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2月18日消息:资源是盐城的家底、发展的本钱。盐城坚持节约集约使用、依法依规使用资源,划定并严格执行“生态红线”,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努力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家园之美需要大自然馈赠,更在于后天保护与创造。盐城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全过程,促进环境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环保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生态产品城乡均衡供给,让全市人民群众共享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盐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建设新格局。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对今后一个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明确了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基调和总要求。
盐城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1.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有着1140万亩湿地、450万亩林地、2.7万条河流、1200多万亩耕地。盐城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品牌,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总揽和抓手,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盐城,致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气爽,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抓牢控源治污根本。治污是环境保护的核心要义、生态建设的根本之策。盐城把源头防控作为治污的关键,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标改造化工、纺织、冶金等传统行业,促进产业结构调高调轻,进而实现调优调强。建立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严把新增项目“排放关”,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积极回应群众环境诉求,大力实施清水、蓝天、绿地、宁静等重点工程,以饮用水安全为重点强化水污染防治,以PM2.5防控为重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快完善环境基础设施配套,下决心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享受优美的环境。国家环保部发布9月份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在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前10个城市中,盐城列第5位,是江苏唯一的一家。
夯实造林绿化基础。绿化是生态的基础,也是生态的重要表征。盐城坚持“大量增绿、注意透绿、追求多样、讲究实际”原则,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为城市创造更多宝贵绿荫。着力打造绿色沿海,加强沿海滩涂宜林荒地荒滩开发,规划建设一批沿海万亩新林场,把盐城的黄土海岸打造成绿色海岸。积极实施绿道网工程,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城市主要道路和节点为重点,坚持增量与提质并举、植绿与添景并行,打造层次分明、纵横交错、四季见绿、全年有景的绿色景观通道。进一步加强绿色园区建设,扩大园区绿色植被覆盖面,注重提升园区和周边绿化品质,构筑生态屏障。大力推进城镇绿化建设,努力“造绿、增绿、补绿”,多建民生绿地,让群众开门见绿、推窗见景,享受绿色生活。大力发展苗圃基地、经济林、观光林等林业产业,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让群众热心造林,“拥林生财”。
打造生态农业优势。农业与生态一脉相承,农业本身就是一种生态产业。盐城依托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着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建设国家沿海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和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创建一批国家和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打响盐城农产品的绿色生态品牌。充分发挥沿海资源丰富、生态良好优势,积极培植生物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科技创意农业和功能性农业等新兴业态,形成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抓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养殖业达标排放和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生态产业链条。
坚守资源保护底线。资源是盐城的家底、发展的本钱。盐城坚持节约集约使用、依法依规使用资源,划定并严格执行“生态红线”,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努力实现资源永续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单位土地产出效益。大力推进自然湿地保护与建设,加快实施河坡生态养护、滩涂植被恢复和湿地公园建设,实施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工程,逐步修复退化湿地,增强生态自然修复功能。深入开展用水总量管理,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快高耗水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技术和高效节水产品,建设节水型城市。严格执行沿海战略资源管控规定,科学有序、高效集约地开发利用滩涂等资源,为沿海永续发展留下空间。盐城拥有麋鹿和珍禽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切实做好保护区湿地恢复和建设工作,让丹顶鹤、麋鹿等珍稀动物在保护区更好地繁衍生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现美丽家园愿景。家园之美需要大自然馈赠,更在于后天保护与创造。盐城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全过程,促进环境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环保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生态产品城乡均衡供给,让全市人民群众共享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加强城市宜居环境建设,积极探索大疏大密的城市发展模式,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功能布局。扎实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市“四城”同创,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全面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标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问题入手,集中资金投入,加强综合治理,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服务功能,确保到2015年全面完成自然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建成一批彰显乡村特点、展现田园风光的康居乡村、环境整洁村,打造最美乡村。
强化环保产业支撑。节能环保产业是有着巨大发展空间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盐城奋力抢抓发展机遇,突破关键技术,围绕烟气治理、节能电光源、除尘滤料三大领域,以环保科技城、建湖节能电光源产业园、阜宁滤料产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烟气治理成套装备等环保装备制造、节能电光源制造及节能汽车等节能技术装备、环保滤料等产业,打造集群化、规模化、特色化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依托现有产业集群优势,延伸拓展产业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广泛集聚环保产业高端资源,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节能环保企业。围绕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环保科技城的目标,按照产业化方向、市场化机制、国际化眼光、资本化运作的原则,完善产业链条、集聚高端人才、搭建载体平台、强化功能配套,把环保科技城建成全国环保产业发展先行区、全省环保产业集中区、全市产业转型示范区和标志性产业新高地。
彰显生态旅游特色。生态旅游产业是体现生态文明成果的朝阳产业。盐城秉持有力保护、有效利用、有序开发理念,加大资源科学开发力度,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用世界级的生态资源打造面向世界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放大“东方湿地、鹤鹿故乡、银滩海韵、水绿盐城”特色旅游品牌效应。高起点修编全市旅游发展规划,优化旅游功能布局,构建以生态为基础,经济文化、现代农业、沿海风光等为一体的大旅游格局。围绕麋鹿和珍禽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节点,突出大纵湖、九龙口、金沙湖等重点景区建设,精心策划配套产品,完善提升景区功能,争取到2015年两个自然保护区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依托沿海湿地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重点旅游度假区,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增强旅游市场竞争力,彰显盐城生态资源与环境魅力。
(作者为中共盐城市委书记)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日报)