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26日消息:《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24日正式公布,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是党的十八后,全国出台的首部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
《条例》分5章、共50条,从规划建设、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对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目标、原则、方针及政府职能做了清晰界定,明确要求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方法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根据《条例》,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市民、企业违反相关规定的,将被给予相应处罚。在贵阳市范围内使用淘汰技术、设备,最高将面临20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将被责令停业或关闭。
《条例》还特别强调,检察机关、环保公益组织为了环境公共利益,可依法对涉及环境资源的具体行政行为和行政不作为,提起诉讼。
据了解,贵阳市向来重视生态建设。早在2007年底,该市决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并在2009年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去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又正式批复《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要求贵阳到2020年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在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贵阳市十分重视发挥法律制度和司法机关的作用。2010年3月施行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
该市还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了包括生态保护法庭、生态保护审判庭在内的多个生态执法机构,为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据统计,5年来贵阳环境保护“两庭”已累计受理各类生态保护案件628件、结案615件,惩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罪犯483人;该市检察机关共依法批准逮捕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嫌疑人354人,提起公诉574人,立案侦查破坏生态环境职务犯罪案件70件。
今年3月,贵阳市中级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和清镇市环境保护法庭分别更名为贵阳市中级法院生态保护审判庭、清镇市法院生态保护法庭,并成立了贵阳市中级检察院生态保护检察局、清镇市检察院生态保护检察局和贵阳市公安局生态保护分局,标志着贵阳建设完备的生态文明司法体制迈出重要步伐,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更加配套。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