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家园:河北廊坊50余村民自发组队保护湿地

2013年01月22日 11:00燕赵都市网

中国园林网1月22日消息:周末,记者走进廊坊市落垡镇东张务湿地,一派宁静,水面冰封,银装素裹,芦花飞舞,雁阵惊寒的萧瑟之美。不远处冰面上,距离成群蹦跳雀跃的喜鹊不远,几个身穿制服的人正在巡视,他们是东张务湿地保护小组成员,这个小组曾成功阻止几千只山鸟捕杀,救助了白鹭、黄尾鹣等十余种珍稀鸟类。

据安次区水务局工程技术人员孙夕利介绍,东张务村西的湿地,是京津地区特别是廊坊地区少有的一块大规模天然湿地,湿地面积约有2300亩,地处于龙河下游,区域内有荷花塘500亩,芦苇荡500亩。这里野生鱼类丰富,有泥鳅、草鱼等十几种,还是各种鸟类的繁殖栖息地,野鸭、白鹭等水鸟超过5000只,侯鸟近万只,每年春天还会引来迁徙的白天鹅在此停留一个月。“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对于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以及净化水体、排毒降污有重要作用,同时,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孙夕利说,“湿地还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保护工作不可或缺,我曾专门就这片湿地的保护利用发表过论文。”

与孙夕利一样意识到应该保护这片湿地的,还有东张务村的村主任王洪建,今年33岁的王洪建是湿地保护小组的发起人。他介绍说,湿地保护小组完全是村民自发成立的,一没工资、二没经费,为方便成员执勤,他自掏腰包给小组成员买了制服,“从2009年在村‘两委’班子开始发起,到今年11月28日正式成立,有成员50余人。”王洪建感慨地说,“我们东张务村湿地可以说是‘廊坊之肺’,保护好它责无旁贷。我们不光是保护鸟类,更重要地在于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今年88岁高龄的于宝玲,是湿地保护小组成员中年龄最大的。“湿地有什么作用?看看村里的老人们就知道了。村里长寿的老人非常多,住在这里,空气好,风景好,心情好。”于宝玲告诉记者,30年前,老东张务村的南侧、西侧、北侧全都是芦苇荡,东侧新龙河,全村四面环水,后来村民陆续从地势低的地方搬出来,最后一批村民2009年从老村搬出来,还湿地一个清净。“那时候湿地保护不受重视,才有那么多的人为破坏。现在湿地种上了生态藕,夏天赏莲摘藕,村里环境越来越好。这离不开湿地保护小组的功劳啊!”

“这里成群的候鸟近万只,每年春天还会引来迁徙的白天鹅在这停留一个月。夏天的时候,湿地风景美如画。满眼翠色,成片的芦苇,小风吹过,水面上有硕大的莲叶,水中能看到小鱼嬉戏,不时还能蹦出水面探个头。水面上有很多水鸟,有的在芦苇深处婉转鸣唱,有的变着队形在天际盘旋。”于宝玲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着这片土地,他说,“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如今也想为湿地做点贡献呢!”每天,他都会骑上自行车,绕着湿地附近转转,看看是不是有捕捉、毒杀鸟类的。

湿地保护行动得到了众多村民的支持。村里的小伙子每天到廊坊市区打工,会比上班时间早一个小时从家走,晚回来一个多小时。大伙都要骑着摩托车围着湿地转上一圈,看看是不是有人在捕杀鸟类,破坏湿地。

“从2009年到现在,我们湿地保护小组共阻止了几千只山鸟捕杀,救助百余只野鸭,确保了十余种鸟类的安全。”王洪建说,他们的保护行动会一直坚持,争取更多地保护好这块生态胜地。  

推荐阅读:

我国湿地抢救性保护共投入50亿元

“天津绿肺”大港湿地 尽显生态美

湖北国家湿地公园数跃居全国第一

黑龙江省首次批准建设7处省级湿地公园

(来源:燕赵都市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