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500多棵古树名木绽放新芽 揭秘“树王”背后故事

2013年04月02日 12:20南通网曹德军 任溢斌

曹云泉正在为古树“体检”

曹云泉正在为古树“体检”

中国园林网4月2日消息:在南通众多人文古迹中,分布在各地的古树名木,堪称“活的文物”,它们是南通悠久历史的见证,是千年江海文明的延续,也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遗产。对于研究南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

经过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农林部门人员逐树勘查、登记、拍照,发现南通现存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545棵,其中千年以上古树有8棵,500年以上42棵。古树名木主要树种有银杏、圆柏、龙柏、雪松、榉树、罗汉松、楸树、池杉、木瓜等。最高树龄为1500年(银杏)。这些古树名木不仅树龄古老,折射着南通的成陆历史,而且每一棵古树背后都有耐读的故事。

①“江苏银杏王”

树龄:1500年

目前所在地点:如皋市高明镇芦庄村

在如皋市高明镇芦庄村,有一棵雄性古银杏树,堪称“银杏王”,也是我省古树中最老的“寿星”。

这棵银杏树主茎基部4米高度内均为8米左右的胸围,树高30米;2米处的胸围8.7米,上有4个大分杈,7个小分杈;根系向四周伸展,能见到根粗的地面直径约30米,整体占地约0.0667公顷,树干多呈大型龟裂状。从远处看,古树像撑天大伞覆盖在地面,近看主干、支干分散弯曲向南,像一支支利箭直插天空。“银杏王”所在的地区,西接通盐河,东入海,在历史上属于如泰古岗地,成陆在6000年前左右,当时这里是长江入海口北岸最前端。据推测,先民于2000多年前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附近农民的祖先一部分是从西部迁来,以杨姓为大族,方圆数公里分为大杨、小杨等庄。这棵古银杏树附近原有古庙,庙在前、树在后,从周围地理环境来看,这一带是千年古树群落,向北1公里的搬经有两棵千年古树,南边的黄市有1棵,东边的磨头、常青也均有古树。这棵银杏树是这个古树群落中的“大哥”。

这棵古树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重视,为其修筑了水泥围栏,大家自觉爱护古树,让千年古树继续勃发生机。

② 古长江北岸长寿树

树龄:1300年

目前所在地点:如皋市九华镇赵园中学

在如皋市九华镇赵园中学校园内有一棵古银杏,树高32米,胸围6.8米,主干高4米,有18个大分枝。主干顶部有几个空洞,冠幅32米,向北裸露的主根长达90多米。

这棵古树在当地被奉为神树。附近人家若有人生孩子或者过生日,都会来到树下,用红绳子将树干绕一圈,然后取下来扎辫子,希望保佑平安,避祸得福。

与古树结缘多年的退休干部、高级农艺师曹云泉老人当年找到这棵银杏树的时候,树已朝河面倾斜,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树将倒入河中。曹云泉分析,赵园历来是长江沿岸进入内地的河汊道,古树的位置处于古长江北岸,古树的南部一直是河水经过的江河地段,根部始终被水流逼住不能下扎,只能向北不能向南,长年累月形成了北部的强大根系,支撑着30多米高的树体。由于主根外露长达90多米,导致大树失去重心。

2004年,曹云泉向我市农林部门反映相关情况,农林部门与当地政府会商,决定拨出资金组织抢救,利用冬季枯水季节,在树身南侧抽干河床,取出淤泥,沿树身东及东南两侧,取客土填河夯实,外围砌石墙加固。经过施工,树身周围形成了一个60平方米的保护地基,树根全部入土。目前,这棵经历了长江的变迁,走过1300年风雨沧桑的古银杏腰杆挺直,处于健康状态。

推荐阅读:

城市对自然的生态剥夺 百年古树进城成“政绩树”

阜阳市林业部门为4棵新发现古树备案

宜宾300年无名古树亟待专家验明“真身”

湖北丹江口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为古树“搬家”

[分页]

③落地盆景“六朝桧”

树龄:1000年

目前所在地点:如皋水绘园

谈到盆景,尤其是谈到落地盆景,人们总会提到如皋水绘园内的那株“六朝桧”。

据史料记载,“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父曾易占,累官太常博士。他支持变法改革,兴办水利垦殖,喜欢花卉树木,交文友,谈天下大事。其手植的盆景,经历数十代风风雨雨至今傲然屹立。

这棵被列入《中华古树名木》的六朝桧,也称古桧,其实是圆柏,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3年),由曾易占在如皋为官时和儿子曾肇共同栽植,距今整整1000年,堪称如派盆景的杰作。这株千年古桧,树干光滑可鉴,有一道深槽从基部向上延伸至顶部,外皮纹路清晰,勾画了整株造型的曲线美,从底部开始为左蟠右展,再右蟠左展,顶部呈辐射状枝条,张开大伞如云头,前大后小。向上似腾飞的蛟龙入云天,向下又似猛虎下山作俯冲状。密密麻麻的细枝约数百支,又似微型森林小景观,整体看姿态是曲、奇、傲、挺、苍。更为奇特的是,这同一株古桧,叶片却多样,有龙柏、侧柏、圆柏、翠柏的叶片,极为稀少,有着特殊的观赏价值。

④斧下留存,东岳银杏

树龄:500年

目前所在地点:南通博物苑

在南通博物苑内,有一棵古银杏,树态雄伟,树干笔直向上,枝繁叶茂。它能有这么好的长势,和清末状元张謇的竭力保护有重大关系。

东岳庙是南通老城区的古庙之一(如今的南通博物苑内),建于明朝中叶,庙内种植着数株银杏树,香火不济。1912年,张謇废寺庙、建学校,培养人才,进行地方自治,规划将东岳庙所在地盘为南通农校。东岳庙道士决定将庙内的银杏树锯掉出售,并找来木匠准备动手。

得到消息的张謇连忙叫人去庙里把道士请来,说明愿将树全部买下,但不准砍伐。为此,张謇还专门立碑告诫后人:买从道士手,中有老夫心。

因为这个故事,这棵从斧下留存的银杏树入选《中华名木古树》。

据介绍,张謇保护树木的事不止一次。市区师范、农校、图书馆、侯氏墓等地的古银杏都在张謇规划拆迁中保护下来,特别是在军山气象台建设规划时,专家计划拆除寺庙,铲掉全部古树。在张謇的干预后,古树才没有被锯倒,留存至今。张謇于1905年开始,组织学生到南通五山地区种树,历经数年,终成一片学校林,成木数万株。

⑤见证韬奋演讲的古银杏

树龄:500年

目前所在地点:通州区四安镇

通州区四安镇有一所韬奋小学,校园里一棵古银杏树入选《中华古树名木》。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邹韬奋先生曾在树下向群众演讲,呼吁大家团结抗日。

这棵古银杏树高30米,胸围3.7米,冠幅22米,树干挺直粗壮,枝叶繁茂,是明朝中叶弘治年间栽植的。据考证,其所在地是古海堤狄公堤的堤内南区。宋、明时期,此地盐丁聚集,集市兴起,宗教庙宇也随之发展,这棵树正是在南三官殿内,建殿之后香火旺盛,中间虽有过毁坏,但几经修复,直至1913年掀起毁庙建校之风,才改为温桥小学(1990年,温桥小学改名为韬奋小学),不管如何改变,古银杏始终屹立。

1942年,邹韬奋来到学校作团结抗日的演讲,数百师生和群众受到了极大鼓舞。就在这棵银杏树下,邹韬奋演讲数小时,并高呼:要团结不要分裂,要抗日不要卖国,要进步不要投降。该校不少师生投身于抗日的烽火战场,有数十人英勇献身,很多人成为国家栋梁。 1989年7月24日,上海韬奋纪念馆在银杏树下敬立了韬奋演讲纪念碑。

“树痴”老人

走进曹云泉位于学田南苑的家,印象最深的就是一面墙的书橱里,整齐排放着各种与古树有关的资料。“我和植物打了一辈子交道。 ”头发花白、满面红光的曹云泉今年已经78岁。 1957年,他毕业于南通农校,随后一直在农村和农业部门工作,1996年从港闸区农业局退休后参加了老年大学历史班和摄影班的学习,并开始参与张謇研究。2003年,在实地研究张謇时,他发现张謇时代的一棵古树死亡。痛心之余,他开始了10多年的南通古树研究和保护。

“2003年我开始寻找古树,当时登记在册的古树大概280棵左右。 ”寻访古树是个辛苦活。曹老先从各地县志入手,一页一页翻找史料。发现史料上记载了一棵树,他就出发去找。“一般是坐大巴到县里,再坐县域公交到镇上。具体古树地点要到处问人,运气好可以借辆自行车,否则就要走个五六公里,也许一次还找不到,得来个几趟才行。 ”在当时如皋、海安的乡镇,经常可以看到一位胸挎相机的老人,一路走,一路问:“你们这里有棵几百年的古树,大概在哪里? ”“开始的时候,有些当地居民和政府不了解,不是很配合。去的次数多了,他们也习惯了,见面就说‘曹老先生,你又来啦’。 ”回忆起当时的辛劳,曹云泉并不觉得苦。“找到古树后的欣喜早就把劳累抛掉了。 ”而且,在寻访过程中,发现古树与南通的成陆历史、庙宇文化、地理位置等都有密切联系。

如今,曹云泉的足迹早已遍布南通各个县(市)区,寻访到的古树也逐渐增加到545棵。“最近又发现了一棵,还在认定中,马上就可以确定下来了。”谈到这里,他笑得特别爽朗。

在寻找的过程中,曹云泉发现,南通死掉的古树已有70来棵。除了地理变迁、自然灾害等自然原因外,人为破坏也是重要因素。在南通市原钟秀小学里,分别有一棵树龄800年左右的璎珞松和约700年的罗汉松,它们曾深受张謇先生的钟爱,张謇曾作《璎珞松歌》赞美该树的姿态。但在2003年,由于人为原因,璎珞松死掉了,罗汉松奄奄一息。因此,在为古树建档的同时,他也开始了古树的保护。“趁现在还跑得动,我一年四季都要对古树进行回访、拍照,也是对古树的一种保护吧。 ”曹云泉说。

古树最多树种:银杏

古树名木伴随宗教文化繁衍。据对史料不完全统计,南通历史上宗教性建筑与植树始于隋唐,盛于明清,其时,寺庙观堂最盛时达820多处。如通州石港就有72个寺庙,淮扬十盐场则场场有寺观庙堂。宝殿前或寺庙前至少栽银杏2棵以示护寺佛法。而银杏树又为长寿树,颇受寺众青睐。僧尼一般以其果实白果作为素食之一,也作贡果。所以南通地区古树最多的为银杏,银杏又以古寺观庙堂内种植最多。

树龄最高区域:如皋、海安

南通地区树龄最高区域是如泰古岗地洲,含现如皋、海安的大部分地域,其地势较高,形成了千年以上的古树群落。如以如皋市高明镇芦庄村内的1500年银杏、九华镇赵园中学里的1300年银杏、搬经镇夏岱村中的1200年银杏和加力村里的1200年槐树为代表的高沙土地区千年古树群落地段。

古树名木保护存在四大问题

古树名木是不能再生的文物资源,是大自然留下的活化石。多年来,在不同时期,各方面为古树名木的保护做了许多工作,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城镇中的部分新扩与改建工程对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威胁,一些古树名木因保护不力而受到人为损坏。

二是300年以上的古树有些被周围群众认为是神树,常有人到树下烧香、敬神、放鞭炮带来火灾隐患。高大的树木还容易遭受雷击。

三是古树名木保护法规的约束力不强,执法难度较大。农村中房前屋后的古树名木时有被私自出售的现象。

四是古树名木的保护缺少资金投入的保证。

张謇与植树节

1914年11月,中华民国南京政府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时任农商总长张謇建议,将清明节确立为“植树节”。 1915年7月13日,经北洋政府批准,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并在这天举行了植树典礼。 1928年4月7日,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法令,将每年的清明植树节改在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即3月12日。

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推荐阅读:

城市对自然的生态剥夺 百年古树进城成“政绩树”

阜阳市林业部门为4棵新发现古树备案

宜宾300年无名古树亟待专家验明“真身”

湖北丹江口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为古树“搬家”

(来源:南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