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收取“生态保护费”是“竭泽而渔”【评论】

2012年08月07日 10:14上海金融报

中国园林网8月7日消息:近日,众多网站和微博曝出,昆明市拟对滇池流域2920平方公里范围的五华、盘龙、官渡、呈贡、晋宁等6个县区的酒店、旅社入住者,按每人每天10元的标准,开征滇池生态资源保护费。按照滇池往年的游客量推算,这一收费制度如果获审核通过,每年至少将影响到4000万游客的切身利益。该消息一出,便在网络上招来一片质疑声。

根据云南有关方面的说法,滇池征收“生态保护费”是由于滇池环境治理存在资金缺口,并且缺口达到80%。在笔者看来,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程,滇池治理需要资金支持是毋庸置疑的,但众所周知,生态资源保护费的收取应该本着“谁污染谁埋单”的原则,昆明市有关部门向游客收费,无疑就是认定游客是造成滇池污染的“元凶”。但一方面,游客是否会造成污染还未有定论;另一方面,即使可能造成污染,高额的门票中事实上已经隐含着污染治理的费用。笔者认为,有关部门不去治理那些常年在滇池边排污的企业,反而将脑筋动到“可能”造成污染并且已经为之埋单的游客身上,无疑是本末倒置。也难怪有网友评论称“看来滇池的生态是游客造成的,游客不去一定会让生态很好的。为了滇池的生态我们应该抵制滇池旅游”。

而退一步说,若每个游客每天出10元钱就能让滇池恢复清澈,笔者相信公众也会愿意慷慨解囊,但现在的问题是,滇池治污的费用去处就如同滇池的水一样浑浊不清。相关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滇池治理投资额在30亿元左右,“十一五”期间猛增至171.77亿元,而“十二五”期间的计划投资额更是高达420亿元。如此高额的治污投入,如此迅猛的投资增幅,不仅未能换来滇池水质的提升,还留下了80%的资金缺口,这些钱究竟用在了哪里,为何看不见应有的成效?在这些问题没有搞清楚之前,所谓的收费是为了生态保护的说法,无论如何都无法得到公众认可。

笔者认为,对于昆明这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而言,生态治理保护是旅游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但若将生态治理保护的“账单”压在游客身上,以此为由开征各项税费,无异于“竭泽而渔”。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美丽风景,却有着名目繁多收费的地方,能够对游客有什么吸引力。地方政府更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滇池生态保护费”背后所反映出的地方财政冲动和短视,寻求一条更为合理的旅游经济发展路线。近几年来,杭州西湖免费开放后的情况已是有目共睹,其他各地何妨借鉴一二。当然,更关键的是,在未来的环境治理过程中,有关部门一方面应尽快公开前期滇池治理投资的具体去向,让公众能够清清楚楚地了解资金使用情况,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回应公众的关切。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对污染企业说“不”,这样才能真正地还给公众一个“干净”的滇池。 

推荐阅读:

黑河市全力推进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

贵州林业部门全员行动解放思想 推进贵州生态保护建设

云南省政协建言滇东北生态保护

河南:林业厅结对帮扶移民新村 扶持水源地生态保护

(来源:上海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