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人”是基础 “法”是根本

2013年01月22日 10:09中国园林网梁辉

中国园林网1月22日消息: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深得民心,提出珍爱自然、保护环境,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北连昆明,东接文山,西邻玉溪,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为云南省第四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和部分社会经济指标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首。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建水;有河口和金水河两个国家级口岸;有闻名遐迩的个旧锡文化、建水陶瓷文化和梯田文化,作为云南经济社会和人文自然的缩影,红河已经大跨步地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之路上。  

中共云南省委联系专家、云南省人民政府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红河州风景园林管理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云南省高级法制督察、云南省安全生产监察梁辉针对红河州在自然保护、生态恢复,园林景观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人”是基础 “法”是根本

从自然条件上看,红河确有优越的客观环境,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轻而易举。但是,建设的主力是人,只有人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要全面普及和提高全州人民生态文明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正确向上的生态知识深入了民心,民众才会自觉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中,保护生态,恢复生态、建设生态,建立与自己一生密切相关的生态情节,才能使生态成果,生态规律永远得到尊重。  

其次是领导干部要参与、关注自然,关注民生,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作为持续评述任职官员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一个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体系。这个体系是从上至下的。作为红河州来说,要建立起一个经过自治州立法的、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适宜的《红河州生态恢复与建设发展规划》,从而确立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指导方针、原则。执行本规划时要与任职领导干部述廉述职、离任审计相结合,并将述审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利用天然基础条件 建立南北和谐美丽家园

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概念,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红河州山区多,贫困人口多,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对于守着大山的人来说,山仍然是实现他们幸福生活的首要天然保障。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随着红河州交通条件的改善,山已经不再是阻隔致富路的瓶颈,但是随着过度的开发,不合理利用,山不青,水不保了,幸福的家园已渐行渐远。  

红河州红河南岸与红河北岸经济发展,社会发育,差距相当大。北岸近年来,以干果、水果为代表的高原特色山地农业产业化开发,已经取得市场的认可,获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而南部山区,青壮年人口大都向北部城市,国内外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基本成了老少弱病残留守的“乐园”。面对这样的状况,梁处认为:  

一要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一个社会经济与生态文明相结合的发展计划,做到,生态-社会-经济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二要建立起连续的地方制度、稳健的干部队伍。制度是遏制人心浮躁,政策不连续性的药剂,稳健的干部队伍是遏制裸官结构,治理不作为,贪腐现象的妙计良方,是计划规划保障实施的重要保证。  

三要保水与理水相结合,水源林与治理地质灾害相结合。北部地区加大保护“江河湖海”,统筹城乡发展,尽量少占沟渠、田亩修路、修城、修厂,否则,水还将继续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南部要做到保护水源林与治理地质灾害相结合。相信通过未来国家持续的西部大开发,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这个国防屏障、生态底线的重要守护者会更加地美丽动人。  

推荐阅读:

青海三江源:为“美丽中国”增添“大美青海”色彩

美丽中国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千年大树移植观摩研讨会

弘扬生态文化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分页]

积极创建园林城市 以人文本 打造和谐幸福生活

今年来,各地积极展开“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建设,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预示着未来园林景观建设将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红河州的13个城市(县城)规模都比较小,属于典型的山地城镇(县城),基本上四面环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从传统中国园林的视角来看均是借山成景,借境造城,“天地堪舆”,“宛自天成”的山水城市。目前,红河州已有国家级园林城市1个,省级园林城市6个。2013年有望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县城2个,省级升格为国家级“园林城市”2个。  

在此基础上,红河州的未来规划有三个方面:  

一、按照红河州十二五计划,编制红河州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物多样性规划、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并经法定审批,以指导县市工作,据此县市修编相应规划。  

二、制定绿线管理规定,巩固现有绿化成果,严厉制止折绿、毁绿,侵占绿地现象发生。  

三、依法严格建立“绿色图章”制度,坚持绿化规划审批、项目建设绿地审批、建设项目绿化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梁处认为,园林城市是一种生态的发展理念,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建设园林城市的道路上,要做到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和谐幸福。而城市建设者、管理者的目的与城市居民的主体需要是相吻合的,因此在建设园林城市的过程中,城市行政管理部门一定要与社区商量,把社区居民的需要和满意作为城市发展标杆,以人为本,结合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指标,分解落实到具体社区、单位、部门,加大社会参与力度,从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成为一项全民行动,利用生态规律、生物规律、经济规律,创建适宜于人居的和谐园林城市。保护开发世界“活化石” 延续灿烂红河文化  

红河州是云南经济社会和人文自然的缩影,十八大中要求在国际化的视野下,表现华夏文明的独特景观、风俗、娱乐、审美和思辨。红河州风景园林管理处及行业协会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引导红河州在与世界接轨的前提下,保留自己的特色,更好的诠释自己的文化和景观,展现一个全新的红河州。华夏文明没有统一标准,相反,红河文化是西南边疆重要文化之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边地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表象千奇百怪,内容丰富多彩,本质个性十足,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兼容性特点,是发展的、动态的、世界的“活的化石”。红河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相信,红河文化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会不断完善自我,展现出包容并蓄的文化特质。  

红河拥有秀丽的北热带、北亚热带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艺、民族风情,景致独特的名胜古迹。对待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利用的做法和态度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红河州对于一切自然的、人文的遗产,都不会照抄照搬,但是,一定会尊重、吸取和借鉴,在发展红河旅游的过程中,也一定会因地制宜,客观、真实、完整地保护、开发、建设红河州自然与文化遗存,制定出台适宜于自治州发展实际的《保护地法》,兼顾当下,放眼未来,让红河儿女世代享有真实、完整、丰富的灿烂的红河文化。  

推荐阅读:

青海三江源:为“美丽中国”增添“大美青海”色彩

美丽中国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千年大树移植观摩研讨会

弘扬生态文化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