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25日消息:立于桥北,南望不见永定门;位于桥南,北望不见正阳门—这座桥就是历史悠久但已消失近80年的天桥。现在,曾经作为“龙鼻”守护着中轴线、横跨龙须沟的天桥又回来了。天桥南大街与天坛路交汇处南侧的绿化带上,如今已经静悄悄耸立起一座青白石拱景观桥和两座石碑。市规划委昨日在天桥现场召开历史文化景观工作会,这座本市首个试点进行历史文化景观恢复的天桥,将成为一种景观恢复模式选择性推广。
消失80年的天桥重现
2006年,市文物研究所的一次勘探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天桥的基础,并确定了天桥的基本位置—永安路与天坛路衔接处,即实际中轴线处,从而证明在历史上该地区确实有桥存在。
“从这南端正门北行,在中轴线左右是天坛和先农坛两个约略对称的建筑群;经过长长一条市楼对列的大街,到达珠市口的十字街口之后,才面向着内城第一个重点—雄伟的正阳门楼。在门前百余米的地方,拦路一座大牌楼,一座大石桥,为这第一个重点作了前卫。”梁思成先生这段描述,清晰地展示了北京中轴线的序列,而天桥正是这条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之一。
史料记载,天桥的地理位置处于明清帝王前往天坛祭天时所必经的道路,在祭天时供天子走过,天桥也因此得名。但在后来的历史变迁中,天桥经历多次改建,最终在1934年全部拆除,从此天桥进入了“有名无桥”的时代。
时隔近80年,天桥“归来”。在处于中轴线上的绿化带正中,一座南北向的单孔孔桥让中轴线有了微微起伏。虽然桥两侧拉着绳索,行人不能上桥,但还是能看出来桥顶最高处有一人多高。
为了不影响交通,这座历史文化景观桥与原桥相比,往南挪了四五十米左右。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查了查数据说,景观桥长14.4米,最宽处8米,桥体内径宽只有4.48米。
重现天桥寻找北京记忆
从永定门到钟鼓楼,这条全长7.7公里的中轴线被称作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重现的“桥”,会不会被人说成假文物?
力推此事的文物古建专家王世仁表示,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分3个层次,首先是文物古迹的修缮;其次是历史街区的修复;最后是名城的恢复,而这就是恢复人们的记忆。
“天桥历史文化景观不是再做假古董,而是寻找北京的记忆与乡愁。”王世仁说。
类似的景观修复还将继续。负责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北京市弘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负责人表示,天桥历史文化景区中还将划出中轴线,一条与中轴线重叠的御道将从北穿过天桥后再往南延伸,全长百余米。
“中轴线上曾留下42处建构筑物,涵盖了宫、殿、门、楼、亭、坊、桥等7种风格。但这42处建构筑物中,已有9处被损坏、湮没。”市名城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除了这些数据以外,新中国成立后,中轴线上又新增了3座建筑物和构筑物,分别为毛主席纪念堂、国旗杆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改革开放后,中轴线上的永定门城楼、正阳门牌楼和天桥已经陆续开始重建或者重现景观。
“如果现场有条件,还会在中轴线上选择更多项目进行景观重现。”这位负责人说,本市已经按照自然村落、独立城镇组团、新城地区和旧城4种空间范围试点对房山区南窖水峪、贝家花园等中法文化交流史迹群、平谷区仁义胡同及老城区进行保护规划,以及对天桥历史文化景观进行设计;其中只有天桥处在中轴线上。
天桥成演艺区起点
来自景观规划设计部门的一份景观结构图显示,在天桥原址将有一处黄铜制圆形“天桥遗址”的印记。而在绿化隔离带北端是天桥历史文化景观广场,包括石桥、双碑。除此之外,绿化带上将设计由龙爪槐、国槐等北京地方树种组成的中轴绿廊,延伸至永定门绿化景观公园。
“这工程还算快,去年4月启动设计,当年5月就公示了4套方案。”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说,最终选定在绿化带上建桥,主要是考虑到交通压力、建设成本和附近文物保护的需求,最终在路上以印记标示遗址原位,将石拱桥和石碑迁至南侧绿化带的前端进行建造,历史文化景观延伸成为景观带,同时作为整个天桥演艺区的开端,拉开演艺“大幕”。
根据北京天桥演艺区的整体规划,未来这里将会有天桥艺术大厦、天桥艺术中心、市民广场和天桥汇4个项目的天桥演艺区起步区,同时将形成包括多个剧场在内的剧场群。
北京天桥演艺区建设指挥部负责人介绍,这里将被打造成文、商、旅关联促进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首都演艺中心区,也将成为北京的一张新名片。
推荐阅读: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