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是科学发展的中国

2013年01月14日 09:50南方日报

中国园林网1月14日消息:用人民群众的话来讲,美丽中国就是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日益增强、生态环境优美宜居、人人共享和谐社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备条件,缺少任一要件都是不美丽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昭示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的时代责任。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要求从文明进步的新高度来把握和统筹解决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全方位着眼着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美丽中国的提出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一、美丽中国的提出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需要

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新的理念,是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可持续发展时代潮流和当今世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趋向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干净水源、新鲜空气、洁净食品、优美宜居的新期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特征;是着眼长远,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博客,微博)的客观要求。美丽中国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更加科学、对执政理念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执政能力的建设更加重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二、美丽中国的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我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明确的路径。

科学发展观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从当前中国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出发,赋予了建设生态文明以具体的现实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三、美丽中国的实现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美丽中国”是一个语言形象、内涵丰富的发展新目标,它既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环境之美,也是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用人民群众的话来讲,美丽中国就是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日益增强、生态环境优美宜居、人人共享和谐社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备条件,缺少任一要件都是不美丽的。其中,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是美丽中国的显著标志。优美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有利于增进社会的和谐度,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从而实现国家的永续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与整个过程,这“五位一体”是建成“美丽中国”的关键,是中国经济从“快”到“好”、从“好”到“美”发展的重大转折,是从非均衡增长向均衡发展质的转变,是一次历史性飞跃。由此可见,美丽中国的实现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当今世界,以绿色经济、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和科技变革方兴未艾,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正成为新的趋向。经济发展的现实告诫我们,决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去追求经济的一时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变不文明、不科学的发展模式,走适应建设生态文明要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美丽中国定能实现。(作者系嘉应学院教授)  

推荐阅读:

生态园区:美丽中国的星星之火

建设美丽中国 要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基础

建设美丽中国 节能环保产业任重道远

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小草【评论】

(来源: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