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多景点降价迎客 景区优惠不能只是噱头

2012年09月26日 10:28深圳特区报喻锋

中国园林网9月26日消息:近日,有关国庆期间首批 80个景点即将降价迎客的消息甫经披露,便引来众多关注。自“假日经济”的理念在上世纪被提出以来,我国的旅游市场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不少民众指责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偏高;相应的,旅游资源的贵族化倾向却一直在蔓延,高企的价格甚或成为排他性的“尊享服务”的尺度。此番“降价”,公众对于这一事关切身消费权益的议题的参与热情可见一斑。作为这样一项惠及民生的政策出台,怎么样摆脱简单的“象征意义”,而将带给老百姓的实惠落到实处,这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所在。

一方面,公共政策的生命力都在于执行,当前有关部门颁布的旅游景点降价措施却呈现非均衡分布,不仅有着显著的地域差别(如广东、云南两省优惠幅度较大,其他省份则动作较小),而且也存在个体和层级差异(“五A”级景区价格优惠迟迟不见出笼,而其他相对冷门的景区则开门降价迎客),甚至于在一些景区内部,景区大门降价、特色景点小门涨价的趋势也已有所抬头。由此,政策落实难,民众难以真正受惠,于景区本身的信誉和旅游市场的整体发展都有害而无利。

另一方面,就公共政策的对象而言,既然旅游资源有其公共性的一面,那么其利益相关方就不仅仅是作为管理者的政府部门了,它还与作为旅游资源开发者与经营者的旅游企业、作为旅游资源消费者的普通公众,以及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原住居民等的利益休戚与共。在这个意义上,有关旅游市场价格调控措施的政策过程就应该有着全面系统的受众考量,兼顾地域差异、消费层次差异、旅游散客与团客的差异以及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差异等等;既充分尊重旅游市场自由发育的尺度,又要确保旅游资源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合理惠益均享,如此,才能确保价格优惠予以兑现的可能。

总之,任何一项公共政策应容纳各利益相关方合理的诉求表达并促成其实现。公共精神的塑造也不是一句“口惠”的空话,而需要惠益合理均享的“实至”作为注脚。

推荐阅读:

旅游景区门票纷纷降价“逃票攻略”是否能消失

发改委:中秋前将发布第二批降价景区名单

发改委发布黄金周第一批降价(免费)景点名单

景点降价不易“冷门”事出有因

(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