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生态文明托起美丽赣州

2014年02月17日 10:00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彭雪英 王怡岚

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一湖清水保护完好

中国园林网2月17日消息:“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这样感叹赣州的美。赣州自然之美天生丽质,“生态王国”“绿色宝库”是赣州人的骄傲。

然而,天生丽质并不代表终生美丽。为护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赣州顶层设计生态文明建设,赣州宏伟战略中,“生态”都是耀眼的名词。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赣州统筹全局,辩证发展,在生态的保护与修复中谋求长远利益和永续发展。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发展经济,生态为重。赣州以人为本,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增进百姓福祉,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灵山秀水,流金淌银。赣州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做到绿色与经济齐飞,生态共发展一色。

如今,在赣州,人们开门见绿、推窗见景。漫步其中,公园棋布、绿带纵横、花岛点缀,让人心旷神怡。

碧水与青山相映

——建设森林城乡,构筑生态屏障,为百姓交上“绿色答卷”

绿色,一直是赣州最生动的颜色。

2014年伊始,记者走进赣州市中心城区章江两岸,只见绿道整洁干净,游人笑逐颜开,一幅“水清、岸绿、景美、人欢”的喜人景象。

赣州的生态美景,得益于决策者的顶层设计。2010年底,在市委三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的宏伟战略,生态赣州摆上了突出位置。此后,一系列指导性强的生态建设政策相继出台。

紧紧围绕构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这条主线,2013年,我市林业部门加快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而“发展生态产业、建设森林城乡”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建设森林城乡,赣州不断创新义务植树机制,加大增林扩绿力度,加快绿色崛起。

2013年,春节上班的第一天,市四套班子领导及干部2000余人,在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义务植树,种植桂花、樟树、枫香、木荷、红叶石楠等2万余株。

同时,我市推行全民认种树木,全市上下广泛响应,积极参与。据统计,2013年,我市68500人参加认种树木,植树158551株,营造了“工人先锋林”“青年林”“巾帼林”“企业林”等共6块,全市共完成造林69.16万亩。

既打造绿色城镇,也建设美丽乡村,我市加强森林乡村、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园区、森林公园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生态产业发展,因“绿”而焕发蓬勃活力。

油茶产业,是赣州做足生态文章,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崛起的生动一笔。如今,我市有油茶林面积184万亩,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产油量超万吨。一个个油茶果,就是赣州农民的黄金果、致富果。

山水美景促进生态旅游。赣州整合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因地制宜,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农家乐、生态农庄等快速发展。

生机勃勃的生态旅游产业,如同一家家“绿色银行”,帮助许多群众“借景生财”。

此外,赣州市努力培育壮大以桂花为主的花卉苗木新型产业,加速形成苗木繁育工程、科研中心、交易市场和后续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集群。

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先进持久的生产力。基于此,赣州市荣获“2013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灵山秀水,流金淌银。今日的赣州,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后发优势,在绿水青山间实现绿色崛起。

推荐阅读:

山西:2013年晋中市植树造林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回眸

河南:鹤壁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城

生态保护与农民幸福要双赢

青岛:将建9个200亩以上的省级高效生态示范园 [分页]

车辆行驶在绿树成荫的章江新区道路上

生态共发展一色

——开展碧水行动,减少污染排放,打造“绿色增长极”

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追求经济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在做好加法,即增林扩绿的同时,我市还积极做好减法,落实节能减排,保护自然环境。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腾出环境容量。2013年,我市计划落实减排项目67个,其中:水污染物减排项目56个,预计化学需氧量减排量7039吨、氨氮减排量2060吨;气污染减排项目11个,预计二氧化硫减排量1158吨、氮氧化物减排量4578吨。

对违法排污企业,我市环保部门进行严厉整治,实行“一票否决”。2013年,市环保局开展了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情况调查、全市钨钼企业环保情况摸底、氧化锌灰加工利用企业环境隐患排查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

同时,加强重金属污染减排,2013年,我市预计完成落后产能淘汰项目43个,启动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12个、区域综合治理项目1个,完成治理项目9个。

在加强监管、整治破坏环境的不法行为时,我市还大力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逐步改善环境质量。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在赣州市中心城区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以点带面,启动了全市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油气回收综合治理,2014年,将逐步推进。

瑞金市和会昌县打击取缔多家焚烧电子垃圾、废旧轮胎炼油、废旧塑料非法生产点,保护了当地的大气环境。

在东江源头安远县三百山,300多平方公里的景区林木繁茂,碧水潺潺。为让东江下游的粤港居民喝上干净水、卫生水,我市加大对东江的环境综合治理,婉拒了270多个对生态有污染的投资项目,对源区全面禁伐。

为使绿水长流,我市常态化排查贡江、章江、东江及支流1公里范围内企业,对污水排放企业进行整治。同时,加强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监管,彻底“过滤”对饮用水水源有污染的“杂质”。

加强固体废弃物环境管理,我市环保部门积极推进原赣州钴钨公司总厂冶炼废渣处置,对50家省级危险废物重点监管企业的固体废物进行申报登记,全面核查了5家危险废物持证利用、处置企业的经营情况,推进了赣南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的建设。

发展为先,生态为重。赣州实现建设与保护齐飞,生态共发展一色。

清流护航振兴路

——建设生态、经济、民生的水利工程

水是生命之源。

2013年,市水利局积极策应振兴发展各项要求,不断地适应、利用、改造和保护水环境,切实解决我市水利工程效益发挥不好、防洪能力薄弱、水土流失等实实在在的问题,让水利事业成为一项生态、经济、民生的发展事业。

水生态保护,要从源头入手,从制度入手,从监管入手。

2013年,兴国县在主要供水水源长冈水库流域建立水源保护区,加大了相关宣传力度,依法全面取缔了长冈水库网箱养鱼作业,集中整治周边生猪养殖户,强化对水库上游工矿企业的环境监管。

2013年,我市水利部门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促进节水型社会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落实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政策法规框架体系,加大对涉水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

走进会昌县周田镇司背村,村民郑瑞文指着田边宽阔通畅的水渠激动地说:“多亏了新修的‘小农水’,2013年种烟收入将近4万元,晚稻长势也很好。”

老百姓口中亲切喊着的“小农水”就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在会昌县,2013年“小农水”已经让近4万名农民受益。

2013年以来,我市实施了章江灌区、长龙灌区、瑞金市沙洲水库灌区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以及高标准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实施了赣县、龙南、于都、兴国4县农村河塘整治试点县项目,实施了18个县(市、区)山塘清淤整治,启动了龙南、安远、信丰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在赣县、兴国、于都、上犹、瑞金实施了蔬菜等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2013年9月,水利部相关司局组成调研组来到宁都县,展开对口支援专题调研,随之而来的结合实际、接地气的支持政策让我市水利事业的发展也更上一层楼。2013年,全市水利投入24.16亿元,其中通过各项优惠政策得到的上级补助资金达13.2亿元,为赣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水保综治保民生

——小流域综合治理,引领生态农业统筹结合、共同发展

山、水、田、林、路交错呼应,看似随意,却经过科学的统筹规划;坡面雨水集蓄工程看似简单,却在拦蓄径流、减少泥沙下泄、改善丘陵山区农林生产条件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让碧水如玉带,村庄似明珠……绿是赣南的主色,这一方水土一方生态,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2013年,我市水保部门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为振兴发展的赣州护住绿水、净土。

安远县赖坑小流域脐橙果业基地,在果农们的眼中别有一番风致,这里山顶翠柏绿、山腰花果香、山脚高产田,田路相通、渠窖相连、排灌自如,立足荒山治理,打造集生态、经济、科研、种养、观光于一体的生态产业。通过把水土保持与产业开发调整、生态环境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理,2013年,安远县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了11.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实施前增加2000余元。

2013年,我市水保综合治理方面体现出了鲜明的特色。一方面,扎实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累计开展了57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6平方公里;另一方面,切实把水保工程当做民生工程去推进,创新治理理念、思路和技术,积极探索新的水保治理模式和工程建后管护形式,努力打造环保、富农的精品水保工程。同时,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校的科技项目合作,不断提高我市水保科研监测水平。

综合治理和科研监测的成果,需要相适应的预防监督措施来保护。2013年,我市水保部门以新《水保法》颁布实施两周年为契机,大力开展水保国策宣教,加大监督执法力度。2013年,我市审批水土保持方案273个,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98个,查处生产建设项目违法违规案件39起,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000多万元。

2013年,是我市经济社会振兴发展的起飞之年,乘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我市各县(市、区)全部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2013-2017年项目规划。

治理一方水土,改善一方生态,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2013年,与水保工作获得的资金、项目支持相对应的,是我市水保治理对护航生态建设和民生福祉作出的贡献。水保工程建设和检测、监督,正不断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统筹结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百花齐放的大格局。

推荐阅读:

山西:2013年晋中市植树造林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回眸

河南:鹤壁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城

生态保护与农民幸福要双赢

青岛:将建9个200亩以上的省级高效生态示范园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