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4日消息:丘北县是云南省林业重点县,也是全省72个天保二期工程县之一。为了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和陡坡地治理工作,自2002年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作以来,共建成油茶基地10万亩、核桃基地39万亩和云南红豆杉基地12.3万亩,完成中低产林改造11万亩,天保公益林建设88.09万亩,退耕还林13.8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6.231万亩,完成陡坡地生态治理0.8万亩,形成了多元化带动开创新局面的良好发展态势。
多元化带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造林模式多元化。通过积极推行“经济林+林下养殖”和经济林混交的模式,发展“橙+红豆杉”混交模式305.96亩,年均亩产值达到5000元以上,合计产值达150余万元。推行“油桃+旱鸭子+土鸡+野鸡”模式450亩,年亩产值达到4000元以上,合计产值达180余万元。
其次是参与主体多元化。在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平等对待造林大户、带薪外出发展林业产业干部职工和林业龙头企业等,只要符合条件的,统一纳入规划予以支持。造林大户杨勇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2011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3200亩,投资13.5万元完成陡坡地治理面积230亩,大力发展史密斯桉、加勒比松等速生丰产林。通过多元化资金筹措。积极整合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中幼林抚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和新农村建设林业项目等方面的资金,加大陡坡地生态治理力度。同时,鼓励林业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业大户、林业专业户等各种社会投资主体,积极参与陡坡地生态治理,确保了全县陡坡地生态治理工作的稳步推进。
再次是经营方式多样化。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分散经营的实际,在明晰产权、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为抓好示范样板建设和规模化经营,鼓励林业龙头企业、大户运用市场机制,采取承包、租赁、联营、反租倒包等多种方式,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有效组织起来进行治理。目前,全县已完成了1000亩以上连片的陡坡地生态治理6000余亩。锦屏镇大嘎勒村165户退耕农户将3106亩的退耕还林面积分别承包给15户有经验的经营户进行管理经营,承包户与退耕户按5:5的比例分成,每年退耕户可获得分成68.3万元。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县新增林地面积13.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部分地方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状况得到遏制和缓解,城镇和交通干线面山绿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农民收入明显增加。退耕户年均增收1500元左右,人均增收300元。补贴资金超过了农户从坡耕地中获得的收益,成为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同时,退耕农户还可腾出劳力从事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增加了收入。退耕还林钱粮直补到农户和林权制度的落实,实现了“谁造、谁有、谁受益”,调动了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通过推进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后续产业发展、补植补造、发展舍饲圈养和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使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林果种植业、畜牧业以及二、三产业过渡,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的转移,拓宽了增收渠道。通过广泛宣传和结合工程的实施,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提高了对国家实行以粮食换生态政策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及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逐步实现了由“要我退”到“我要退”的观念转变。进而真正成为工程建设的实施主体。
推荐阅读: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