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青山区最大粉煤灰堆场变身绿水公园

2013年12月18日 11:53湖北网台综合

中国园林网12月18日消息:位于青山建设十路三环线桥下的戴家山,是武汉市青山区最大的粉煤灰堆场,每有轻风拂过,灰借风势遮天蔽日;每逢雨天,粉煤灰随雨流淌,周边公路立即成为“黑渠”。不过,这一现象将要终结。昨日,投资上亿元的戴家湖公园就在戴家山原址上新建,总面积50万平方米,比解放公园略大。到2015年9月,这座“就地取材”而建的综合性公园,将成为青山居民踏青休闲的好去处。

规划

投资上亿 黑色戴家山变回生态“戴家湖”

 戴家湖由湖变山,由山成湖,经历50多年沧桑终轮回。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时,戴家湖是青山区的一处自然湖泊,湖面广阔,盛产鱼虾。伴随着国家一五重点项目武钢、青山热电厂的兴建,戴家湖成为青山热电厂的粉煤灰堆场,年复一年,湖里的煤灰越积越多,鱼死了,虾没了,1985年被彻底填平。1996年,800亩堆场已高出地面十五六米,形成一座黑色山峰,戴家湖由此得新名“戴家山”。

 “有句玩笑话称,青山区居民每年要吸入一块砖,此处附近的居民更甚。”昨日现场园林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戴家山周围已建成青宜居、七星天兴花园、临江港湾等多个大型还建小区,周边居民已达数十万人之多。可由于该地区粉尘污染严重,加之天兴洲大桥建设时,该地区部分低洼地成为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非法堆积地,生活环境持续恶化,居民强烈要求还原戴家湖。

 武汉市园林局人士透露,从2010年起,园林部门就在规划还原“戴家湖”,昨日,投资上亿元的戴家湖公园项目终于启动,预计2015年9月可完工。新公园规划建设面积50万平方米,定位集生态防护、景观观赏、休闲健身、文化展示和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公园绿地。建成后,可与青山公园、桥南公园、矶头山公园和杨春湖公园一并成为武汉市东大门绿色景观带。

建设

就地取材 新公园将用粉煤灰铺路

 “戴家湖公园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节约型园林设计。在土方平整过程中,依据原有地形,采取就地平整处理方式,将原有土方进行削高补缺,可节约成本2000万元。”戴家湖公园总设计师周明明介绍,戴家湖公园建设将利用园内原有破碎砖石块料、粉煤灰、金属构架,用于全园的道路广场铺装建设及基层填充,以及坐凳、挡土墙、道路路牙、台阶花池等设施。废旧机器,可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雕塑小品,散置于场地内,讲述场地的故事。同时,还将适当保留工业化时代遗迹,大胆利用富有寓意易令人引起联想的工字钢、红砖等材料,对场地内的可利用资源进行整理,回顾青山区工业文明的辉煌。

 在修复生态系统方面,由于目前的灰场经过长时间累计,加上周边建筑土方的堆积,土壤呈碱性,所以,场地内主要选用较耐盐碱植物,如紫花泡桐、水杉、乌桕等。同时,在种植植物前,在部分地区原有土壤上覆盖一层木屑,利用木屑的自然腐烂来达到对土壤改良的作用。再种植一些根系发达的植物,来移除、转变、固定土壤污染物,并将有害的物质吸收并转变成无害气体挥发到大气中,逐渐达到改良土壤、净化空气的目的。

 规划时,还保留了一部分水面面积,并设置生态水沟、雨水花园等对雨水进行收集,汇入公园中心湖体,同时提供园区内部绿化用水,届时,市民有望再在湖中看到鱼虾。

思考

成本减半生态修复亟需变废为宝

 “不论是城市灰场的形成,还是垃圾场的外迁,都是城市建设的代价。以后,变废为宝的模式,将成为武汉市生态建设和修复的主流方式。”武汉市园林部门人士表示,随着城市用地越来越少,尤其是中心城区大片的绿地将成为稀缺资源,所以,近年来,武汉市也先后多次尝试这种变废为宝的生态修复模式,将绿地还给市民。早年有汉水公园,是在垃圾场的基础上填埋修建的;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里面的园林步行道路,也是利用废弃的砖石进行填充的;还有正在兴建的园博园主体建筑荆山景区,也是在垃圾场上新建的。

 戴家湖公园设计人员透露,该公园采用废物利用和就地取材的模式建设,目前的总造价近亿元,比按常规公园建设节约了一半的费用。不过,园林部门人士补充说,变废为宝的模式,技术难度不是很高,武汉基本可以掌握。关键在于前期工作要做足,比如土壤分析、环境评估、植被选择等。

 

推荐阅读:

浙江嘉兴林业生态修复工程纵深行:生态好了 民更富了

宁夏:生态修复 富了乡亲 美了山川

生态环境之生态修复问题

海岸带生态修复之红树林河岸

(来源:湖北网台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