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美丽清涧”

2013年01月16日 10:26陕西传媒网马治东

中国园林网1月16日消息: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结合清涧的工作实际,使清涧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目标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十二五”以来,清涧县根据县情特点,建设“绿色清涧、活力清涧、人文清涧、魅力清涧”的“四个清涧”,促使清涧经济持续增长、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群众收入不断增长、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并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十佳最具投资潜力文化旅游目的地”等殊荣。

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强化发展手段,提高发展质量,增快发展速度,坚持“四种模式”,使清涧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推动“主导产业上台级、重点项目上力度、城市建设上水平;农民增收大提升、民营经济大提升、社会管理大提升”的“三上三提升”,努力建设一个群众富裕、社会和谐、生态美丽的新清涧。

以“小资源、大产业”发展模式,走产业建设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的绿色经济之路,建设“绿色清涧”。清涧自然条件差,地下资源匮乏,却是优质红枣适生区,被誉为“中国红枣之乡”,也是全省唯一的红枣产业“一县一业”建设县。今后,要充分发挥红枣产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功效,促使红枣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由“自然发展形态”转变为“产业化发展”形态。为此,清涧县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红枣产业化进程的决定》,进一步推进红枣基地建设。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清涧红枣基地增至100万亩,并全部升级为绿色基地,全县枣林覆盖率达到76%,实现产业建设与生态建设互利双赢,构建生态经济大县。

以“小企业、大产值”发展模式,走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活力清涧”。目前,清涧工业构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红枣、粉条和石材等绿色生态型民营加工业,其中仅红枣加工企业就达638个,工业产值达到11.1亿元,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今后,要充分发挥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的民营企业优势,采取多种优惠政策进行引导扶持,最大限度地激活民营经济,提升非公有制经济中小实体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让“小企业”占领“大市场”,创造“大产值”。到“十二五”末,扶持新发展成长型民营企业100家,建成年产100万吨农副产品绿色生态型加工基地,使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总量突破40亿元,税利突破8000万元,以民营生态经济为主导,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县域经济注入活力。

以“小载体、大文化”发展模式,走红色文化与红枣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文化之路,建设“人文清涧”。依托清涧独特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枣生态文化和自然景观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发展旅游的宝贵资源,全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和建设清涧起义旧址、《东征宣言》诞生地袁家沟毛泽东旧居、红军东征纪念馆、《沁园春·雪》诞生地高家洼塬毛泽东诗词纪念园、枣林则沟会议旧址、唐王李世民手植红枣树的王宿里红枣民俗旅游村、李家崖商城遗址、原生态红枣林带、红枣文化博览馆、路遥纪念馆、笔架山生态园、黄河太极圈景观和“清涧古十景”、“清涧新十景”等景观,打造“双红旅游”风景线,做大做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同时,打造清涧道情、清涧秧歌等特色文化品牌,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以“小城市、大名片”发展模式,走清涧石板文化为载体的特色城市之路,建设魅力清涧。目前,已建成由2000余块石刻版画组成的石板文化长廊和4个石板文化广场,使县城的石板文化特色和文化氛围得到充分体现。要进一步搞好城市规划,树立城市经营新理念,把清涧建成规划科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独具特色、文明和谐的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旅游文化城市、风韵魅力城市和人民幸福的城市。

推荐阅读:

生态经济硕果因绿而丰—打造幸福河北沧州之林业篇

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唱活生态经济大戏

江苏宜兴70万亩林地夯实生态经济

海南:绿化宝岛 琼中打造生态经济“双赢”山区村寨

(来源:陕西传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