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造湖 模糊的“景观生产”

2012年09月05日 10:54华西都市报然玉

中国园林网9月5日消息:缺水之地,却想打造成八水滋润的国际化大都市。怎么办?十三朝古都西安给出的答案是:引水、修河、造湖。截至今年8月,西安已建、在建、规划建设的人工湖达28个,遍布西安城区与近郊。西安市水务局一名负责人称,这28个湖的水面面积超过5个西湖,造价总计达百亿元。

常人,无法理解“伟大”的梦。在“28湖绕西安”的大业前,围观者多现不可思议之态,远不若专家和设计者那般信心满满。不同人群间情绪状态的落差,或可归因于“信息不对称”:对该宏大工程的资金、水源、可行度等,民众几乎一无所知;而运作者即便胸有成竹,论述起来也抽象、漫不经心……

西安造湖,初衷想必复杂。其中,“实用主义诉求”,诸如蓄水、供水一类目的,无疑是一揽子计划的直接追求;但如今,城建思维,早已越过“实用”阶段,反倒更重视衍生价值。本质上说,“28湖建设”乃是一个“景观生产”过程——地方治理者,用各种手段生造出新景象,继而制造新的需求,激发新的消费能量。可以想见,未来以湖之名,那些崭新的城市标签、印记与传统,将被不容商讨地兜售给市民群体。

所以,在可行性、安全性等现实担忧之余,“大造湖”所隐含的更深风险是,某些地方的职能者,正愈发肆意地改变城市基因、捏造城市记忆。很多人眼中,将西安打造成水城,本就是无比荒诞的。倘若,真有一天“28湖绕城”,世上也许能多个威尼斯,但“西安特色”却未免模糊。

在同质化、景观生产工业化的大潮下,放弃自身传统,非学别处烟波浩渺、小桥流水,岂非有照搬照抄、水土不服的可能?在价值层面,西安造湖令人难以理解,原因显而易见:一来,从不存在最优的人居模式,偏执地迷恋“围湖而居”缺乏实据;再者,公职机构只是城市的“暂管者”,不具备改变“城市秉性”的合理性。

为力挺“造湖运动”的美妙前景,相关负责人一再以“西湖之美”类比。殊不知,以此“壮胆”本就体现出攀比跟风的心态。但西安人乃至所有人都清楚,黄土飞沙较之流水潺潺,确乎别有一番韵味。而模板化的景观生产,即便自诩高远,也难免有形无神。当然,剖析“28湖工程”,或许还无需拔高到文化的层面。诚如一些人所相信的,那些世俗的计较、创收的冲动,才是一切肇因。 

推荐阅读:

杭州市政协召开“三江两岸”生态景观整治专题通报会

鹦哥岭保护区:海南生态的绿色实验

中国城市应走出“生态低碳”的发展误区

山西:良好生态是实现绿色发展必然选择

(来源: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