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阜新市开展大规模造林建设工程成效显著

2012年09月13日 16:02辽宁日报

中国园林网9月13日消息:《礼记》中说:“某日立春,盛德在木”,意思是鼓励人们顺地之道天之德在春天种树,并视之为最大的道德。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在省林业厅鼎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从2009年秋季开始,阜新人民以空前热情和干劲,投入到大规模造林工程建设之中,一场规模空前、力度空前的植树造林之战在阜新大地打响。

截至目前,阜新大规模造林工程共完成营造林作业面积192.9万亩,共栽植苗木1.2亿株,是计划任务的109.6%。在营造林作业面积中,人工造林167.9万亩,是计划任务的102.4%;封山育林25万亩,是计划任务的208.3%,并连续两年被评为省造林绿化先进市。

大规模造林工程使阜新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好转,局部优化”。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502.5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32.46%,有近300万亩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300多万亩农田得到保护,控制水土流失面积500多万亩。全年沙尘天气降为11天,大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47天。

大规模造林工程带动了阜新林业经济蓬勃发展。全市目前林木深加工企业达324家,去年实现产值24.5亿元,林下经济实现收益达9亿多元;带动了苗木产业快速发展,去年实现产值7.69亿元。通过实施大规模造林工程,林业收入已占到全市农民收入的26%。

大规模造林工程为阜新带来了巨大社会效益。大规模造林工程的实施和后续生产,使用劳动力近百万人次,不仅增加劳动者经济收入,同时也繁荣了劳动力就业市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阜新市在开展大规模工程实施中,遵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分区施策,走出了一条具有阜新特色的造林绿化之路。

阜新市委、市政府不仅将大规模造林工程看成是一项绿化工程,更是将其看作是脱贫工程和富民工程,坚持把工程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相结合,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把林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来培育,组织有关专家对工程进行了科学规划论证。全市高度重视此项工程建设,把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坚持高起点科学谋划,落实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亲自研究部署;县主要领导亲自上手,现场指挥造林,对进度慢的乡镇负责人进行约谈。纪检、组织、宣传、财政、林业等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通力配合,合力推进。在造林关键时期,组织部、监察局、两办督查室和林业局每年都联合组成工作组,深入一线开展督察指导。市、县围绕工程建设,分别出台专门的资金管理和考核办法,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

总体规划确定后,市、县组织600多名林业工程技术人员,逐一将任务落实到全市65个乡镇和14个国有林场山头地块。为确保苗木供应,全市新建和完善了20个育苗基地,育苗总面积达2.6万亩,保证了造林苗木供应。在国家、省补助资金基础上,阜新把大规模造林工程与农业综合开发、流域治理、土地整理、畜牧草原围封和节水滴灌等工程项目有机结合,整合水利、畜牧、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专项资金,统一调动,捆绑使用。通过各级政府补贴、部门捐赠、企业投入、引进外资、群众投劳等多渠道,几年来共投入造林资金10.9亿元,保证了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坚持科技兴林,强化科技保障作用。该市充分发挥林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力量,突出做好良种选育、试验示范和丰产栽培等工作。为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他们立足抗旱造林,对重点工程区尤其是栽植经济林,一律采取扣地模、截头套袋、使用保水剂、生根粉、容器苗造林等措施,每个地块都有专人负责,保证了造林质量。

为打造精品工程,该市确定了流域治理、生态旅游、防沙治沙、绿色通道、产业基地等多种造林绿化项目。集中资源、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突出规模、注重效益、创新机制,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流域推进。几年来共完成重点工程329处,作业面积60.91万亩。其中万亩以上地块19处,千亩以上地块96处。其中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大山工程区、彰武县大冷乡上三村绿化工程区等被评为省级优质工程。阜新县化石戈乡双庙工程区等还被评为国家三北造林优质工程。

阜新在大规模造林工程建设中,坚持创新机制,做到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形成了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造林绿化新格局。采取工程造林、个人造林和大户承包造林、企业和科研院所造林等方式推进造林事业发展。目前,全市大户造林面积已达到12万多亩、企业造林面积7万多亩,14个国有林场共造林面积41.02万亩。

推荐阅读:

北京市25万亩平原造林工程碳计量外业调查工作完成

北京通州平原造林工程建设形成各具特色森林景观

江西南丰县营造林工程项目建设成效斐然

河北:下花园鸡鸣山启动绿色碳汇造林工程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