区,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京津和环渤海两大城市带的交汇点,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通道。自然资源丰富,科技人才密集,产业基础雄厚,交通通讯便捷,具有集国际化港口、高度开放的功能区和大片可供开发土地于一体的综合优势。

李迅表示,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中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作为发达国家,欧洲国家经历过工业革命的大规模建设,城市规划布局与发展策略已基本成型,现阶段主要是从细节着手,对原有的模式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修正;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大规模的建设浪潮才刚刚涌起。

在产业形态上,中外城市也存在差异。欧洲国家的产业形态为知识科技型,经济发展主要通过知识型企业,因此,相对更容易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建设的双赢;中国的产业形态仍为工业型,需要通过制造业来实现经济发展。

“此外,在建设主体作用、建设方法、建设手段和工具、实施范围、地域尺度、理念、生活方式和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也存在不同。”李迅补充说。

■接下来该怎么做?

□通过文明转型及政策、技术、文化有机融合实现目标

目前,国内对于生态城市的普遍认识是,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公平、繁荣,自然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性,并促使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稳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当前人们对‘低碳生态城市’内涵的理解有待进步提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表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一种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共生和文明进化的过程。”

王如松强调,这个过程并非理想中的乌托邦,而是可以通过文明的转型以及政策、技术、文化的有机融合来实现。

在贵阳,生态城市建设通过“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即以政府为主导,结合贵阳市的地形地貌的思路,最大程度地利用和保护了资源。

叶青认为,这种空间布局结构结合了城市自己的地形地貌,体现了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加强各行业、各领域的参与度和认同度,培养城市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在产业结构方面,要积极转型,由低端向高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转向集约,向创新型科技发展。

扩展到其他城市,叶青表示,生态城市建设可以从指导理念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出发。

首先,建立城市生态评估指标体系方法,引导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目前,人们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和认识还处于“雏形期”,城市在运行过程中,偏向于享用其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但对生态补偿和补偿过程规律还缺乏基本的认识。而建立动态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引导城市向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方向发展。

其次,运用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内在规律,进行生态诊断,指导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生态城市建设从一开始就要结合城市的具体特征现状,注重目标设计,面对复杂的城市生态系统问题,抓住重点,促进问题的解决。

当前国外较为成功的生态城市,多数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主要战略。通过规划和设计,把工作、居住和其他服务设施结合起来,进行土地综合利用,使人们能够就近入学、工作和享用各种服务设施,缩短人们每天的出行距离,减少能源消耗,进而实现绿色建筑、公共交通、土地的混合利用,实现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一体化推进。 “只有设定这些清晰明确、利于公众的理解和积极参与、利于职能部门主动组织规划建设的目标,才能确保生态城市建设最终取得实质性成果。”叶青说。

□国外案例

美国旧金山

旧金山建设生态城市的特点有3个:

第一,多管齐下,减少碳排放。如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节能,政府会设计一个项目先来教育大家怎么节能。比如转变能源结构,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旧金山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100%使用清洁能源的战略目标。

第二,注重科学长期规划。为了实现2020年的整体目标,旧金山制定了很多可执行的细节目标,比如到2015年,要实现33%的清洁能源,到2020年,太阳能光伏占能源结构比例一半以上等。旧金山市之所以把碳减排押宝于太阳能,是从自身实际出发的。在加州有很多太阳能电站,政府可以直接购买太阳能电力。此外,旧金山是美国25个太阳能城市之一,对太阳能的利用也走在美国前列。数据表明,旧金山的太阳能光伏业发展很快,2007年,整个城市才安装554个太阳能光伏电站,到2010年下半年,已经发展到2073个。

第三,引入专业团队。旧金山太阳能发展有个明显的弊端:两头大、中间小。其大型电站、一家一户的民用太阳能设备发展很快,中等规模电站则欠发展。为此,旧金山市特地聘请专业团队来解决这个棘手难题。

调研后,专业团队认为存在以下几种情况:有合适场地的业主(比如商业大楼业主、停车场主)但缺乏足够的资金、愿意介入光伏产业的却没有合适的场地、有资金的组织担心投资回报率低,因此,建议利用税收等金融手段刺激各利益相关者的建设积极性。目前,这一政策已经制定完毕,预计这一政策将为旧金山光伏市场带来相当于目前整个城市光伏装机总容量10%的增长。

瑞典耶夫勒省

与中国的贵州省类似,耶夫勒是山林省份。耶夫勒在工业实力上,排名瑞典第二,有大规模的钢铁、造纸、木材加工企业。过去20年,耶夫勒省大手笔投资创新经济,尤其是交通、通讯等系统。

作为瑞典第二大省份,耶夫勒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时,注重各领域的广泛合作,提倡在城市建设之初即制定完善的城市发展策略和能源的战略性规划。规划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快速便捷的绿色交通、系统的垃圾解决方案、循环再生的能源技术等。任何一个内涵的实现,单靠一方的力量,都难以做到。

推荐阅读:

四川: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引领雅安创造美好未来

第三届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将于9月召开

以水为魂 以绿为韵 河北沧州做水绿文章建生态城市

深圳:2012全国绿色生态城市青年夏令营落幕[分页]

□国内案例

扬州古城

扬州古城

扬州古城

江苏省扬州古城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它的生态城市建设就是古城改造的过程。改造包括生态基础设施的配套、历史街区文脉肌理的生态整合、旧厂坊与混合街区的转型开发、住宅外风貌修复和内生态品质的改造,以及建立便利畅通的生态交通体系等。

2006年,扬州市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所辖4县(市)全部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市,生态城市建设模式在江苏全省推广。

以扬州市蜀岗雨污与雨洪调控生态基础设施工程为例。这项工程依托绿地和湿地,实现多功能雨洪滞留和雨污净化,削减进入排水管网的径流和污染物,保障市民的水生态安全。作为一项生态基础设施,它变物理地表为生态地表,变生物绿地为水文绿地,变景观湿地为功能湿地,变离散分割为网络体系,变工程单元为生态单元。

2009年3月~2010年6月,扬州市因降雨引起32个小区28条道路被淹,但以往逢暴雨必淹的重灾区蜀岗试验地周边,却没有积水。

中新天津生态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其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框架的指导下,形成了以量化指标为导向的新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

2011年,生态城污染底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申请为国家专利;10万吨日处理能力的污水厂建成并投入使用;绿色建筑达到100%;盐碱地治理取得新进展,动漫公园、慧风溪、蓟运河故道示范段、永定洲等工程基本完成,绿化面积达到了300万平方米。

原先的荒芜之地上,路网织就,风车林立,湿地公园、生态科技园相继建成,部分住宅项目也已竣工。今年,中新天津生态城将迎来首批居民入住。

□概念演化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MAB)计划”中提出了进行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的倡议,旨在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生态学理论广泛应用于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生态村落的规划建设与研究。

低碳经济的概念缘起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则出现在2009年8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出版的《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中。低碳生态城市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节能、环保型城市,是一种强调生态环境综合平衡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而建立起的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理论发展

英国霍华德倡导的“田园城市”运动,初步奠定了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的基础。1898年提出的“田园城市”的基本设想是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模式。他指出“城市应与乡村结合”。希望用城镇—乡镇这种新型的城市结构形态和土地归社区所有,来代替现行的城乡对立的结构形态和土地私有,以实现社会的和平改革。

1984年,前苏联生态学家O.Yanitsky提出生态城市思想。生态城市的本质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生态化,也就是人类向自然生态系统学习的过程。

在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倡导下,国内也进行了大量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如马世骏、王如松认为,城市生态系统可分为社会、经济、自然3个亚系统,各个亚系统可分为不同层次子系统,彼此互为环境。  

推荐阅读:

四川: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引领雅安创造美好未来

第三届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将于9月召开

以水为魂 以绿为韵 河北沧州做水绿文章建生态城市

深圳:2012全国绿色生态城市青年夏令营落幕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