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3日消息:在临泉县城关镇流鞍河南岸,有一处春秋时期的沈子国遗址,遗存有“沈子墓”,当地群众习称“老丘堆”。《古沈风貌》(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记载:公元前1063年,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受封于沈,建立沈子国,死后一说葬于西周镐京,一说埋葬于此。但他生前并未到封地赴任,因当时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发现聃季载品行端正,甚有谋略,于是就任命他为周朝的司空,主管农业及水利等。考古学家认为,所谓“沈子墓”,是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一个村落。曾在此出土石斧、石锛、石箭头、石刀、陶方鼎、陶纺轮、骨刀、骨针、骨箭头、骨鱼叉等。198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对象,后被国务院确定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而列为重点保护单位。
在“沈子墓”旁,有一株近1400年树龄、植于唐代的古银杏树,据考证,系沈氏后人为纪念祖先所栽植。其树高30多米,胸围645厘米,地围1050厘米,冠幅22.5米。整个树9棱18丫,72个枝杈,古姿龙钟,挺拔苍劲,虬枝参天。这是《阜阳市古树名录》记载的树龄最高、胸围最粗的罕见千年古树。《安徽省古树名木》一书亦作记载。2014年7月,该株古树被省绿化委确认为国家一级古树并公布保护。
古银杏顽强的生命力
这株唐代古银杏树,在劲挺、沧桑的树干上铭记着一段段悠悠往事。相传,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兵攻打北京时路经此处驻扎,一兵士病危,随军大夫就地取药,从古银杏树上摘了十几个果实熬制汤药,士兵得以治愈。李自成的义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地秋毫无犯,遂派人查找银杏树的主人未果,即抽出宝刀在树身上刻下“闯王”二字,以示歉意。据说,前些年树身上的刻字、树下裸露树根上李自成坐骑留下的蹄印仍隐约可见。在漫长的千年岁月里,银杏树曾受到过多次雷击和火灾。1931年8月15日凌晨,古银杏树从干内起火,浓烟滚滚,火苗上窜,村民奋力扑救,但无济于事,大火三日后自行熄灭。后历经数十年的精心养护,烧伤部分逐渐愈合。银杏树生性耐干旱但不耐积水。而1975年夏临泉县发洪水,古银杏树在水中浸泡数日,人们担心它的安然,结果安然无恙,让人无不惊叹古银杏树顽强的生命力。
子孙满堂的温馨
由于受天时和人为等多种因素影响,古银杏树前些年显露了树势衰弱的迹象,树冠南部出现枯死,树干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纵裂。为保护古树,不让古树的生命在这一代人手中消逝,临泉县政府邀请林业专家为古树会诊号脉,拨专款救治。在古树四周设立了防护栏,防止践踏树根、焚香烧烤;竖立了30米高的避雷铁塔,防遭雷击;用桐油涂刷树干脱皮处,防止遇水腐烂;深翻古树周围土壤,用麦田中优质土壤为古树培土。还采取民间“百子救母”的办法,在古树周围种上十余株小银杏树,为千年古树输送养分,待小银杏树长大后,与古树相连,直至相互生长成为一体,达到增强古树生命力的目的。以上措施,体现了今人保护古树的人文精神,或许会给子孙后代留下“百子救母”呵护古树的新典故。目前,这株古树已枯木回春,恢复了生机,古银杏树与环绕身边的小银杏树,构成了一幅子孙满堂的温馨画面。
中国人文的生命纪念
银杏,银杏科,银杏属落叶大乔木,为中国所特有,雌雄异株,又名白果树、公孙树等。银杏树是我国四大(松、柏、槐、银杏)长寿树种之一,在民间又被誉为“公孙树”,有“公公辈种树孙子辈得食”之义。银杏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仅孑遗一科一属一种,是世界上神奇而珍贵的树种之一,被视为植物界的“活化石”,长寿树种中的“老寿星”。由于其秋叶金黄,西方赞美为“少女之发”。银杏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全国最古老的银杏树在山东日照市莒县浮来山,树龄已达3500余年,被誉为“银杏之祖”。近代文学家郭沫若,盛赞银杏是“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千年古银杏,是时空交融的不朽杰作,也是今人难得的机缘和福分。若以25年为一代推算,这株高古的银杏树应是人们的56辈先祖了。走近身躯魁伟、绿冠如盖的古银杏树,不由得产生一种心灵震撼,背靠魁伟的古树与其亲密接触,你的眼眶会不由自主地湿润,敬慕之感油然从心底涌起。
(作者系阜阳市古树文物保护志愿者团队负责人、市审计局正县级调研员)
推荐阅读:
(来源:颍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