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阜新:两年营造200万亩经济林 双赢效应逐步显现

2013年06月24日 13:23国家林业局政府网

中国园林网6月24日消息:“十山九秃头,风吹黄沙飞,十年九不收。”这是十几年前,阜新市当地农民们编的一段顺口溜。
  现如今,秃山已变成了花果山,流动的沙丘已变成绿色草原,没有风沙灾害,农民的收成一年胜似一年。
  阜新市位于科尔沁沙地南缘,气候干旱、风沙严重、土地贫瘠,作为全国首个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多年来,大规模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成为阜新市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2012年,省委、省政府从“突破辽西北”、建设绿色辽宁的战略高度,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帮助农民致富,实现“双赢”为目标,计划利用3年的时间在阜新实施“200万亩经济林造林绿化工程”。
  为让此项工程早日惠及百姓,阜新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要求举全市之力来抓,并形成统一认识,自加压力,决心“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继去年完成100万亩基础上,今年确保完成最后100万亩。截至目前,阜新市已完成人工造林71.7万亩,为春季造林任务的100.9%。“两退一围”完成小开荒清理2086亩、坡地还林6210亩。全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市领导深入一线现场调研,市委组织部、监察局、两办督查室和林业局联合组成工作组进行督导,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的统一格局。
  各县区林业部门按规划设计,组织精兵强将,逐村屯、地块测面积、标小班、上图纸,落实任务。提前备足苗木各类造林苗木1亿株,严格检验检疫,一律采用Ⅰ级苗。在保证完成造林任务的同时,还要确保100%的造林成活率。
  阜新市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在造林方式上提出要灵活多样,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以文冠果、大扁杏、树莓等为主,最大限度地顾及生物多样性;在造林原则上,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坚持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相统一、造林绿化与经济林产业发展相结合,造管并重;在造林机制上,推行大户造林、个人造林、企业造林、工程队伍造林和科研院所营造经济示范林,同时把造林绿化与正在实施的节水灌溉工程相结合。
  根据流域治理、生态旅游、防沙治沙、绿色通道、产业基地等多种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突出规模、注重效益、创新机制,打破行政区域界线,整流域推进,打造精品工程。实现了“乡乡有精品、村村有亮点”。阜新市政府还专门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栽植工业原料林、生物质能源林,发展深加工产业。
  “经济林建设工程充分体现了‘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理念。”阜新市林业局局长张立军说。当地干部群众将这项工程定位为“实现阜新突破、支撑城市经济转型的一项德政工程、脱贫工程和富民工程”。
  目前,阜新市各地农村正依托兴起的林果业,利用自家院落搞起了“农家乐”。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国华乡红苹果农家乐的主人陈国田,承包了100亩果林,他所经营的“农家乐”一年纯收入近20万元。像陈国田这样的“农家乐”,全乡有30余家,每家收入最低也有五、六万元。
  据了解,待200万亩经济林成林后,阜新森林覆盖率将由32.29%提高到40%以上,其带来的生态效益是全市180万亩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400多万亩农田得到保护,控制水土流失面积210多万亩,荒山绿化问题基本解决。在经济方面,全市百万农民人均林业用地面积将与目前人均耕地面积相当,林业经济将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新的支撑点。
  虽然200万亩经济林任务完成在即,但其已为生态改善和农民致富全面发力,“双赢”效应逐步显现。

推荐阅读:

重庆石柱:栽种经济林木 庭院经济获“双赢”

江苏:滨海新区经济林下栽芍药 美丽与财富并收

河北宽城广栽经济林 促农增收致富

河北平泉广泛种植经济林构筑农民“绿色银行”

(来源:国家林业局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