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5日消息:在眼下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中,各地都有不少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得以保留和修复。古建筑保护如何将“死文物”变成充满生机的城市组成部分?专家指出:保护古建筑,关键要在保护的基础上通 过合理利用让它们继续“活”下去。“户枢不蠹”。无论是深宅大院还是殿宇庙堂,修复后如果关门落锁,寿命肯定长不了。有的地方将古建筑内的居民迁出,使建筑失去了生活气息,活的文物变成了死的摆设。可见,保护古建筑,仅有保护还不够,让它在现代社会中恢复生机,难点在利用,活力也在利用。著名的雅典卫城,历经两千多年风雨,至今还有许多世界级的歌剧在这里上演,成为古建筑再利用的经典案例。
古建筑的保护利用,需要新的思路。专家指出,城市的发展演变,总是在改造、更新中实现再生,古建筑的利用也要遵循这个大的原则,既不能保护过度,又不能开发过度。
利用可以通过合理的旅游开发来实现。在这方面,一些地方已经进行了探索。南京的九十九间半,高淳的老街,都在保护后实施了开 发利用。在近几年的城市整治中,扬州斥巨资抢救修复了一批古建筑,如准提寺、吴道台古宅、仙鹤寺、汪氏小苑等。这些景点散珠成串,以古建筑功能的拓展与创新,再造成民居民俗博物馆等,形成了新的旅游线路。南京最近出现的“1912”休闲区,利用修缮后的民国建筑,让沾满尘埃的宝贝走出围墙精彩亮相,成为富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景观。当然,对古建筑的旅游价值和商业文化等功能,也要防止过度开发,这样不但不能使其长寿,还有可能折寿。
“旧瓶装新酒”,可以根据建筑的功能保留其整体风格与完整的外观。专家介绍说,城市是有生命的,城市的建筑不可能一成不变,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保护,这是世界许多名城的经验。伦敦与巴黎的许多历史街区,古建筑保存得非常好。许多格调鲜明的建筑外观依旧,风格依旧,但内部设施今非昔比,全部是“现代版”,有的是银行,有的是商场,有的甚至成了餐馆,成为各种经济活动的场所。英国最早的纺织厂,将仓库改造成为旅馆,但从整体建筑和解读标志上仍可以看到当年的旧貌。
推荐阅读:
(来源:长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