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18日消息:6月16日,中国雕塑学会青年推介计划展暨中国雕塑鉴证备案项目启动仪式在798仁艺术中心举行。这是推介计划“第二季”,第一季从2009年开始筹备,2010年开始延续到2012年,展出了从500多人中挑选出的5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并为他们在各地举办巡展,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反响。中国雕塑鉴证备案项目启动的背景是,近些年雕塑真实性不断受到质疑,雕塑制作环节屡出问题,一级和二次市场都受此困扰。
青推计划的期望和目的?对中国雕塑界产生了那些影响?与其他青年推广项目存在哪些不同?鉴证备案项目将如何对雕塑进行规范?将会对雕塑市场产生哪些影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青推计划的负责人之一吴洪亮,他也一直在推动雕塑的认证工作。
“城市公共艺术百分比加法”
雅昌艺术网:你觉得该如何提高城雕的水准?
吴洪亮:我正在写一个提案,希望提升中国公共艺术的艺术含量和水平,我提出城市公共收藏以及“城市公共艺术百分比加法”概念,这是我刚想出的一个新方法,让他们调整对于雕塑的工作。
美国的“公共艺术百分比”,政府规定工程量在2000万美金以上的工程必须拿出1%做公共艺术,有的是做公共艺术雕塑,有的保留部分空间给艺术家。这跟美国的商业逻辑和国家策略是紧密联系的,但在中国这种模式不可复制,我从九十年代这种提案已经写了不下五次,做不成的原因在于,没有强大的行政要求或税收优惠。
我们希望国家换一种思路,我把它叫做“艺术百分比加法”,这不是简单地学习国外,从百分比拿钱出来做艺术,而是说你只要做项目,国家补1%或0.5%做公共艺术。国家成立艺术委员会,有资金控制权的,建立配套的评比制度、审批制度,配合把公共艺术做好,质量就提高,而且保证了它的实施。但是必须有权利,所以这个项目应该放在规划、建设部门等。
我这个提案概念就是给这些机构资金的控制能量,所谓的城市文化部分就会慢慢好转起来,城市就会更美。因为有资金、学术的支持也是给公共艺术,同时公共艺术跟大部分都是一些雕塑家,雕塑家给一些新的可能性,几条管道希望都提升雕塑在整个国家的份额,可能是一个好的事情。
雅昌艺术网:认证应该有哪方来实施呢,政府或市场?
吴洪亮:应该是第四方,一个专业的机构来完成,雅昌来做应该比较合适,首先已经成为试点单位,同时也有自己的优势:第一,拥有巨大的数据库,拥有很多艺术家数据,部分数据不用重复采集;第二,雅昌除了印刷之外,也有雅昌艺术网这样一个媒体平台,媒体本身是监督别人也要被别人监督,所以雅昌成为一个很特殊、偏中性的机构。
如果雕塑认证开始,慢慢地二级市场流转就变得更可行和更顺畅,所有的信息可以查询,哪怕有部分收费也是非常好的,这个过程是建构作品的长期安全与保障。如果这种信任制度慢慢建立起来,我想对雕塑的发展一定是有好处的,这是一个逻辑。
雅昌艺术网:雕塑采用哪种认证方式呢?集中某个艺术家作品、集中认证还是其他?
吴洪亮:可以双向,既可以集中认证,也可以收藏家或艺术机构主动找艺术家认证。其实认证并不仅仅是认证本身,从雕塑经营者来说,认证也可以变成媒体宣传过程,像很多人把作品送拍并不仅仅是为了拍卖,因为拍卖强势,所以很多人送拍是为了给自己打广告或者说把它视为一个传播手段。
认证过程应该复合化,把认证过程做成宣传或传播的过程,最终变成一个大家共识的推进的过程。
雅昌艺术网:作为中国雕塑学会在其中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吴洪亮:中国雕塑学会是雕塑权威的组织,可以辅助认证制度或对雕塑家作品的判定起到咨询的作用,雕塑学会在这方面更为专业;第二,提出雕塑群体的名单,提供很多信息和专业上的咨询意见,这个会很重要的一个价值。
推荐阅读:
[分页]
第一步,先让他们坚持当一个雕塑家
雅昌艺术网:您做到现在有没有觉得青年雕塑家群体有什么变化?
吴洪亮:现在我不想说是变化,第一步让他们坚持当一个雕塑家,一个艺术家成长可能需要四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不要指望他们一下子变成伟大的艺术家,这是不负责任或需求太高。首先让有才华的学雕塑的人能够坚持做雕塑,这本身就很难:第一雕塑成本和周期都特别长,能干这个活的人不多;第二需要非常多的精神上的鼓励,提供展览的机会,推介计划的过程就是关注这些有才华的艺术家。
第二步,保持他们旺盛的和敏感的创作,很多艺术家最好作品就是毕业创作,之后就不怎么思考和创作了。我刚谈到的文豪、王从义、陈融、占研等人,他们都保持了非常好的质量。现在王雷连展览作品都快没有了,武汉“渐”那个展览的作品还从苏州借回来,我推荐他参加去台湾的展览。吕敬人先生也让王雷到他的空间展览,需求旺盛。
这些艺术家通过这样不断地推介过程,成为一些更重要的艺术家,或让他们保持创作的热情,比如Unmask,他们几个应该是共同成长,在雕塑系统里这三个兄弟的作品一直是被市场、品牌追捧,之前学术支点稍显薄弱,这次参加武汉江汉繁星计划展览的两件作品,是挺深刻的或者是内敛的,有深度的作品,这些雕塑家的风格转变用了十年时间,我最早见他们是02年,成功的蜕变。
我的身份是美术馆的馆长,或者说骨子里希望离市场远一点,所以青年推介计划从开始跟市场距离还是比较远的,我希望青年艺术家在学术的充分认定之后让市场去追逐他,而不是说为市场做一个产品,然后让市场消化他,这是两种状态,包括我做的展览都很少有大量的商业因素在里面,当然商业也是必需的。
艺术家项目的目的很重要,我觉得这个项目根本上是要帮助雕塑家做出好作品。有人曾这样形容,“艺术是猫,商业是狗”,狗天天缠着人、追逐人,商业也是如此;而猫虽然是豢养,但它永远按自己的节奏生活,主人还要去讨好那只猫。
雅昌艺术网:这几年青年推介在前年和去年是一个很热的话题。
吴洪亮:这算凑巧了,我们做的时候还没有想跟大家扎堆,而且我们宣传做得不多,因为我们的资金有限,也希望跟市场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如果一个艺术项目变成一个卖货的卖场,那跟做拍卖的预展没什么区别,研究的部分一定是重要的,包括我为武汉美术馆策划“江汉繁星计划”研究展,第一个就是说服美术馆去收藏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其实也是在收藏未来;第二,也是收藏一个新的可能性。去年在今日美术馆做展览,在2、3号厅展出一个半月,今日美术馆收藏了UNMASK、文豪等人的方案,我觉得这是一个作为学术机构应有的前瞻性,也许五十年后发现他们是最聪明的。
专业机构的失语造成市场乱象
雅昌艺术网:您本来是站在学术立场上让美术馆收藏他们的作品,某种程度上培养一个学术的兴趣和氛围。
吴洪亮:我们希望做一个学术范例,不受市场影响。我个人认为,中国的美术馆要发出权威的学术声音,专业机构的失语造成今天市场偏离学术的乱象,这不是市场或做局者的错,是学术机构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们北京画院最初做二十世纪研究的时候,没有太多人关注。这几年,你会发现二十世纪的艺术家变成市场的宠儿,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很多美术馆、艺术机构都在做二十世纪的研究和展览,中国美术馆也在做,成立近现代研究中心,北京画院做了三十多个,成立齐白石研究中心,有国家资金推动这个项目。
雅昌艺术网:表面看是资本推手,背后是学术。
吴洪亮:我觉得主要是认知的问题,年初全国十大美术馆展览的时候,我佩服北京画院的领导的远见,当年花很少的钱买了一套汪慎生的册页,上面有黄宾虹的题跋,展览时候我把它挂在展厅最重要的墙壁上,现在已经被认定是学习传统的重要范本。北京画院以及中国美术馆等机构的研究者认为它的价值高,自然有人会类比哪些作品更有学术性,这就是引导。
这个引导通过资金的流转变成一种共同的认知是艺术被判定的过程。资金也是个好东西,会帮助我们来呈现对某些东西的判断,前段时间齐白石作品拍卖了4.255亿的时候,我的电话被打爆了,甚至我跟国外美术馆的馆长吃饭第一个问题就是问这件事,我觉得挺好的,帮助北京画院、帮助齐白石宣传和推广,我觉得雕塑也需要这样的过程。
商业不是问题,问题在把很多事因为商业一次性做烂掉,包括艺术品市场曾一度伤害了很多对艺术感兴趣的人,我见到一些所谓的有钱人,他们说这辈子不会买艺术品,因为九十年代被骗过,这是很可怕的,急功近利一次性把市场可能性抽干,你想你再把水注进去养鱼是多漫长的过程,所以一定是合理的过程。
年轻人的艺术作品也是这样的,第一价格应该是合理的价格;第二年轻人自己要明白自己艺术作品的不成熟,需要一个周期去成熟,所以还是要有一个养的过程。我希望我们的推荐计划还是养的过程,如果不是此次跟雅昌合作,我们第二轮将以做小展览为主,根本不做大展览,两三个人的小型展或双个展。我们希望不断做这些小的展览,等可以做大的再做。正好有和雅昌合作的机会,所以我们这次选择的艺术家在年轻人里偏成熟,希望可以是年轻雕塑家的代表。
让青推计划成为有层次的“活水”
雅昌艺术网:先设立一个方向。
吴洪亮:对,这个过程是要有的,而且这次我在前言里写,第二季青年推介计划就分成两个板块:一个叫“进入美术馆收藏体系板块”,尤其是这次推出的艺术家,我希望中国的艺术机构要在他们刚刚成熟、市场价格不是特别高,还有一定对学术需求的时候,对年轻雕塑家的作品进行收藏,这是从我个人的角度希望去做的工作;另一个叫“持续性发现新艺术家过程”,这几天我们几个朋友都在看全国各大院校毕业展,我们还会选择新的艺术家进入系统,当然也会有部分艺术家因为工作、生计等问题不做雕塑,自然就淘汰了,整个系统变成一个活水,而且有层次的活水。
雅昌艺术网:让艺术机构率先对青年艺术有一个预判,市场发现可能会被商业化。
吴洪亮:不一定,因为商业的双刃剑因素太强了,为什么很多人说商业对年轻人不好,原因不是商业本身,而是艺术家被侵扰不能安静创作,他自己的认知也会被扭曲,昨天还卖一万块钱一件,明天发现需求旺盛就卖十万一件,市场不好又卖回一万,发现作品没人要了。
艺术家本身对商业的不了解和不成熟,包括商业的不成熟造成市场起伏会毁了一个艺术家,太多这样的例子,在对艺术市场二十年的关注过程中会发现好多艺术家今天还在补十年前的错。
我希望年轻艺术家的市场是一个平稳的状态。如果有学术的引领,艺术家可能会冷静地对自己有判定,因为学术不仅仅是表扬,很重要是批评,而市场只会告诉你卖不掉,这是不一样的。推介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教育的过程,这个项目是希望对他们有帮助的项目,是对中国雕塑未来有作用的项目。
推荐阅读:
(来源:雅昌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