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22日消息:在滹沱河西岸的原平市河头村河滩盐碱地,由于立地条件差,这里历来树木难以成活,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河滩盐碱地,老百姓用特殊的树种、特殊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抗盐碱植树造林的新路子。
位于滹沱河沿岸的河头村,由于土地盐碱度高,粮食产量极低,绿化造林的困难也很大,原平市的林业专家选择了耐盐碱树种漳河柳,并首创了开挖水沟排水压碱法来植树造林。
原平市林业局技术员王栓田:以往排碱都是地里挖个小沟自己渗,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在这周围挖了大沟,把小沟里的水引到大沟里排出去,对降低碱浓度还是很有效的。
与此同时,原平市对盐碱地造林奖励机制也进行了大胆改革。
原平市河头村村民:林业局供苗,乡村统一组织,我们老百姓出工出力,种植了这一片漳河柳,产权归我们个人所有,我们自己管护、自己受益。
近年来,原平市把营造护岸林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积极实施河滩盐碱地造林,已营造防护林3.2万亩左右,树木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了90%以上。忻州市共有盐碱地26.15万亩,主要集中在黄河、汾河、滹沱河三河流域。从2005年至今,全市共投资1700多万元在盐碱地上造出生态林近20万亩,对保护境内河流及流域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