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粉墙黛瓦 保护苏州古城的历史肌理

2013年05月21日 09:53苏州日报

中国园林网5月21日消息:粉墙黛瓦是古城的历史肌理。以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古典园林等著称的苏州古城,粉墙黛瓦是一脉相承的最经典的主色调。

为什么是粉墙黛瓦而不是大红大绿,或者是其他色彩?就像苏州“土著”的花草树木一样,这是一种长期的、历史的选择,是地理条件、人文环境、审美情趣等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使然。因此,粉墙黛瓦成为主色调才是与苏州的大环境最为协调的。而由此形成的“淡素雅”则是苏州古城的个性和气质,也是古城保护应当追求的整体效果。可以说,使建筑上的时代色彩、历史信息与古城的肌理协调吻合,才是对苏州古城风貌的有效保护。每年上千万的中外游客到苏州来看什么?很显然,都是冲着苏州古城的“黑白灰”、“淡素雅”来的,是来欣赏苏州古城的韵味的。  

近日,古城区又一家店铺因外立面装修“重口味”而被叫停,其大红大绿与古城区整体风貌格格不入。据介绍,市规划监察支队近来已连续查处了几起此类行为。(昨日《苏州日报》)

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对一些店铺的外立面色彩如此较真,值得吗?其实,只要是了解苏州古城保护历程的人就会懂得,这么做是应当的、也是必须的,否则古城保护就会功亏一篑,既是对历史不负责任,也是对后人不负责任。

严格执法,才能让苏州古城永葆本色。苏州是国务院批准的24座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范例,关键就在于有一系列法律法规撑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苏州就确立了“保护古城、建设新区”的城市发展战略。2003年《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对于古城的建筑高度、色彩、形式、体量等都进行了控制。截至目前,苏州已出台古城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规章20余件,包括6项地方性法规,4项政府规章和10项规范性文件。其中,在全国率先实施的城市紫线管理,更是把古城保护、文物保护纳入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之中。健全的法律也只有落实才能取得成效,在保护古城过程中,只要有违法现象出现,就应当严肃查处,建筑物外立面装修是如此,其他行为也应如此。

第二落点

切莫机械理解城市基本色

每座城市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基本色,对于苏州古城来说,把“黑白灰”作为基本色很有必要,除了是继承和弘扬传统的需要,另一方面与古城本身的建筑无论新旧风格都很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把“黑白灰”定位主色调,并不意味着苏州古城只有“黑白灰”,对古城色彩定位的理解切莫陷入一种机械化和狭隘化。

几年前,有朋友曾经在十全街开过一个小店,在审批店招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在他看来,他采用的红色是标准的中国红,底色是传统的白,按理说是最传统的色彩了,但审批时被告知不符合“黑白灰”的基调。“连店招都要千篇一律的黑白黑,这样的城市会是怎么样子?!”朋友的调侃其实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古城“黑白灰”的主色调下,它允不允许其它色调的存在?

其实就以红色为例,红色是中国最正统的颜色,古代的朱砂大门、屋檐翘角下悬挂的大红灯笼,尽管色调反差比较强烈,但是一抹亮丽的红色非但没有破坏原有的意境,反而与粉墙黛瓦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其实这就说明,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并不意味着要排斥其它颜色,关键是在这个主色调下面,我们如何去找寻一些过渡的和延伸的色彩,这些色彩运用得好的话,完全可以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老实讲,从现代人的审美来看,一律的“黑白灰”好是挺好,但是长期看了未免觉得稍微有点“闷”,而且会觉得传统有余现代不足。其实,在保持“黑白灰”主色调不变的基础下稍作细微调整,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大面积的墙体要坚决摒弃浓墨重彩,那在其它一些小的节点上呢?比如说门窗框的色调,比如说路灯杆的色调,比如说店招的色调。给城市定主色调,无非是为了达到整体的和谐,“黑白灰”色调造就的是淡素雅,但是成就淡素雅的未必只有“黑白灰”,比如说墨绿、咖啡、绛红,可能在任何一种大色系中,也都能找到那种不张扬、能够沉得下去的,可以与淡素雅相融合的色调。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去搭配,只不过,相比于简单统一色彩,学会巧妙搭色很考验一座城市的审美和品位。  

推荐阅读:

意大利启动修复世界文化遗产—庞贝古城工程

住建部抽查48个风景名胜区 15个风景区责令限期整改

山西:开发利用风景名胜 助力转型跨越发展

山西:五台山风景区拆除整治违章建筑净化景区环境

(来源:苏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