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食藻虫和沉水植物当起“河道清洁工”

2013年12月05日 10:54青年时报

中国园林网12月5日消息:今年,杭州市城管委河道监管中心围绕水质改善开展了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本次治理计划打造5条生态示范河道,包括新塘河、南大河、沿山河、大农港和后横港河。最近,后横港生态示范河道率先通过了生态示范河道验收。

家住湖州街附近的朋友,一定都对运河广场边上的后横港河印象深刻。如今,这条河水常年泛绿发黑,臭味四溢的臭水河实现了大逆袭。不仅臭味没有了,就连水质也从劣VI类变成了标准III类(相当于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的水质)。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河道的生态重建。

发黑发臭的河水变清澈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湖州街和小河路交叉口的后横港河。从桥上望去,河水干净清澈,可以轻易看到河底青绿色的水草和藻类。部分水域被人为分成了一个个圈,里面生长着各种不同的水生植物,景色怡人。

正在河边散步的田大伯告诉记者,他儿子在后横港河附近开餐馆已经有六年了,以前的后横港河水质很糟糕,浑浊发绿发黑不说,还散发着阵阵恶臭。“那时我们经过这里都要加快脚步,尽量避开走,臭得受不了。”而现在,田大伯没事就爱来河边走走看看,“前段时间我回了趟老家,回杭州后突然发现,这河怎么突然变干净了!现在我一有空就来河边坐坐,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感觉舒服多了。”田大伯说。

改善河道水质“双管齐下”

记者注意到,后横港河的正中间有一根隐藏在水下的长长管道,管道上均匀分布着一个个小孔,突突地冒着水。这与后横港河的大逆袭有着什么联系吗?拱墅区城管局河道监管中心的袁副主任说,这叫增氧曝气管,作用是增加河道内的含氧量,的确可以改善河道环境。不过造就后横港河大逆袭的功臣是“食藻虫”和“沉水植物”。其中,“食藻虫”算是河道生态重建的先头部队。

“食藻虫”,一种低等甲壳浮游动物,专门以蓝绿藻为食,是蓝藻的天敌。拱墅区城管局河道监管中心的顾朝光工程师说,投放这类虫子的首要目的就是快速清理河道疯狂生长的富营养化藻类。“因为只有藻类消失,河水清澈,阳光才能到达河水底部。沉水植物才有生长的条件。”顾工程师说。

在“食藻虫”把水质提升之后,便可以在河道内投放改良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红线草、小黄草等沉水植物,建立水下森林。而这种“食藻虫—水下森林”共存的生态治理方式不仅不会破坏原有河道景观,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改善河道环境。“当然,我们后期还投放了鳜鱼、乌鳢、环棱螺、鲢鱼、鳙鱼这些不会破坏沉水植物,但会吃掉食藻虫的鱼类,建立了河道生物链。”顾工程师说,“氧气、水下森林、生物链建立起来之后,河道环境就稳定了。”

目前,后横港河水质最好的区域里的水质已经达到了类(相当于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

后期养护还需2年

据了解,这种生态治理方式的学名叫做“生物操纵(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目前,我们看到后横港河的生态治理第一期工程(东起运河口闸门,西至文港桥,约300米,水域面积约6400平方米)、二期工程(自文港桥往西约760米,水域面积约15100平方米)均是采用了这个技术。

不过袁副主任表示,尽管目前两期工程都已经完工了,但要想让河道的水质一直保持在标准三类,后期还需要2年的养护。“清理河道漂浮垃圾、收割沉水植物,这些都需要后期跟进。”袁副主任说。

而后横港河的成功脱臭,也让这类技术在杭城有了市场。据悉,今年11月份,这类生物操纵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已经在杭州莫婆桥、管家漾、新开河这三条河道进行了推广。

推荐阅读:

安徽:国家拨千万保护焦岗湖湖泊生态

广东:浮山广种经济林木 保护生态环境

内蒙古:生态文明指航向 绿色担当乌审旗

用最严格的制度体系保护生态环境

(来源:青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