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11日消息: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后,我省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发展,以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平衡发展。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追求;殷实小康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同样不是我们的目标,必须把“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结合起来。—省委书记尤权
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先导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先导区、生态优美文明祥和宜居区和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省长苏树林
福建,全国少数几个保持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之一。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63%,省会福州的空气质量长期位居全国省会前三甲。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福建一直走在前面。近年来,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平衡发展,我省进行了积极探索,新政频出。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发展,以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为原则,制定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同时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受益地区生态补偿出资标准。
改革·直击
猪粪污水变身沼气、清泉
南平市延平区夏道镇的文夏养猪场里,一股“清泉”喷洒向半山坡上的茶树。而这股“清泉”在数小时前,还是冲洗猪粪的污水。整个文夏养猪场,年出栏生猪近万头,每天产生的污水在40吨上下。虽然门外就是一条通往闽江的溪流,但这里已实现污水“零排放”。
走进这家猪场,仿佛进入一个小型的污水处理厂,格栅、酸化池、厌氧池、储液池等一应俱全,一排红色的圆柱形储气罐特别抢眼,这里面存的就是沼气。据介绍,冲洗猪舍的污水,先固液分离,干粪经发酵后作为肥料,猪粪水则流入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
养殖场老板余先生说,要上马污水处理设施时,他也很忐忑,担心投入太大。但33万元的生态补偿资金资助,激发了他的积极性,目前已累计投入600多万元。余先生介绍,为了实现循环利用,他在附近山头种了一千多亩的茶园和果木,这样,污水处理后可以用来浇灌,猪粪的堆肥也可以就地消化。
“这正是生态补偿资金杠杆的作用。”南平市环保局毛向东局长认为,从长远看,保护环境“不会吃亏”,生态补偿资金“撬动”了村民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改革·解读
生态补偿资金“四两拨千斤”
南平市环保局宣教中心主任陈伟表示,一个地方为了生态保护,难免会受到许多限制,丧失一些发展机会,因此有必要依靠制度,得到合理的生态补偿。他认为,生态补偿资金在流域整治方面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既调动了上游的积极性,也奠定了下游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根据省环保厅的资料,目前,在省政府的协调下,我省闽江、九龙江流域开展了流域生态补偿。位于流域下游的福州、厦门两市,每年各出资8000万元,流域中上游的南平、三明、漳州、龙岩等市每年各出资500万元,省级财政出资1.1亿元,共同筹集流域水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当然,由于多种原因,目前生态补偿还存在着保护成本较高、补偿偏低的现象。南平市延平区环保局副局长严学访说,中共福建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提到“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受益地区生态补偿出资标准,加大对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这让他颇为振奋,他认为,对于上游地区,除了足够的补偿资金之外,也需要政策的倾斜。
改革·愿景
生态补偿要变“输血”为“造血”
南平市一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余贞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落脚点不能仅停留在资金补偿上,要变“输血”为“造血”,变单纯的资金补助为项目扶持。四川大学在读法学博士陈宇:目前生态补偿以环境污染专项资金为主,可以考虑增加政策优惠、项目支持、税费改革等方面的扶持。
环保志愿者组织“绿色福建”创始人吴涛:生态补偿也不能片面理解为下游对上游的赔偿,下游的自然保护区内的民众,为生态作出贡献,同样要给予补偿。
《决定》·亮点
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
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只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众多举措中的一项。日前,中共福建省委在《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推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发展,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
《决定》提出,探索开展二氧化碳总量控制及碳排放权交易,研究开展碳金融试点,完善绿色信贷、保险政策,培育交易平台和中介服务体系,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此外,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
十八大一年来
我省生态持续优良
今年,我省生态持续优良。第三季度,全省12条主要河流135个省控常规水质监测断面整体水质为优。水域功能达标率为98.5%;类~类水质比例为95.2%。49个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9.0%。
与此同时,利好政策不断。今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十二五”后三年环保基础设施力争完成投资835亿元,“十二五”预计完成投资1140亿元,比规划预期增长20%。
推荐阅读: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