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原:打造美丽陕西 栽好三秦每片林

2013年01月23日 09:23陕西日报耿翔 贺小巍

陕北黄土高原披上了绿装

中国园林网1月23日消息:早在周代的《逸周书》上就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这种制度,是中华文明本身的内涵所决定的,以儒释道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生态伦理思想。

李三原,一位学者型官员。珍惜和完善前人的经验,巩固和发展陕西林业良好的基础,大力实施“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北高原大绿化、陕南山地森林化”三化战略,以生态系统为根本、产业发展为支撑、改革创新为动力、生态文化为引领,四架马车并驾齐驱发展现代林业,充分发挥林业多功能作用,改善生态、改善民生,建设美丽陕西,成为他颇富创新的治林理念。

1、黄帝手植柏告诉我们,陕西是林业的重要发祥地

记者:生态文明,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热词,您理解的生态是什么样的?

李三原:生态,通俗地讲,就是人和自然的最好状态。人和自然达到一种平衡共荣就是良好的生态。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明确了总体布局中五大建设中的相互关系,要求其他四项建设都要贯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

记者:从陕西来讲,我们提出了“三强一富一美”的目标,其中“一美”指的就是“生态美”,这对于陕西来说有哪些意义?

李三原:先民植树始于秦地。我在一首歌词中写过:“桥山始祖手植柏,莽莽周原三棵槐”。人文始祖黄帝给我们留下两件瑰宝,一是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是他亲手栽种的柏树,华夏生态文明的序幕自此拉开。

记者: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陕西是中国林业的重要发祥地,对于陕西来说,强调生态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

李三原:陕西地跨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和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气候多样、物种丰富,从全国来看都是重要的生态区域。这些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陕西林业认真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加大荒山荒坡绿化和防沙治沙力度,全面加强森林、湿地、荒漠植被及生物多样性等资源保护,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据卫星遥感图显示,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绿色已经成为三秦大地的主色调。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陕西生态整体脆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支持保障的需求仍在急剧扩张,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空前巨大,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陕西生态美,林业任重道远。

记者:说起黄帝和老子,我们看到省林业厅在全国率先做了“黄帝手植柏与老子手植银杏”的繁衍工作,做这个事情的初衷和意义是什么?

李三原:陕西有古树名木60.38万棵,约占全国的1/4。对古树名木的保护,过去采取的是文物式的保护,采取治病防病的方法去延续古树名木,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静态的、被动的保护。其实,对任何一种动植物,最符合客观规律的保护,是靠它的下一代来延续生命。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让这些丧失自然繁衍能力的古树名木产生第二代。目前繁衍工作进展基本顺利,如果取得成功,我们可以试验把黄帝柏的种苗栽植于更广阔的区域,黄帝对于中华民族那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象征意义,将通过一棵树(黄帝手植柏)得以延续和传承,这个意义一定重大而深远。同时,我们还可以对整个陕西的古树名木开展这类保护,如正在进行的老子银杏,还有王维、李白、孙思邈、扁鹊等手植古树等等,一系列古树名木让它们出现第二代,充分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广泛传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推荐阅读:

积极推进建设“美丽广西” 力争植树造林350万亩

山东:海底“植树造林”建蓝色生态牧场

安徽无为县高沟镇全面启动植树造林工作

2012年新疆完成植树造林264万亩[分页]

2、如果一个人活到88岁,就需要栽138棵树

记者:林业既是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绿色产业,具体怎么理解?

李三原:林业负责保护建设森林、荒漠和湿地三大自然生态系统,还要维护生物多样性。这些基本涵盖了陕西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最基础环节、占据最广泛的区域,提供了制造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清洁空气、减少噪音、吸附粉尘等无形生态产品以及木材、纤维、能源、食物、药材等有型生态产品。陕西的国土面积近60%是林地,大约1/3的农民生活在林区,林业产业的发展对于陕西经济社会全局意义重大。

记者:听说你们计算过一个人一生要栽多少棵树?

李三原:陆地上的氧气主要是通过森林释放出来。按照相关部门的科研成果测算,每人每天大约要吸用一斤半氧气,需要种植2棵多树来释氧。如果一个人活到88岁,就需要栽138棵树。每增加一岁,要增加大约一又五分之三棵树,所以说,栽树和我们的生命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这样说,如果你不栽树或栽不够树,你就是在占用别人的氧气,与人“争气”。

记者:您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可以说现在大家老在听生态文明,也都在讲生态文明,但有些人却总以为生态这个词很新事很远,在您的眼里,生态文明和老百姓的生活有哪些关系?

李三原: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生态系统的保障和支持。只要我们生活在大地上、空气中,就和生态紧密相连。

生态和栽树有很大关系,但生态文明绝不仅仅是栽几棵树的问题。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和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生态美”建设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要站在绿色发展的高度来理解林业,尤其是人类到底应当追求什么样的财富,到底需要怎样的福利和安全,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生态状况下的“民生”。基于这些认识,我认为首先应该树立绿色发展生态价值观: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基础的国民财富,是基础的国民福利,是基础的国民安全,是绿色经济的主体。讨论生态文明建设和探讨林业如何为改善民生发挥作用,从根本上就是保护和繁荣生态资源,让生态资源成为大资产、大财富、大福利,使之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民生。

推荐阅读:

四川省6公顷以上绿地项目有望申请资助

河南漯河:2000公顷绿地将扮靓城市

广东:中山市板芙镇拟投780万元建绿地公园

山西:太原园林绿地面积去年增加315.51公顷[分页]

3、大美陕西,就是对关中陕北陕南的统筹协调建设

记者:生态美和美丽陕西其实都是个很大的概念,作为生态美最直接的实施主体,省林业厅为完成这两个目标,有哪些具体的规划和举措?

李三原:面对大概念,首先要找准关键点和切入点。我们认为发展林业是建设美丽陕西,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和有力抓手。我们的思路就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按照国土功能区规划,突出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大主题,以生态系统为根本、产业发展为支撑、改革创新为动力、生态文化为引领,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充分发挥林业的多功能作用,努力使国土增绿、人民增收、经济增强、文化增荣。具体来说,我们要结合省上“关中创新发展、陕北持续发展、陕南循环发展”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北高原大绿化、陕南山地森林化”的子战略,努力建设三秦大地生态美,实现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

记者:这样的林业发展战略,很精确,很到位,也很提振人心。

李三原:从目前来说,关中不但要绿还要美,城市、道路、村庄、渠岸等重点区域,我们都要进行绿化和美化。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们打算在关中这片大地上建一个“绿心”,都市绿心,用原始森林的形式去覆盖1000顷的土地,把我们陕西最有代表性的珍稀野生动物和生态文化展示出来,成为生态文化的高地。这个计划目前已经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名称上初步拟定叫“中国暖温带森林文化博览园”。

记者:关中的生态还是有基础的,园林化之后对美丽陕西的提升作用肯定会非常明显,那么陕北呢?

李三原:陕北当前的主要任务还是增加绿色,构筑我省北部生态安全屏障。我们陕西治沙60多年,800万亩荒沙已经解决掉了,最后剩下50万亩是硬骨头,我们陕西人有能力、有技术、有资金、更有信心,不超3年全部解决。我们正在实施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和几个“百万亩工程”,再过5年或更多一些时间,陕北就可以讲森林化了。将来我们要在榆林建大漠生态城,不仅搞绿化还搞产业、观光,以后你在榆林看见的沙漠一定是沙漠公园,是用来观赏的风景。

记者:对于陕西来说,陕南的林业资源应该是最丰富的,生态环境也最好,对于陕南的森林化你们是怎么构想的?

李三原:陕南山地森林化,主要是提高我们的森林质量。不可否认,我们陕南的森林覆盖率特别好,但木材的蓄积量偏低,下一步主要是提高木材的蓄积量,更好地实现固碳释氧。除了保护好森林资源、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地的生态安全,还要考虑解决林区农民的致富问题。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做好森林经营、发展林下经济,让林业产业成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陕南走循环发展之路的重要选择。

4、我们在大地上种树,既是种产业也是种文化

记者:听了您上面所讲的一些规划和措施,我们觉得很振奋,那么我们的园林化、大绿化、森林化战略,除了生态意义之外,还有没有生态之外的考量?

李三原:事实上,我们在推进三大区域战略当中,始终把发展林业产业、繁荣生态文化渗透其中,在建设生态的同时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做好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两篇文章。林业产业是真正的绿色产业,生产过程大多是纯自然、低能耗、少污染的,产品都是可再生、高安全、易降解的。我们在发展传统林业产业的同时,也在考虑和研究着林业新兴产业,比如我们正在规划建设的陕西“地上油库”,就是要在陕西从北到南打造一个高品质的“林油”带。

记者:这个油料林业带,会带来哪些根本改观?

李三原:我们现在的食用油,无论是花生油还是菜籽油,都是草本植物油,而真正高品质的食用油是木本植物油,比如山茶油、核桃油等。林油产业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重要抓手。我们正在从北到南,有计划地栽植油料林,北边适合长柄扁桃、山杏,中部适合花椒、核桃,南部可以栽种油茶、核桃。这个计划的实现,对于我省治理荒漠、改善山区生态,增加农民收入,缓解油粮争地矛盾,优化群众营养结构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陕西林业产业来说是个大变革。

记者:通过这么生动而又深刻的交流,我们发现您在谈林业规划的时候,都能和文化搭上关系,在推进生态中加入人文的东西,在您看来有哪些积极意义?

李三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林业不是简单种几棵树的问题,种树实质上是种文化。我们就是希望通过倡导和发展生态文化,让绿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根植人心,永远传承、生生不息。我们前面提到的古树名木扩繁工程、关中万亩绿心建设以及榆林大漠生态城建设等等,甚至我们整个三大区域战略的实施,都是生态、产业和文化相得益彰、齐头并进的产物,这才是美丽陕西的根本要求。

依据这一发展理念,我们结合陕西实际,深入开展调研,编制了《陕西林业“生态美”实施方案》,经过多位院士和全国林业专家评审后,一致认为这个方案在全国具有创新性。这就是理念的创新。

记者:作为陕西林业的掌门人和规划师,您心中肯定已经有了一幅陕西未来的生态图景,能不能给我们描摹一下5年后林业给美丽陕西会带来什么样的愿景?

李三原:总的目标,力争经过5年奋斗,我们的森林覆盖率要超过45%,森林蓄积量突破4.7亿立方米,林地保有量1.84亿亩,林业产值(去年300个亿)实现1000个亿。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森林和湿地得到进一步保护,平原半平原实现综合绿化,荒漠等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安全屏障初步形成,林业产业富民作用更加明显,生态文化体系初步形成,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真正实现国土增绿、经济增强、人民增收、文化增荣,让三秦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净。

这是我们努力实现的目标,也是我的美丽愿景。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

推荐阅读:

美丽中国开启生态文明新时代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千年大树移植观摩研讨会

弘扬生态文化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城肺病蔓延美丽中国迷雾中前行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