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9日消息:河流综合治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除了要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外,对河流进行生态修复也是使河水变清的必经途径。去年,省会开展了洨河综合整治工程,洨河水质和沿线环境得以好转,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围绕滹沱河等河流的综合整治方案正在制定。而我们也期待,未来滹沱河当污染程度得以控制后,能辅以湿地、湖泊等人工生态修复方式,在河水的自净作用下,让藁城市以下的滹沱河河水也变得可亲可近。
点击:
深泽湖欲打造滹沱河湿地
在对滹沱河沿河探访的过程中,记者在深泽至辛集的跨滹沱河大桥上看到,这里的滹沱河段正在繁忙施工,几辆大型工程车正在对河道进行平整,一些工人正在平整好的河床上铺设一层白色的塑料布。“这以后将有一片湖了。”从桥上经过的一位大爷看记者驻足观看热心地解释。这位大爷姓张,他告诉记者,他就住在大桥头村,这座桥上是他去县城的必经之路,当他看到桥下开始施工的时候,就特意打听了一下这里要建什么。“听说要建一个湖,心里特高兴。”他说,“就是别让原来的污水流进湖里,那样湖水也该变脏了。”张大爷指着桥下一条湍湍的排污沟补充说。
正在湍湍流动的就是目前由上游来水走过的河道。记者看到,在桥的南侧新修了一条明渠,据深泽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后从上游过来的污水将向河道南侧迁徙,并不与湖水相混合。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深泽湖主要分三期进行,其中正在建设的一期工程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在大桥的东侧,设计建设总面积12万平方米的生态湿地。而湿地以东为深泽湖区,总面积32万平方米,蓄水深度2米。”他说,流经湿地的河水经东侧补充到深泽湖内。而湖水主要使用符合景观用水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和废弃地热井水。
他介绍说,深泽湖河段的建设主要包括河段的疏通、整理、岸坡防护等,同时,还将建拦河钢坝,修护河长堤,接通湖边大道,绿化两岸园林等工程。建成后,将有人工湖、钢坝顶过水形成的人工瀑布,为县城起着防洪排涝作用。同时与北岸的滨河公园、森林公园形成独具魅力的园林城市景观。“眼下,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预计元旦前后,深泽湖景观就能呈现在人们面前。”他表示,深泽湖除了能极大改善深泽的生态环境外,也将提升县城品位和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和绿化景观质量,彰显特色、延续文脉,带动全县旅游业及商业发展。
探究:
湿地效益是热带雨林的7倍
提到湿地,可能大家不会感到陌生。湿地常常与“绿色的世界”、“鸟的天堂”联系在一起,它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因为其具有蓄洪防旱、净化水质、降解和去除各种污染物质等作用,而被赋予“地球之肾”的美称。虽然利用湿地改善水质并非一个新发明,早在古代中国和埃及,这种观念就贯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人工调控来优化处理工艺的人工湿地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才开始受到人们关注。
省会石家庄近两年也在努力尝试通过打造人工湿地达到改善河流水质、美化环境的目标。今年5月份完工的洨河湿地,就是一次颇具成效的案例。事实上,洨河与滹沱河的“功能”颇为相似。洨河自上世纪末期开始承担石家庄市区和沿线县市雨水和污水的排放功能,曾屡遭“蹂躏”。几年前,这里曾是一条臭水沟,河边垃圾成堆,河内黑色的污水泛着令人恶心的臭味。但经过这一年来综合治理后,已经变成另一番模样:河边绿柳荫荫,河内水草茂盛,鱼儿欢快地游动。在这一系列变化中,洨河人工湿地的作用功不可没。
人工湿地的作用到底有多大?2008年洨河人工生物湿地污水处理试验工程的一项数据或许可以体现出来,该试验工程供水运行20天后,在日供污水2500立方米的状况下,污水中的COD含量由进水口720mg/L降至出水口200mg/L,COD处理率达到72%。
另一具有代表性的体现则是环城水系西线潜流人工湿地,这是省会首座潜流人工湿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潜流人工湿地。据介绍,潜流湿地建成后,污水先经过西北污水处理厂进行前期处理达到普通中水标准,这样的污水,再顺着地下管道流入潜流湿地的池子中,经过处理,可以达到一级A的中水标准。最后再经过消毒,可以达到不接触皮肤的景观用水标准。排入环城水系下游河道,既减少污染,又能补充河道用水。这项工程完全投入使用后每日可处理污水3万吨,处理后的水可以直接排入河道为环城水系西线补水。“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相比,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除了处理效果显著外,还具有建造、运行、管理费用低,操作简便和管理简单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它模拟了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它们在实现水污染防治功能的同时,为野生动物营造一个良好的栖息地并加强邻近天然湿地在野生动物保育上的能力。目前,人工湿地除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外,它也被证明能应用于农业、畜牧业、食品、矿山、水产养殖等多方面。
深入:
建立湿地前提是水质别太差
记者采访中发现,虽然不少地市都将湿地作为调节生态环境的有力措施,但建成后,却出现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环境污染、污水排放不达标、泥沙淤积、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盲目发展等不合理利用现象,从而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湿地面积缩小、水质下降。在部分地方,甚至出现湿地功能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比如,曾经是哈尔滨生态园林型城市重点工程的哈尔滨市湿地景观公园,如今却是杂草丛生,随处都是垃圾碎砾和臭水沟,犹如一片被城市遗弃的荒地。而深泽的那块由国家级研究院建设的河道污水生物净化实验基地,其失败的教训也值得我们总结。“人工湿地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对水质要求比较高,若污水超出湿地承受范围,对湿地本身来说将是极大的破坏。所以要求对进入湿地的污水进行一定的预处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人工湿地占地面积较大,不同地区特征和运行数据也不同,一旦管理不当极易造成更大的二次污染。”一位长期研究生态环境的学者表示,在滹沱河旁边建立湿地,不能仅局限于景观呈现,而应将建立初衷放在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上。他表示,目前有不少地区申请建立湿地时十分积极,但建设过程中却出现偏重旅游,轻保护轻管理的现象,以致后期出现大批游客观光使湿地的环境和植被等遭到破坏,更有甚者在湿地附近修建别墅等,破坏湿地。“人工湿地关键是看管理,我参与过两个湿地项目,一个管理比较完善,有专人维护,真的弄成一个花园一样,但另外一个做完就放在那里,半年不到就不成样子了。”这位学者表示,生态不安全且保护成效较差的湿地保护区常位于城郊、土地利用强度大、道路网络发达的区域,这些地方承载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加上经济发展、城市拓展,拦河筑坝、地下水过量开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加速了湿地的退化和丧失。
建议:
滹沱河分段打造多块湿地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对深泽湖的湿地探索表示赞成。实际上,沿线各县市完全应该在主排水口下游选址重点打造一到两块人工湿地和湖泊。“深泽打造滹沱河湿地的构想很好,对今后滹沱河污染治理也将起到拉动作用。但是,仅靠这一座湿地,并不能完全改变滹沱河的污染现状。湿地的建设,或许可以考虑在其他县市污水排污后下游都建一个,但前提必须是,各地区能够切实保证排污口的水流水质。”一位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说道。
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深泽生态湿地的来水计划使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但是目前上游处理设备和工艺还难以达到这一水平。迅速建设配套的处理措施,也是深泽亟须解决的一大要题。
记者在深泽滹沱河大桥上观看深泽湖建设时,一位从无极过来的村民也停下车子站在旁边看起来,他笑着告诉记者,每次途经这里,他都会停下来看会。“深泽湖建成后,这里的风景肯定会很好看,如果无极也能这样,就太好了。”这位先生说道,“我是在滹沱河河边上长大的,对这条河有很深的感情,看到它变成现在这模样,真的很痛心。不只河流,现在周围的生态环境也都发生了改变,原来在田野间,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小鸟,但现在不只鸟,连蛇都很少看见了。如果无极、晋州、藁城都建立了湿地或者湖泊,那样滹沱河就不再是‘臭水沟’,而是又可以让人亲近的河流了。”
在藁城市至无极县的跨滹沱河大桥上记者注意到,桥的两侧都有比较大的水面,近看水质确实差点,尤其是东侧水面里的水草都枯死了。但在桥的西侧,大片的水面远看挺不错的,旁边还有农民在侍弄庄稼。感觉上桥的两侧就是一片很现成的人工湿地落脚点。
至于目前深泽正在打造的滹沱河湿地和深泽湖,显然采取了对上游来水敬而远之不敢采纳的对策。如果能够建立下游对上游污水超标排放问责追偿的机制,促使各段切实负起杜绝超标排放的责任,上游的来水未必不能利用,尤其是,水流的下游正是深泽的那片大型“纳污池”,如果来水污染问题能够解决,完全可以在那里重新建设湿地,从而让滹沱河深泽县城段湿地湖泊连成一片,成为滹沱河一道最美的生态景观。
推荐阅读:
(来源: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